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发布时间:2020-01-19 20:09: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1、燕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再读这一段。
,  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4、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题。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背诵第234自然段。
  2、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
  (1)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2)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读、背第一--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5、指导按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456题。

六、拓展训练    

              ...............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全篇文章的语言轻快明丽,描写准确生动。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用叶圣陶老师说过的话就是:“一字未宜忽,语语捂其神。”用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学习,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燕子的外形,飞行的动作这些片段来学习,突出对燕子喜爱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燕子外形的描写,感悟燕子的可爱活泼;运用简笔画来表现燕子飞行动作等方法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燕子,喜爱燕子。

本课的教学有待改进地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加强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有自学能力的学生。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3、荷花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附:板书
               

4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自由结合小组合作。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5、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
   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思路:
  针对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怎样理解词语”,在本课教学时应力求落实此项目的训练,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教学时以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为线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弄清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是有关系的。如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起小鱼?与翠鸟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有直接关系。同时也要告诉学生,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有特点,而是由于它身体各部分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词语。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习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上节课”中我们知道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怎么办?(查字典)除了查字典以外还可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将用另外的方法来理解不懂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
  完成填空练习:
  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习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习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三、课后小结。
  1.通过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附:板书
  6.翠鸟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按三层意思去背诵。第一层意思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第二层意思讲翠鸟身上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先总说,再一步步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说。第三层意思讲翠鸟小巧玲珑。
  2.指导背诵第二、三自然段。抓住“贴着、疾飞、停在、注视、等待”指导理解背诵第二自然段。抓住“悄悄地露出、吹小泡泡;锐利、眼睛、蹬开、飞过去、叼起、贴着、摇晃、荡漾”等词句,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本课生字较多,可归类学习。
  (1)旧字带新字(部件法)。
  艳、腹、褐、衬、灵、待、锐、泡、饲、疾、逮。
  (2)重点指导
  翠:上边“羽”和“羽”进行区分。
  赤:上边是“土”字。
  希:注意上边“ ”第一笔为撇“ ”,下边是“布”字。
  2.出示卡片,读一读生字新词。
  四、指导课后练习。
  1.重点指导第23题。
  (1)按课文原文体会括号里所填词语的意思和作用。(填的是翠鸟捉鱼动作的词语)
  (2)指导理解词语,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方法解释第3题词语的意思。
    找出这“鲜艳、疾飞、锐利”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教师点拨。
    ③ 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例句,用“鲜艳、疾飞、锐利”各说一句话。
  五、作业:
  写生字词。熟练背诵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
  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5、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四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修改习作
  一、自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二、指名读习作,大家共同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9、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CAI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指伤口长好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教学后记:
  本课抓住两点进行训练:
  1、为什么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了?让学生抓住最后一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弄清之中的逻辑关系,领悟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思考的精神;
  2、感情朗读训练,更羸的话应该读出什么语气?魏王的话读出什么语气?然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分角色朗读训练。
 

11、画杨桃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第三课时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13、和时间赛跑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教师: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
    学生: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好——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生读书,时间要充裕,使每个学生都能读完)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
  (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得认真读书呀。
  (生再次认真读书,注意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问题?你觉得哪写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发言,师生共同补充)
  三、三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好,正是老师想提出的问题呢。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靠老师吗?对,得靠我们认真读书。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认真读一读,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生读书,教师与学生个别交谈)
  师: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呢?读了这些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读书,谈感受。师生共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总结:这节课,你读了这篇课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你用一句话写出来。(学生写,教师巡视,写完的站起来念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
  2、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回忆复习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和时间赛跑,我们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好吗?先看看你昨天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把。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记住了哪些生字词和优美的语句呢?(把生字词写在练习本上)
  二、学生选择,深入探究
  师:请你找出认为难理解的语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吗?
  (生读书,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和难理解的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
  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小组交流后,各组选出本组的语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针对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句子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看法,谈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师:同学们,我们理解了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觉得本文的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今天,你又读了课文,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生说,师生补充)
  师: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和时间赛跑。咱们身边,有哪些同学和时间赛跑,跑在了时间的前面呢?
  珍惜时间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咱们一起看看,读一读吧。(出示幻灯)
  最后,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样?请你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下来吧。
  (生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先念)
  师总结:虽然时间一去不回头,但我们和时间赛跑,一定会成功!
  四、作业
  写读后感或者写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的事情。

