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2

发布时间:2020-06-14 19:4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如 梦 令

武汉路小学 王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展示图片,学生以图诵诗句。

2.师: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宛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朵女儿花。诗人臧克家曾这样赞叹这朵词苑奇葩——李清照。(出示李清照图片)今天跟我一起走近她,去聆听她的那首《如梦令》。

3.揭题,交流李清照的资料。(已提前布置预习)

PPT:出示全词

4、提问:大家仔细瞧瞧这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指名回答并解读词及词牌名。

5、引导学生诵读全词,并提出要求(相机指出“兴”在本词中读第四声)

指名读,评议,师范读。  

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1、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大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下边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组的伙伴们商量商量。开始吧!

  2、师生互动,理解全词的意思。

3、师:同学们很能干,不知不觉地把这首词给读胖了。如果我们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那文章一定很长,但这首词,词人就用33个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时间是(日落)就是我们说的黄昏、傍晚;地点是在(溪水边的亭子里)对,溪水边的亭子里。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咱们读一读整首词,体会、体会。

  生:(读全词)

  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1、师: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先来看看这句话(PPT:“常记溪亭日暮”)看到“溪亭日暮”这个词,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描述,(如有学生在描述过程中出现中断的情况,教师鼓励学生:这时候才觉得语言的苍白是不是?来,你就读一读吧!)教师相机出示有关画面。并指导朗读。

2、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奖励你读一读吧。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生朗读。

师:你们看啊!(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提问: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4、指导朗读(不知不觉中,我也开始微微泛醉了,接着往下读,你们仿佛还看到了哪些令人陶“醉”的画面?

5、小组合作学习、“一滩鸥鹭”的画面。

6、交流汇报,指导朗读。

7、陶醉在“藕花深处”师:“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多美的荷叶荷花!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斑斓、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更醉了。读——

  8、陶醉在美丽的意外中。

  师:等他们惊醒过来的时候,他们是赶紧——读下去

  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想像加以描绘。

师:你们看,那时的天空,落霞与鸥鹭齐飞,荷塘共天空同色,这是一种梦幻的色彩;你听,仿佛耳边还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划桨声、嘻笑声、歌声……还有惊起一滩鸥鹭之后的无限遐想。那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他们心都醉了!他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意外中。再读——

师:你觉得这个“惊”,除了指白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师:是啊,这可是意外的惊喜啊!所以是“鸟惊人也惊啊!”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 ,看着,也跟着陶醉了。齐背《如梦令》。(板书:人醉)

3、美哉,醉也,你听——播放蔡琴《如梦令》,尝试跟着唱和。

四、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比较: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细观察后交流。

这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都是一样的。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

板书:

如梦令

读 溪亭日暮

—— 藕花深处

吟 一滩鸥鹭

《如梦令》的教学模式

武汉路小学 王芳



在今年的923——25日,我有幸参加了“2012年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展评活动”。这在期间,省级优秀教师的风采在古诗词教学中诠释得淋漓尽致,那清逸斐然的言谈举止都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迹。学完回来后,经过多天的自主酝酿,决定选用李清照的《如梦令》上校级教研课。准备之前,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这样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其次认真思考了如何体现减负增效的课堂模式,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养,在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模式

一、朗读全词,读出节奏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以及朗读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节奏。

二、结合注解理解内容

古诗词的教学,最忌逐句串讲。由于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因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首先让学生在注释的帮助下,小组合作学习,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接着全班交流,请学生说说整首词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读懂了词的内容,而作者却只用33个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感悟古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

三、展开想象体悟意境

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形象意境,领会诗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李清照的《如梦令》向我们展现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一幅幅流动的画。教学中,在学生熟读诗文的基础上,在古曲的萦绕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用耳听、用嘴吟、用脑想、用心灵感受,不知不觉把自己带入了特定的词境中。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绪,学生的脑海中增加了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如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李清照时而倚亭而立,与朋友们把酒言欢;时而仰望着天,欣赏落日余晖;时而眺望河面,哼着小曲;……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这一切则能不让学生沉醉?又怎能不让李清照沉醉呢?这时,教者趁热打铁让学生用笔描述下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并美美地读一读。让语文能力的训练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

