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发布时间:2019-08-21 00:58: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古诗词三首

教学要求 1、学习古诗词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之情。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理解重点词和诗句的的意思。

3、通过读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

思。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词的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正确理解诗句中得到的重点词义。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两首古诗。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作者

生平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的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和

形象思维能力,能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3、感受敬亭山和洞庭湖的独特风光,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

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古诗大意,感受是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对唐诗一定不陌生吧?许多孩子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背诵唐诗了。的确,唐代文化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唐代诗词更是一朵奇葩。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些唐代著名

诗人,有喜欢他们的那些诗词呢?(同学们交流。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等。)

二、交代任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三首古诗词。(板书:古诗词三首)它们

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和《忆江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三、学习《独坐敬亭山》

1、以谈话的形式了解作者及背景。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谁能谈谈自己对他的了解?他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

首诗呢?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漫游中度过,曾被人推荐,被召至长安为官,

但因不容权贵,又弃官而去。《独坐敬亭山》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十年后,经历了长期的漂泊,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孤寂

感倍生时所作。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孤独、寂寞的情感。

3)看!李白正坐在敬亭山上,轻轻吟诵呢!(出示多媒体课件:李白坐在山上,凝视山峰,低声吟诵。

2、解题。

敬亭山:今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坐。

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李白一人独坐在敬亭山上赏景。)

3、自主探究,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熟读诗文。

2)再读,借助注解。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诗句,不懂的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交流诗句理解,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4)全班汇报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共同探讨。)

要点提示:“尽”指无,不见了。

“众鸟飞尽,孤云独去”之后,更让人觉得静寂难耐,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厌”当满

足讲,“相看两不厌”只是人凝望着山,觉得山也和他相视,好像在相互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学习《望洞庭》

1、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洞庭湖的资料。

(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被它吸引,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一千三百

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这一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出了一首千

古传送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2、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读。

3、自学诗文,理解诗意。

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联系当时诗人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下来。)

4)全班汇报交流。(你们理解了那些重点词、诗句的意思?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要点提示:诗人把面积广阔的洞庭湖看成一个小水潭,表现了诗人眼界的宽广,心胸的广阔。

“镜未磨”指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古时候的镜子是铜制的,经过打磨才可以用。“翠”指洞庭湖

中的君山十分苍翠。“白银盘”指湖水。“青螺”指君山。写出了君山的小巧玲珑和精致,又和

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映衬,突出了洞庭山水的美丽。

全诗大意: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那么和谐。此时没有一丝风,潭水平静,如同一面没有

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放着的一枚青

螺。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

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的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大意,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背诵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两首诗,谁能背诵下来?学习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观察的

角度、字词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忆江南》。(板书)你们知道是谁写

的吗?

二、学习《忆江南》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作近三千首,数量为唐代诗

人之冠。白居易在五十岁至五十五岁期间,曾先后在杭州、苏州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长官),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

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经常回忆起这段令人愉快的时光。这首《忆江南》

是他在六十七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写的。

2、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他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作词的人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却是江南春色的回忆,或许这

也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3、自主学习,理解词义。

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想向诗人当时所处的情境,理解词句,不懂的作上记号。

3)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你读懂了什么,认为那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儿)

4)全班汇报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有不同看法的可以互相探讨。)

要点提示:“谙”指自己过去已体验过、感受到、熟悉了的。第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又

与下文的“忆”相照应,上下沟通,此为精彩之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描写江南美景的绝妙之笔,要反复吟诵,想象画面,

感受意境,红的江花,绿的江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很是耀眼。作者对江南景象的描述以色彩

的渲染而别具独到之处。

“能不忆江南?”通过反问表达出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同时与开头呼应,使全词

浑然一体。

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景象的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叹与怀念。全词引人遐想,给人以

深刻印象,令人叫绝。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感受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的表达之妙。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555d52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de.html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