14、检阅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
  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
  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课文第12)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15、争吵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是翘舌音,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正音是翘舌音,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和克莱谛)板书:、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16、绝招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 “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 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 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 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 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 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 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教你学一招”,要求学生和别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领。
  一、教学前,详细布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道具、作品或展示的材料。
  二、创设互教互学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交际兴趣。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绝招,如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
  2、说说自己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本领,再说说自己的“招”好在哪里,有哪些独到之处。
  三、示范交际。
  1、一个同学教,一个同学学;
  2、扮演记者,对某个学生进行采访。
  3、然后引导学生对示范交际活动进行评议,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中心内容:
  4、你准备教别人哪一招?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练成的?
  5、提醒学生交际时要注意的问题:不但要讲述清楚怎么做,还要解决学本领的同学提出来的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四、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组合,互教互学。
  五、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和表演,大家共同评议,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本领最拿手。
  六、建议学生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或窍门向家人或朋友介绍、演示,以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习作】
  一、引导学生回忆,和同桌说一说自己都会哪些本领。
  二、教师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当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积极好学的精神,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
  三、在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学会的本领清楚地告诉别人。提醒学生注意这次习作的要点:要说明白自己学的是什么本领,要写清楚自己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题目可以用“我学会了……”,也可以自拟。
  四、学生构思后进行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并巡视,以便做到对全班的习作情况心中有数,然后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习作(如,过程写不清楚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我的发现】
  这个栏目中,共有10组词语,每个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的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组两个词语中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左边词语里带点的字都是右边词语里带点的字的声旁。这是很多形声字的共同规律。
  一、学生自读,自主发现
  二、积累词语。
  三、引导学生用带点的字扩词,以加深理解,巩固运用;
  四、启发学生再写出一两组有相同规律的词,如,羊群海洋,弯曲海湾,青山清晨。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4、补充练习,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三、“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把这些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
  3、积累与应用。

  【趣味语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汇集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或编制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4、如,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画蛇添足,掩耳盗铃,狐假虎威……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17、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沉默就是不说话)
   3、齐读课题,质疑。师: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
      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情况,深入学习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1.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理解词义。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3、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
      第二段:(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
      第三段:(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4、学习内容,理解重难点。
    (1)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也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2)“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3)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他们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5)“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6)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到底哪儿不一样?
  (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7)有感情地朗读,体现两种不同的热闹。
  (8)“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这堂课成功了,小家伙们在沉默中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后来他们用各种方式回报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我”听到家长会上爸爸妈妈说他们的孩子在向他们表达自己的爱,这正是孩子们在那节课上沉默不语“反省”自己的结果,这也正是为师的快乐。)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人物不同的情绪变化。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五、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归纳小结: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六、谈体会:
  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18、她是我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品格。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孤儿院、休克、输血、颤抖、迫在眉睫、草垫、擦拭、呜咽、抽泣、竭力、轻柔”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其中,前者还是教学难点。
  三、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第一课时

  基本教法:
  指导学生用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法读懂重点语句,进而读懂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我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说,有朋友自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朋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20、她是我的朋友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读读课文,现在就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读。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都读准了吗?(注意正音)
   2、教学生字
     这一课共有11个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它记住(重点指导读准“输”、“试”的读音)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再看看课文,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点:知道小女孩伤势严重,要马上输血。知道了小男孩为小女孩输血。)
   2、小女孩伤势严重,输血迫在眉睫,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把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主要问题:小男孩在献血时,心里怎么想?)
     (板:内心活动)
  四、探究小男孩献血时的内心活动
   1、要想知道小男孩献血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就要从小男孩献血过程中神态、动作入手。(板:神态、动作) 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有关描写小男孩动作、神态的句子画了出来,现在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找的是不是一样。
   2、我们要从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去想象他的内心,思考·练习2的句子可以帮我们的忙。
     出示课件1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来,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先指名读重点句,再问课文提了什么问题。
   3、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模仿阮恒的动作,想象阮恒的内心,他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让学生在读句和动作的模仿中体会到:阮恒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把手举起来。联系《爬天都峰》理解犹豫的心情。
     (板书:举放举犹豫)
   4、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阮恒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老师也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大家比一比,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们自己再把句子读一读,体会小男孩害怕、犹豫的心情。
    (3)再指名读。
    (4)从同学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全班一起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重点句234
   1、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在输血过程中,他又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一组讨论一个重点句,先提问题,再想答案。等会儿,每组一个同学在班上汇报。
   2、小组讨论。
   3、重点句2
    (1) 课件2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疼吗?阮恒?”医生问道。阮恒摇摇头。
    (2)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刚才你们提了什么问题?找到什么答案?
     (问题:阮恒为什么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发抖?为什么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啜泣、捂)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所以他突然啜泣一下,而且全身发抖;他想掩饰自己的害怕,所以迅速用一只手捂住脸。)
     (板:害怕、掩饰)
    (3)小结。血就从阮恒的身上抽出来了,此时,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痛苦,但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他却在掩饰自己的这种害怕和痛苦,多么可爱可敬的小男孩啊!
  4、重点句3
   (1) 出示课件3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又问是不是针剌疼了他,他又摇了摇了头。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问题:阮恒过了一会儿,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又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呜咽、掩盖)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越来越害怕,越痛苦,所以又哭了。他不想影响给小女孩输血,所以又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板:更害怕、又掩饰)
  5、重点句4
   (1)出示课件4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哪个组要汇报?
     (问题:他那不时的啜泣为什么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为什么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
     (答案要点:阮恒心里更害怕,更痛苦,所以总是不停地哭,但是他仍然在想救小女孩,所以竭力制止抽泣,掩饰自己的害怕。) 
     (板:非常害怕、竭力掩饰)
   6、小结。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7、感情朗读。
   (1)出示课件5
     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小男孩的神情、动作,想象他可能在想些什么,然后把这几个重点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2)谁来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地方读出来。
  五、人物评价
    阮恒在献血的过程 有过害怕,甚至是非常害怕,你认为他可爱吗?说说你们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回去把课文读熟,也可以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内容要点:
    思考·练习第3题和第1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基本教法:
    理解课文用引导想象法;概括主要内容用连接问题答案法;写字指导用重点部位指导法。

