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悲剧及其成因

发布时间:2013-11-13 07:42: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悲剧及其成因

摘要:张爱玲是四十年代崛起的传奇女作家,她笔下的婚恋故事着意书写金钱、家庭、社会、人性以及不可预知的命运等要素在两性婚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用已形成的悲观的人生认识解构小说中的婚姻与爱情,从而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爱情悲剧与婚姻悲剧的独特写作模式。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总是弥漫着一种驱之不散、抹之不去的悲观色彩。“悲观”是始终笼罩作品的一种氛围,它不但外化成了一种“苍凉”感,而且还升华成了一种生存意识,一种美学追求。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与她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有关,与她所处时代氛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有关,更与她对人生的悲凉态度有关。

关键词:情感 悲剧 生命体验

一、张爱玲作品中的爱情与婚姻悲剧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 “她的作品有着淡漠的贫血和感伤的情调”。胡兰成说:“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张爱玲的小说,刻画了一个个悲凉的人物形象,作品始终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沃尔波尔有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张爱玲是凭感情来领会,她把这个世界看作悲剧。

爱情本是浪漫的,然而悲剧却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爱情成为奢侈品。爱情这件“华丽的外袍”,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便有了“爬满了虱子”的尴尬。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

在张爱玲的笔下,男女间并无真情,而是在玩着“爱情”的游戏,进行着享乐主义的精神游戏。《红鸾禧》中的玉清、《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等, 她们自觉地甚至是费尽心机地走进婚姻,。结婚既不是来自父母的包办,也不是基于爱情的考虑,她们凭借自己的聪明和美丽去获得婚姻,目的不过是通过婚姻获取物质的保障和身份地位的提高,从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女结婚员”。但是,婚姻除了带给她们生活保障、金钱地位之外, 也带给了她们沉重的代价。约翰.柰斯比特在《女性大趋势》中指出:“女性需要三样东西:自尊、经济能力和生育自由。”可是,如果女性没有经济能力,就只能用性价值来补偿,而成为生儿育女的机器,男人们的附属品。恋爱与婚姻是张爱玲作品中的中心题材,作者用“男女问题”作为主线,叙述了一个个牵牵绊绊的情爱悲剧。张爱玲是专写“她的时代的阴暗一面”的高手。”由于骨子里的悲观,她的作品在刻画男女情感方面,不管是有爱或是无爱,都表现出异常的凄凉,弥漫着悲观的情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5e066d3c8d376eeafaa3106.html

《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悲剧及其成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