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首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11-06-14 18:55: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作者简介

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了解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三、内容简介:汉代乐府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诗的正文可以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总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第二层(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看出来的。

四、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五、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描绘了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六、重点语句赏析:

1、“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这六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

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生姿。

2、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①星汉:指银河。②翻译:日月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的辉煌灿烂,仿佛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③“若”字有什么好处?“若”表明了诗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④赏析这四句诗:作者借助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作者简介:唐代诗人。

二、题解:次,停泊,次北固山下,即乘船停泊在北固山下。

三、体裁:从形式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上看是一首思乡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四、思想感情:这首诗写诗人沿江东游,泊舟北固山下而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内容分析:

首联:点题,青山即北固山。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写出了江水浩渺开阔,清风和顺,大惊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既暗示了时光的飞逝,又蕴含生活的哲理: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尾联:写诗人想到要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抒发思乡之情。

六、名句赏析

1、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相平;江风和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一叶小舟,帆端端正正地悬挂着,行驶在这青山绿水间。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什么样的景象(或者诗句大意)?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了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④“生” 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被明人(胡应麟)称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一是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怀,二是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二、体裁:从形式上看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写景诗。

三、主要内容:诗中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诗人喜悦的心情。

四、内容分析:

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衔泥的动态场面,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一个“争”字,描绘了早春时节,莺争先恐后飞上向阳枝头,跳跃鸣唱的热闹景象,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写活了。

颈联:写花草,用“乱花”“浅草”写出西湖早春的美景。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五、重点语句赏析

①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②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见内容简介颔联。

③颔联中“几处”“谁家”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为什么?

“几处”“谁家”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现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喜悦之情,而换作“处处”“家家”则不符早春时节,没有这种效果。

④请从用词上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早春时节草木的生长态势,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⑤诗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请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加以评析。

例如:A、“初平”写出了春水初涨,几与岸平的情景。B、“争暖树”,“暖树”,就是向阳的树,春寒未退,所以早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啄春泥”,燕子初来,刚开始衔泥筑巢C、“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D、“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⑥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颔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颈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果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回答也可)。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作者简介:马致远,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二、体裁简介: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

三、思想感情:这首曲表现了天涯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四、内容分析

前三句:写景。“枯藤” “老树”“昏鸦” “西风”“瘦马”等词语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冷清的景象,为下文抒情作下铺垫。

后两句:抒情。点明主旨,直接抒发了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五、艺术特点: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在艺术的动人之处。

六、重点语句赏析:

①“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以乐景写哀景,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②这首小令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直抒胸臆,点明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 思想感情:这首诗写在暮春时节闻听友人被贬远离,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同情、思念、关切之情。

二、内容分析:

第一句:写景。“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既能表明暮春景象,又创设了一种飘零离恨之感。

第二句:叙事。叙述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过五溪”可见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第三、四句:抒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四、重点语句赏析:

1、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风直到夜郎西。

2、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作者简介:杜甫,唐代诗人。

二、思想感情: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的雄心气魄。

三、内容赏析:

第一联:“岱宗”,指泰山,“未了”是绵绵不尽的意思。 这句诗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泰山那苍翠的山色绵绵无尽,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地。

这一联是远望,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

第二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一句中,“造化”意思是:大自然,钟:聚集。本句采用虚写,写出了泰山的秀美。“阴阳割昏晓”一句中“割”字用的好,从山的北面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用词准确生动。

第三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细望,表达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蕴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这两句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脚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第四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写诗人的愿望,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一、作者:杜甫

二、写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想去灵武投奔刚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职低微,未被囚禁。第二年4月,诗人在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在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三、主题思想:这首诗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四、内容赏析: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却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以上是这句话所描绘的画面)。一个“破”字,诗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这句中“深”字的表达效果:“深”字表面上是写春天草木丛生的情景,实际上反映了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问:你赞成哪一种解释,为什么?

例如:我赞成第一种解释。因为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于是触景生情,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诗人借花鸟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例如:我赞成第二种解释。因为情哀深处,万物同悲,面对残破不堪的都城,连花也溅泪,鸟也伤心,那么人又何堪呢?这是作者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以上两种解释只要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战火。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一句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两句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一、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二、体裁:形式上看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边塞诗。

三、写作背景:公元737年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打胜仗的将士,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四、主题思想:这首诗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抒发了诗人因遭受排挤而产生的孤独、抑郁之情。

五、诗句赏析: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怎么理解?