  附:板书
                18、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犹豫
               啜泣 捂    害怕 掩饰
               呜咽 掩盖   更害怕 又掩饰
               哭泣 咬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19、七颗钻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想像和联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文中体现的爱心。
   2、运用想像进行说和写。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像。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你看过的童话,从中你得到的认识。
     (注:认识可以从童话中人物、童话的故事情节、童话中的世界、童话的语言、童话的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说)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给生字注音、指名拼读。
      hé    bàn     tiǎn     tuò·mo
      干 涸    绊 倒    舔 净    唾 沫
    2、指名说说文中难懂的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内容
   1、边读文章边填表。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尽量用简洁的语言。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2、全班讨论、交流。
    水罐的神奇变化人物什么行动后水罐变化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什么
    无水爱心
    有水小姑娘给母亲找水
    端端正正的,满满的小姑娘想到母亲,舍不得喝水
    银水罐小姑娘给小狗喂水
    金水罐母亲留水给小姑娘
    跳出七颗钻石,涌出一股巨大水流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
    七颗钻石升上天变成大熊星座
   3、重点句解读。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很久很久以前”这是人们讲故事时常用的开头。“所有”和两个“都”说明了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②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这一句是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4、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四)拓展延伸
   1、在作者笔下,水罐变得如此神奇,这是随着作者在丰富的想像而发生一次又一次变化的。(板书:想像)文中小姑娘找水时曾累得睡着了,你认为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姑娘会梦到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充分发挥想像力。
    (难点引导:可想到美梦,也可想到噩梦。)
   2、我们经常看到街头行乞的人,面对他们的“可怜相”,也许你曾有过同情他的举动。可是,有人说,那些人很多是为获取钱财而装出来的骗子,你帮了他,就是傻瓜,就是受骗上当。请大家讨论:我们能不能因为有这种丑恶的现象或自己受过骗,就收起了自己的爱心,永远拒绝对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呢?
  (五)课堂总结
     围绕“爱心”和“想像”做结。
  (六)布置作业
   1、把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写成一段文字(150字左右)。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作品,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20、妈妈的账单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交流感受到的父母之爱及对父母之爱的回报,注意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2.写父母对自己的爱要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3.能发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述。
  4.认读与树木有关的形声字,背诵古诗《游子吟》。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选定凝聚着父母之爱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照片、录像、玩具或小礼品等。
  2.准备为回报父母之爱而做的礼品。
  3.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
  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小组交际,邀请父母一同参加
  1.组员轮流说,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向同学和父母介绍。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的父母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展示综合性学习收集的物品,并介绍物品后面所蕴藏的感人故事。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自己应该怎样爱他们。
  (如:大家看,这张照片是我刚四十天时拍的。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正甜甜地笑呢。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通过采访奶奶了解到,原来我小时候爱哭,是因为我肚子疼。每天夜里我都哭得妈妈没法睡觉。每到那时,妈妈就把我的肚子紧贴在她的肚子上,抱着我在屋里遛来遛去,一遛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我哭得太厉害了,妈妈又着急又心疼。奶奶说我出生后的三个月,一直这样,而妈妈因为总抱着我,累出了肩周炎。
  妈妈,我想对您说:您为我付出得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还有锻炼身体,让身体棒棒的,等您老了的时候照顾您)
  3.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感人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习作
  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
  总结,拓展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练习背诵。

