论文:浅析薛宝钗人物形象及现世意义

发布时间:2018-10-20 19:38: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文>浅析薛宝钗人物形象及现世意义

【摘要】在《红楼梦》塑造的中众多个性鲜明、丰满的人物当中,薛宝钗无疑是最难给予评价的一个。你无法像对其他小说人物那样简单的把她归入“好人”或“坏人”之列。一方面,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而且稳重温柔,识大体顾大局,是完美无瑕的大家闺秀的典范;另一方面,她在骨子里是一个追求现实功利的现实主义者,并且她的现实主义价值观又不象王熙凤那样赤裸裸地暴露在人们面前,而是深深地隐藏在封建淑女的外衣之下,具有极大的迷惑性。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她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使薛宝钗这一形象具有了更多的文化阐释意义。而最终的悲剧性结局既表现了封建女性在整个封建大厦倒塌之下的无可逃遁的悲剧命运,又体现了作者对薛宝钗世俗理想的否定和抛弃,从而完成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本文通过对薛宝钗的人物形象分析,提出了其处世哲学对于我们现代人得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薛宝钗 会做人 功利主义 启示

最早开始读红楼梦是初二的时候,大夏天暑假的中午爸爸妈妈睡觉的时候,自己不睡觉,就搬张凳子,寻一个树荫浓密的阴凉处,翻开《红楼梦》开始如饥似渴的阅读,那是一天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当时看的懵懵懂懂的,最感兴趣的是里面的诗词和婉转悱恻的爱情故事,看到动情时自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有时候会伤心的晚饭都不要吃了,怪曹雪芹写的太虐心,然后把书丢掉,发誓再也不要再看了,可是终究还要接着看下去,被那丝丝缕缕的感情牵扯着。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也是一些很朦胧的看法,当时就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多么天造地设的一对,可是薛宝钗为什么突然的要闯进来。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产生了一些新的看法。

王蒙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的女儿是林黛玉式的性格,她非倒霉不可;如果是薛宝钗式的性格,那她可以有光明的前途。 纵观《红楼梦》,林黛玉带给人的是一种诗人才女般的感觉。她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写诗作对亦常居人之上。她心地善良纯洁,宝玉挨打后,黛玉最后才去看他,但她来的时候眼睛是哭肿的,像桃子一样大。她对现时的思想有着一股叛逆精神,世人斥《西厢记》、《牡丹亭》为 “淫词艳曲,而她却偏爱这些性灵之学,也从不像贾府的其他人一样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她真诚率真,喜怒哀乐都展现在大家面前。 薛宝钗却有一丝政治家风范,她为人知情达理,宽容随和,识时务,顾大体,关注现实利益。薛宝钗在贾府中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行为豁达,随份从时。黛玉对她有些悒郁不愤之意,宝钗却从不放在心上。宝钗对人的观察细致入微,贾母的脾气好恶,姐妹丫鬟的性情习惯都记在心中,所以在园子里常常能博得别人的好感。薛宝钗深明世事人情,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的诗句,就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的。与黛玉相反,她对现时的观念是接受的,身体力行的,总想潜移默化地对宝玉灌输仕途经济的思想,可这恰恰是宝玉最厌恶的说辞,因此她很难博得宝玉更深的好感。

搜集一下历来评论家对薛宝钗的评价,发现各种说法非常之多,有的说她是“封建社会性格复杂的淑女”,有的说是“世俗社会的佼佼者”,有的说是“介于高士和政客之间的人物形象”,有的说是“封建卫道士”,有的说是“高明的利己主义者”,有的说“娶妻当如薛宝钗”,有的说“初看薛宝钗全是好,再看好坏参半,再看全是坏”等等,不一而足。

薛宝钗确实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她既有大家闺秀卓越的气质,又是个封建礼教社会的悲情才女子;她既是封建社会淑女典范,又是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却始终摆脱不了成长、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处在那时候的男权社会里,为了生活不得不以假面示人,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多么大。薛宝钗形象的复杂性对于现世的我们也是值得思考、体味的,现在我们谁又能潇洒自在的做自己呢?在学校里的时候要和宿舍的舍友,和班级里的同学,社团里的朋友,学生会里的同事处处搞好关系,所以这也是在大学里面,走进社会之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之外的一项社交技能。下面让我们看看蘅芜君是怎么处理跟大家族的社会关系的。