诗人自比“蓬”“雁”,他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同时传达出内心的孤独、抑郁之情。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一句描绘了奇特壮美雄浑壮观的边塞风光: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上,远处一缕烽烟直冲云霄;蜿蜒绵长的黄河上,一轮圆圆的落日,火红壮观。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画面上描绘了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河流,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勾勒出景物的基本轮廓。第三,色彩丰富,黄色的大漠,白色的烽烟,红色的夕阳,闪着白光的河水,它们互相映衬,一幅壮美的边塞风光图如在眼前。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一、作者简介,杜牧,唐代诗人。

二、体裁:咏史诗。咏史诗的特点是“咏诗抒怀”。

三、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内容分析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写兴感之由,是记叙。作用: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为下文论史抒怀做下铺垫。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两句借题发挥,是议论。这一句中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人物是:周瑜和曹操。

②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③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④“二乔”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二、思想感情:写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事,表现了诗人怡情自然,超脱世俗的人生志趣。

三、写作手法:写景抒情,富有哲理。

四、内容分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诗人返回自然人生理想的具体体现,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完满。作者身居田园,一面亲就自然,一面又能在人文陶冶中成就了一种艺术化的人生。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因陶渊明爱菊、咏菊,寄托着高洁的雅致,后人只要言菊就会想起陶渊明。连带着“东篱”这个词也象征着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品格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从飞鸟悟出返朴归真的人生真谛、不胜欣慰。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含蓄的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深沉感情

五、 重点语句赏析:

1、赏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这句诗中“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②理解: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结,是点睛之笔,含蓄的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无我两忘的深沉感情。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①“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②理解: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的怡然自得,那样的超凡脱俗。这两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的闲适心情。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十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

二、思想感情:通过对诗人复杂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黑暗污浊社会的苦闷和不平,表达了诗人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 内容分析:

1、第一、二、三、四句:诗人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这样精美的食物,却因心中充满着难以排解的烦恼,“停杯投箸”,无法下咽。“心茫然”深沉地表现无所适从之感。

2、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自己的仕进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思想无法实现。

3、第七、八句:用吕尚、伊尹的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连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无穷忧虑和焦灼不安的心声。

4、最后两句:表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的宏大理想。

四、问题解析: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体现了诗人自信的性格及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同时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及远大志向。现多用这两句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信心。

十二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一、写作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

二、本诗大意: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三、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不忘报国的情怀和献身精神。

四、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诗人复杂的感情。

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诗人离别的忧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的词语是(浩荡)。

六、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十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写作手法:叙事、写景、抒情结合;语言质朴清新,感情真挚乐观。

二、思想感情:这是一首赠别名诗。表达了作者于友人的真挚情谊和真诚慰勉,感情豁达、乐观、坦然。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四、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五、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十四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创作背景:此诗为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元军元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时,他出示了此诗以明志节。

二、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三、内容分析:

1、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巧妙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颂的名句。

四、内容赏析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古代科举考试考生要选取一种经书,

“干戈寥落四周星”中“四周星”指四年。

2、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遭遇。

3、从抒情方式和思想内容方面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名族气节。

十五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做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简介:苏轼,北宋著名词作家,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写作背景: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三、内容分析: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是从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两句脱化而来。同时点明饮酒赏月。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下面我欲乘风归去三句,表面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界中来的,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琼楼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 

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对弟弟的思念,构成这首词下片的抒情文字。 
下片开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转朱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朱阁”“绮户,与上片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光,也写月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个人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不应有恨两句是用反诘的语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正是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意思。下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蝉娟,月色美好的样子,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四、赏析:

1、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这句诗的意思是: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自己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并体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是广为传颂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语言上,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

内容上,表达了诗人乐观的情怀,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不能与亲人团聚,也包含了对远方亲人的祝福。

3、表达诗人豁达胸襟,点明人生哲理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十六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作者简介:张养浩,元代散曲作家。

二、体裁简介: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题目。

三、主题思想: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四、内容分析

1、给这首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前三句):描写了潼关的险要形势。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第三层(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3.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生活的同情。

十七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二、词的上阕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

三、“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 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四、“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作用: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五、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那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含蓄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七、“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八、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

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十八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二、内容简介

1、选自《东坡乐府笺》。江城子,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这首词是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2、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

4、词中3句用典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①“亲射虎,看孙郎”突出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人的狂气。

②“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表达自己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③“射天狼”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三、重点语句赏析

1、这首词描写出猎场面的句子是: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6、该词起句“狂”字作用:贯穿全篇,统摄全词

7、“卷平冈”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8、“天狼”借指: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天狼”表达的意思是:表达自己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运用典故,委婉含蓄。

十九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作者简介: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二、内容简介:

1、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2、思想感情: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下片描写战斗场面,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五个字化雄壮为悲壮,全词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以及作者壮志不遂的的抑郁、愤慨。

三、重点语句理解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两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后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这两句营造了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八百里”指牛;“麾下”:军旗下面,指军营里;“炙”:切碎的熟肉。这句话的正常语序是:分麾下八百里炙。

3、“沙场秋点兵”: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

“秋”字的表达效果: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作者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惊”“快”的作用:写出军情急迫、战事豪壮的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6“可怜白发生”: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7、“壮”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作者是怎样体现的?

①从题材上看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②从思想感情上看写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8、这首词融梦幻(理想)现实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d66e2f7375a417866f8fe6.html

《20首诗词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