  展示台
  提出要求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利用课桌搭建一个展示台,将每个组员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2.人员分工后,动手布置小组展示台。
  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一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问,也可邀请老师参加。
  小组参观
  各组巡回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21、太阳

 教材分析
  《太阳》是四年级语文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
  根据我班学生这一学习特点,我感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新课程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关键。
  设计思路
  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目标
  在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特点写清楚的,同时了解到列数字、作比较等写作方法,并能将其写作方法运用到练笔中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写一个”日”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师相机板书:太阳。)
  师引导学生说出课前查找的有关太阳的资料。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师随机鼓励引入下一环节:同学们对太阳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太阳的课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问:看看通过阅读你能读懂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谁想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师相机板书:
  师:《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它的特点和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太阳的特点。
  三、学习太阳的特点。
  1.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课件播放:动画画面、太阳公公说话的录音及文字。)
  “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这时,一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只知道太阳的三个特点是:远、大、热,但它远、大、热到什么程度并没有说清楚,所以我觉得太阳公公说的话不清楚。(师进行鼓励,进入下一环节。)
  2.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清楚的,选一个你最喜欢的特点进行阅读。
  3.分组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一个喜欢的特点进行重点学习,并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交流学习。结果,想学习“远”的分为一组,想学习“大”的分为一组,想学习“热”的分为一组。
  【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上有了选择性,这样他们不仅乐意去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4.汇报。
  学习“远”的学生汇报: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读了出来。)
  师引导:不错,你读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这个内容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这个内容说清楚的。(学生不知该怎么说。)
  师用课件演示、引导:一亿五千万公里有多远?课文中怎样说的?
  走——三千五百年,飞——二十几年。
  学生看课件做口头练习: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   )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师板书:列数字
  师: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发现问题的能力。】
  这时学生们高举右手,有的学生忍不住脱口而出:“还运用了写传说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调动。
  学习“大”的学生汇报:课文也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对学生能说出列数字的方法进行鼓励。)
  师用课件演示,进行引导:左边是地球的动画,右边是太阳的动画,中间由等号连接引出: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时学生顿时领悟了,大声说道:“拿地球的大小来和太阳作比较。”
  对学生的细心观察进行鼓励,并进行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师板书:作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说明太阳“大”的特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去寻找答案。】
  学习“热”的学生汇报:(此时,学习“热”的学生有了以上学习的基础,回答问题就相对有条理)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那中心温度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片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一千八百万度。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这时有学生强调:是估计,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测量,所以是大概的数。
  师进行鼓励:同学们注意了“估计”,特别好。说明你们读书很细心,那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学生起来说道:用钢铁与太阳的温度作比较,说明了太阳的温度真的很高。
  教师让学生一起读一读描写太阳大、热特点的段落,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方法,使理论与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练笔。
  1.教师写一个“月”的象形字,让学生说出最早这个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时教师演示课件:用图画的形式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先让学生说出资料上月亮有几个特点(远、小)。
  (师出示的资料为程度差一点的学生保底。)
  让学生自由说出课前查阅的有关月亮的资料。(学生用课外知识再次进行交流。)
  2.生进行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反馈与反思
  课后,我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批改时,发现全班学生的练笔写得都不错,不仅将月亮的特点说得很清楚,而且条理清晰。有的学生将“嫦娥奔月”这一传说写进了自己的练笔中,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还有一个学生在写到月亮的体积时,不仅与地球进行了比较,还通过自己的演算,与太阳进行比较,更进一步说明了月亮的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了体现。从练笔的整体结构看,学生用词很准确,在写到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时,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这一传说与月亮的实际资料过渡时用上了“确实”、“的确”等词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交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厌学”变为“愿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我还觉得将课文中的内容提炼为学生练笔的内容,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读”与“写”融会贯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2月球之谜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7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激发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学习上网,交流上网的体会。 
   能力要求:运用学过的电脑知识操作电脑。
  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初步了解文章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具准备:课件、常规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高速路和普通道路相比,有什么优越性吗?你乘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有什么感觉?车速快,心情舒畅,因为道路畅通无阻。这高速路上行驶的是各种车辆,那信息也有自己行驶的道路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 解题
    题目中的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课题是我家的电脑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 学习生字新词
   1 易读错的字:屏、宜
   2 区别形近字:捷――睫 幕――慕 购――
   3 理解词语:便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应有尽有
  五、 学习课文
   1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2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 讲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读课文,再讨论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什么作用?
   4 全班发言。
   5 老师小结:网络的作用很大,把大家联系到一起了,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庄。大家交流起来就非常方便而且快捷。
  六、 课堂作业设计(见后)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什么叫电脑网络,他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的介绍了网络功能。
  二、学习课文
   1 请学生读课文后一部分,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具体事?
     (上网查信息和发电子邮件)
   2 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你有过上网的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3 读第四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4 读第五自然段,讨论网络还有什么用处?尽情发言。