一、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从薛宝钗进入贾府的时候,她很快就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的交口称赞。书中第五回作者就写道,“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似乎薛宝钗一出场,就在容貌、性格上压倒了黛玉。同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随分从时,行为豁达已经给薛宝钗的整体形象定下了基调。第20回中作者也通过史湘云与林黛玉斗嘴的对话中也村托出宝钗的得人心“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第32回史湘云甚至当袭人的面说,“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由此可见,在史湘云看来,宝钗无疑是个处处都好的姐姐。同回中袭人也对宝钗赞赏有加,说宝钗“有涵养,心地宽大”。第35回贾母也当着王夫人、薛姨妈的面夸赞宝钗,“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同时通过王夫人作证,“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王夫人作为薛宝钗的姨妈,当然不好公开夸奖宝钗,但她的证明却有着更加重要的说服力。第二十八回讲了一出“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不可否认,这里表现了宝玉对宝钗的爱慕之情。但这种爱慕之情时间短暂,没有对黛玉的爱慕之情那样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此刻忽见宝玉笑问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红麝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二、人情练达即文章

相比林黛玉来说薛宝钗就显的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书中的很多描写都不难发现宝钗这方面的聪慧,下面摘录几处证明一二。

18回,元春省亲,命宝玉作诗,宝玉诗中用了“绿玉”二字,宝钗转眼瞥见,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结果宝玉对她大加感谢,称宝钗为“一字师”, 且看宝钗如何回答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言语之间对贵为皇妃的元春十分艳羡。这一细节充分说明薛宝钗善于揣摩上意。

20回贾环与莺儿下棋赖账,宝钗不问是非,斥责莺儿,“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

22回,贾母为宝钗做生日,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一遍,贾母更加喜欢。同回中,元春从宫中送出灯谜诗让大家猜,宝钗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其实一见早猜着了。

35回,宝玉挨打后,薛姨妈和宝钗来探视宝玉病情,恰遇贾母、王夫人、凤姐也在,宝钗不失时机地恭维贾母,说话滴水不漏,“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既似家常闲谈,又一箭双雕地称赞了凤姐和贾母。其实不光贾母和王熙凤是巧人,薛宝钗自身也是巧人。

38回薛宝钗帮史湘云置办螃蟹宴,史湘云是一时兴起,薛宝钗帮她分析道,“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其实这也是宝钗一贯的处世哲学。结果宝钗因此得到了贾母的赞赏,“我说那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

三、既要抬头看天 又要低头走路

跟林黛玉的临水照花,不食人间烟火相比,薛宝钗就要现实的多。如果说宝黛二人是反现实主义者,那么薛宝钗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者。小说第四回初次介绍宝钗写到,“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指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因为父亲早逝,哥哥又不成器,薛宝钗接触社会比较早,根据书中描写,表明薛宝钗已经是一个比较社会化的人。但在小时候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她在诗词歌赋这方面也很有天赋,于是便也造就了她既有很高的诗词造诣,同时又不脱离生活的品性。比如在第56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的章节中便集中表现了薛宝钗的管理才能。王熙凤因病不能理事,王夫人委托李纨、探春、宝钗三人临时共同管理家政,为了克服贾府的经济危机,探春决定进行大观园改革,并且富有创意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改革举措:采用公开竞标的方式,把大观园分包给园中的老妈妈们。这样就将一个消费性的大观园改造成了一个生产性的种植园,给贾府增加了经济收入,对于探春的改革,李纨、宝钗予以充分肯定,平儿也代表凤姐表示了支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宝钗还提出了以孔子的“义利观”为指导原则,以一种“利益均沾”的形式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探春之“敏”辅以宝钗之“贤”,使我们看到了大观园女子的管理水平,使大观园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从这里可以看出,薛宝钗具备较高的管理才能,在这方面薛宝钗与王熙凤、贾探春是一脉相通的。

小说第57回有一处细节还表现了薛宝钗高于当时一般闺阁小姐的社会学问,就是刑岫烟缺钱用,将棉衣当了,薛宝钗要帮她赎回,结果当票不小心被史湘云看见了,史湘云和林黛玉都不认识当票,书中还通过老嬷嬷的口提到连贾宝玉都不认识当票,而薛宝钗不但认识,还精通里面的学问,因为他们家本来就开有当铺,很有可能她还过问过这方面的事情。