四、把握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品读,发现哪个词最能概括表达词的意境,并联系词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体会。要求学生不仅要感悟哪个词用得好,还要说明为什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我再结合自身对文本解读,引导紧扣词眼,欣赏字,分析词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字和整首词意的关联,以及作者为何对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进而体会语言运用的精炼、巧妙,进一步感悟词的意境、情感。像这样凭借情境,让学生咀嚼诗句、品味诗句的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情味,学生就有了很具体的感受调适。此时鼓励学生把这首词背下来,于永正曾这样说过: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好的古诗文,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记就不是学语文。

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能轻松愉快地学好这首词,而且能通过朗读、练写、背诵等形式扎扎实实学语文,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我个人言,这节古诗词教学课既是一种高层面的挑战,又是一次自我促进的良好契机。



《如梦令》课后检测学案

总分:20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拼一拼,写一写 。(4分)

mù ǒu chén zuì ōu lù

日( ) ( )花 ( )  ( )

二、连一连,记一记。

接天莲中无穷碧         芙蓉向脸两边开

一道残阳铺水中         亭亭出水中

荷叶罗裙一色裁         半江瑟瑟半江红

灼灼荷花瑞           映日荷花别样红

3、联系全词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常记: 暮:

沉醉: 争渡:

四、补充完整。

常记溪亭            不知归路。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惊起        

五、互动交流。

读了《如梦令》这首词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此情无计可清除”

——执教李清照《如梦令》后有感

武汉路小学 王 芳

“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佳。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李清照的词不仅笔情浓至,富有感染力,还特别善于锤炼语言,并能以平常自然的面貌出现,表达细微深入的情意,达到了“极炼而不炼,出色而本色”的最佳效果。曾几何时,在她的那首《如梦令》词中寥寥数笔,却活脱脱勾勒出主人公的形象:娇憨又调皮,任性又天真,还多了一分迥别于一般少女的逸兴与雅趣。为此我对其词的意境产生了无限地遐想与向往。当学校领导让我执教一首古诗词时,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它——《如梦令》。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小学生初学宋词,首先是有趣易懂。这首词的意思浅白,贴近生活,学生易于理解;词的画面丰富多彩,有静有动,学生易于想象;词的语言精炼优雅,学生易于鉴赏。因此,读通、读懂、读美就成为我整堂课的教学主线。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潜心品读,推敲语言,想象画面,力求使文字鲜活起来,画面丰富起来,力求使学生的情感与词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彼此沟通、融合,最终达到美的熏陶和修养的提升。

古人有“一首诗词一幅画”的说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赏析经典诗词的诀窍,也是教学经典诗词的妙法。于是,课堂伊始,我便与学生一起伴着悠扬的古筝曲赏画吟古诗,将学诗品词的意境营造渲染起来。学习整首词时,我也将引导学生想象“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个画面,并运用自己的语言生动描述画面,体会感悟意境作为学习的重点。学生或联系生活运用语言描述“溪亭日暮”之美景,或联系以往的古诗词积累想像描述“藕花深处”的画面,或通过想象“争渡争渡”,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深深感受到这首词所表达的那种如诗如画的美——美景,美酒,美丽的意外,美丽的生活。当学生想像了这三幅画面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将这三幅画面统统归结于一个“醉”字,由那个“醉”字使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仅为“美酒”而醉,更为眼前的“美景”而醉,为自己与同行朋友之间的“美情”而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自然得到了提高。

一篇带多篇,几乎是教古诗词作为拓展延伸的共同做法。有的是同一主题,不同诗人的对比;有的是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对比;有的是同一词牌,不同作者的对比。经过细致考虑,我选择同一词人(李清照)、同一词牌(如梦令)的组合,通过运用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对词人、词牌加深了解。而对于两次“醉”所包含的情感体会,则让学生更深的走近李清照,了解她的词风。

在这堂课,我也自己考虑不周的地方,比如说,在指导学生品读词中的三个画面时,应该把教学的速度稍加放缓,深入地去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不至让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课后,我静下心来,细细思量: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教学设计都应该紧紧围绕学生而做,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再花样百出的教案也是闭门造车的结果,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会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继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方向,设计更加精彩的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6f5d27f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e.html

《如梦令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