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赏析

发布时间:2014-04-25 21:30: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品质描写歌颂莲花坚贞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淡泊名利高洁人格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世态鄙视厌恶作者用自己莲花照应鄙视了那些追奉名利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接下去周敦颐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歌颂莲之高洁做了。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独自避世求真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实让人叹为观止。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一言直接指责

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却听都没听还有人会这样做的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敦颐高傲的,他那种不从众只求纯净心态,在碌碌尘世中是难能可贵的。他感叹,是因为世风日下,大多数人被世事玷染也。

分析

全文119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本文具有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鄙弃歌颂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美德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肯定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

而且,文章以一个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练,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

古人写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同样的一句话,都有二层意思,一层喻物,一层抒怀。同样,“出淤泥而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有第二层抒怀意思。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已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莲而不妖”,不过是作者的一种良好愿望罢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所以百花之中独莲而能为,弥足可贵也。这也是作者的感叹吧,因为在大环境中他是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除了逃避与远离。或者如他那样兢兢业业的守着自已的一份志节。

通过对莲花的高尚品质描写赞赏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讽刺了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处事态度。此文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精短琅琅上口有押韵,实为古文中难得的精品短篇。而且一文双解内容厚实意境深远。加上其文近似白话易读易解,所以成了流传后世脍炙人口的佳品。因此在赏析此文的时候,能感动于文中

值得知道的是,这篇选入教材的佳作是宋代哲人周敦颐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赣州)道判署内写作的。正如《爱莲说》抒意,周敦颐虽身居官场,却始终未曾放弃读书治学周敦颐在赣州为官多年,清廉勤勉。

从《爱莲说》一文来看以莲喻道德高尚的人。此篇文章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从而与文章中所讽刺的庸人、俗人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艺术表现

语言美 其一,表现在语音。或叠音,或叠韵;或排比,或反复;或叙说,或感叹,语气多变,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课文中用叹词“噫”字,表示感慨,引出全文的要旨。然后分三层进行论述:一叹爱菊者“鲜”。“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照应上文的“独爱菊”。二叹爱莲者少。“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照应上文的“予独爱莲”。用反诘的语气写出就比直陈的句式显得深沉有力、发人深省。三叹爱牡丹者众。“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乎”语气词,用在句中表停顿,表感叹的语气。“宜”和“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当然”。“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然的口气。这句话照应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语含讥讽,表示对时俗的鄙夷之情。

其二表现在句式。句式多变,骈散结合,长短(或长句、或短句、或独词句)相间,既错落有致,又凝练流畅。当略者,寥寥数语,句子简练,明快;当详者,则用长句细心勾画,精工雕琢,绘形绘色。 结尾三个短句的语气也迥然不同:一句直陈,一句反诘,一句感叹。语序在变化,语气在变化,归根到底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变化。叙陶句式平实、稳妥,有“俱往矣”的意味;叹自身,用反问句,有知音难觅的感伤;叹世人,则用感叹旬,把嬉笑怒骂、鄙夷不肖之情通过一个“宜”字尽力宣泄出来。

其三表现在表达方式。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作者把“爱”这个主观感情作为线索,用它贯穿全篇,将全文连缀成整体。全文共有八句,“爱”字出现七次,几乎一句一个“爱”字。起句开宗明义,指出“草木之花”可爱,一个“爱”字紧扣题目,把自然界中的花与人们主观感情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自己之爱。第二段,作者在前面描述“爱”的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爱”的实质――即莲花的精神。结尾处又就“爱”抒发感慨:爱菊已少,爱莲何人,而爱牡丹何众!感情深沉,引人深思。

其四表现在修辞之美。 作者巧妙娴熟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排比、双关、反复等多种修辞方法。写莲又非单纯写莲,将莲的品性与人的品性进行了不动声色的融会贯通。

形象美 作者笔下描绘的莲形象是美好高洁的。“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但却保持着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天真自然和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从体态香气写出了莲花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香气远播的高尚品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花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的清高形象。 “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 则道出了莲高洁傲岸的君子形象。

意境/意蕴 《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出笔不凡,远境大气,意境深远,吸人眼球,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就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而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开宗明义地点明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而且以此句切入,让那种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阐述莲之高洁做了铺垫。意即我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陶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吾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样,就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引述。之后,周敦颐便直接进入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象来倾诉心声。可以说自开篇至入篇至本节完,竟给读者无一丝喘息之机,读起来不仅语言超凡脱俗,而且回味隽永绵长,越品越有味。全文浑然一体,没有丝毫雕凿的痕迹。更为重要的是,周敦颐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但却无一言直接指责。全文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解读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分析莲花的特征的?

答案:生长环境、体态、香味、姿态、风度气质。

2.莲花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

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庄重)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芳香)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廉行,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3.在作者的眼里,菊花、牡丹分别代表什么呢?

答案:菊花代表隐逸者,牡丹代表了富贵者。

4. 作者是否喜欢菊花和牡丹?为什么?

作者不喜欢它们,因为隐逸者表示不愿意参加改变社会的工作;喜欢富贵者,只把金钱荣誉放在心上;而作者支持要像莲花一样,积极投身到改变社会的工作中,同时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

5.联系下段中的“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两句,思考:本文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

当然不是,写花实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这七个分句句句写花,又句句写人,这种手法叫借物喻人。

6.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

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

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正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

答案:为了衬托出莲花的良好品格。

明确:菊花与牡丹在本文的作用一是对“莲”的衬托使得“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卓然超群。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以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弦外有音,这就是“意蕴美”。

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 如果不提菊和牡丹,只是一味赞颂莲是多么美好,多么高洁,自己是对它是多么喜爱,文章就显得单调,意思不容易表达得深刻。而把菊和牡丹跟莲来比较着写,就更能突出莲花的可贵。这就是映衬手法的好处。另外,映衬还有正衬和反衬之分。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这种写法叫正反衬托。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7.本文有什么结构特点?

一条线索:爱

二个衬托:菊花——正面衬托;牡丹——反面衬托

三种类型:用三种花来象征人世间的三种人,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价值观。

句子分析

1. 莲的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7. 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8. 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1.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2.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予独爱莲原因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反面映衬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作者用隐逸者-菊花正面衬托出莲花在尘世中也能洁身自好

16.作者同时运用了富贵者-牡丹反面衬托出莲花拥有君子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人一样,只追求名利

17.体现莲自尊自爱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557b8b0aef8941ea76e059f.html

《爱莲说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