四、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薛宝钗的曲子《终身误》中写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里也将薛宝钗比作“山中高士”,需要说明的是,“山中高士”并非真的不理世事,而是在等待时机。第七十回,大观园起诗社,大部分人所填的词都较为悲戚,只有薛宝钗所填的词写道:“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展示她的抱负心和功利主义,以及为了实现自身抱负而采取的一些办法。在人生道路选择上,薛宝钗可谓是心计算尽。从其自身而言,她选择进京选秀,从贾宝玉的角度而言,她希望贾宝玉读书做官,走仕途经济之路。在封建社会,这两条路是作为男性和女性最有可能飞黄腾达的两条路,这就足以证明,在薛宝钗内心深处,她的确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梦想。在表面上,读者似乎觉得她总是远着宝玉,可是,第二十六回里写到半夜三更晴雯的生气发火致使林黛玉吃了闭门羹。原来是宝钗有事无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半夜三更的不得睡觉而生气,把黛玉也得罪了。既然有事没事,并惹恼了人家,就不止是偶然的一两次。第三十六回写到,一个炎热的中午,怡红院里的两只仙鹤,在芭蕉下都睡着了外间床上横三竖七四地,都是丫头们睡觉,她薛宝钗这个时候不在闺房里午休,却跑到这里串门来了,穿房入室,一直走到已经睡觉了的主人宝玉卧房床边,连袭人也吓了一跳,原来是要来和宝玉讲读解午倦。随后又坐下来代替袭人刺绣,给宝玉赶蚊子,多肉麻的行为。32回又写到她心甘情愿地为宝玉做活计。那袭人原是请湘云帮忙的,但经过宝钗的留神观察,结果恍然大悟,湘云太累了。这时她说:你不必忙,我替你做些如何?与奴才袭人在伺候宝玉上倒是配合得天衣无缝。这么一些行为,与她平时给人的总远着宝玉的印象,不是大相径庭吗?这不难看出,在外人面前,总远着宝玉的她,却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和借口在人们不大经意的时候去接近宝玉,从骨子里不是可见其对宝玉的追求,对宝二奶奶宝座的垂涎吗?

五、对现代人的启示和意义

王昆仑先生曾说过,薛宝钗是一般男子最感到受用的贤妻,现代社会那些寻找人间幸福的男生们大概没有不喜欢薛宝钗这样一个女子做为妻子的标准的。为什么男性愿意选择宝钗,而非黛玉做自己的妻子呢?当然作者曹雪芹在林黛玉的身上确实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在林黛玉身上寄托的理想和先进的理念最多,但是在如今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在现代的人们看来,或许像林黛玉这样的人,估计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的。历来对于薛宝钗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是封建淑女的典型,并誉之为山中高士晶莹雪,睿藻仙才淑仪风;还有人评价她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世故、圆滑、虚伪、奸诈,无情、冷、会做人、善用手段,都成为薛宝钗这一形象的标志。其实无论怎样的评价,都要有一定的合理的依据。曹雪芹创作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时也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所以宝钗形象也是值得后人反复推敲,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一人物形象复杂性,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她有优点、同样也有缺点。那么我们也就不能用武断的用对立思维来比较薛宝钗与林黛玉。周思源教授曾说:对艺术形象的分析必须遵循文本至上原则,即一切从文本提供的全部的信息出发,将文本作为判别的最重要的依据,而不是从意识形态、政治需要出发,不能存先入之见。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特点来要求人物这样那样,不能脱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刚来与后来的变化)、人物自身的实际年龄来评价人物。在我看来这也正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来看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同的所有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形态,形成具有每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人物。薛宝钗正是在封建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的人物,她身上不同的符号正是这个时代的烙印。

作者用强烈的反差色调描写,也让我们现代人对薛宝钗的处室原则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小说中的薛宝钗博览群书,见多识广,而且做什么事很灵活,不死板、不墨守成规,这恐怕是我们现代人要努力学习的;凡事处理的周到、全面,和身边不同的人处理好关系,对人平易近人,对人宽厚,不怒而自威。在现在这样的社会生存,除了要提高和发展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有时候与你的成败有直接关系。怎样和人相处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分寸很重要,平和的对待周围人,要稳重、能够沉得住气,相信通过宝钗身上我们都能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答案。在这样一个碎片化时间,多任务时代,能够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做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对我们现代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这实际上是领导才能的体现,对于现在的企业领导阶层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宝钗还有一点就是识时务,劝宝玉读书,正是从实际出发,为以后打算,我们现在的人有时候总是会有一些不切实的想法,总是想当然,以为社会就像他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不考虑实际环境,不从自身情况出发,总是好高骛远,结果到最后是一败涂地。2007514日,温家宝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就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4fe6db828ea81c758f578ed.html

《论文:浅析薛宝钗人物形象及现世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