24 果园机器人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 出示课件:机器人
   3. 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 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 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 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 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 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 教师小结。
   3. 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 关注科技发展,展开奇特而又合理的想象,乐于参与口语交际,交流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并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 就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大胆想象,先说后写,与同学交流后再修改。
   3 能发现多音字的规律,正确掌握6个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
   4 认记8个生字,积累关于天气预测的民间科技知识。
   5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和积累科技知识。
  课前准备:
   1 介绍“智能机器人”的课件。画一画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的样子,并简单标注它的功能。
   2 多音字注音卡片。
   3 引导学生平时关心科技发展,做科技新闻剪报和科技知识卡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果园机器人》一课,知道机器人是那样聪明能干。在机器人的大家族里,有的可以进入险区,排除险情;有的可以潜入深海,寻找宝藏;有的可以进入人体,查病治病……老师还知道同学们也想发明更加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让我们先来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取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2 学生拿出设计好的图纸,为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取名。
  二、 创设情境,明确交际要求。
  1 机器人协会要举办“未来的机器人”大赛,评出“最佳创意奖”。你们有没有信心参赛,介绍自己发明的机器人?
  2 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要想获得好成绩,该怎样介绍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呢?大家讨论一下。
  3 通过讨论明确:第一,对机器人的样子及本领的想象要既奇特又合理;第二,要说得清楚明白。
  三、 示范引路,感悟要领。
  1 要把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介绍得生动有趣,让评委爱听,还要把自己的想象说明白,让评委听清楚,是获奖的主要条件。怎样才能说清楚说生动呢?请大家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2 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发言)
  四、 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1 学生自由练说自己要发明的机器人,重点说清经的样子和本领。
  2 教师扮演评委,请一名学生扮演参赛者,师生合作演示说、评的交际过程。
  3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评选出组内“最佳创意奖”。
  4 请各组的优胜者上台介绍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老师和其他同学当评委,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和点评。
  5 全班学生进行评议。引导学生进行评议时,主要从三方面来评:第一,想象奇特合理;第二,说得清楚明白;第三,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表情自然,说话有礼貌。
  五、 总结拓展。
  1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机器人的研制越来越先进。自1997年起,日本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性的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而我们国家的机器人足球竞赛水平还相对落后,愿同学们设计的机器人能早日诞生。
  2 展出优胜者设计的图纸。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 激发习作兴趣,拓展思路。
  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交流了自己想要发明的机器人,未来的机器人可能就是你们今天的想象。那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未来的人吃穿住行会变得怎样呢?
  2 学生自由说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样东西。根据学生说的内容,适时小结,启发学生明白本次习作既可以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工作用品,也可以地玩具、公共设施等,只要自己感兴趣就可以。
  二、 明确习作要求。
  1 题目可以用“未来的……”,也可自己拟定题目.
  2 想象奇特而又合理,语句通顺,叙述有一定顺序.
  三、 说出想象,初步修改。
  1 教师示范说,并真诚地邀请同学们提出修改建议。
    例如:
                     未来的食物
  老师最不喜欢进厨房了,一直到今天也做不出美味可口的饭菜,每天一到下班要做饭时,常常为要吃什么而发愁;而在厨房里烟熏火燎之后,往往连自己都不再想吃饭了。我幻想着未来的食物……
  未来的食物当然是色形味俱佳,由新鲜的、绿色的原料加工而成。儿童食物的形状是各种卡通形象;成人的则是各种自然植物、水果的造型。这些食物放在超市中,只要买回来就可以吃,免去了买菜、买面的麻烦。
  未来的食物不需加工就可食用,因为高科技的包装,它始终保持着最新鲜的状态和最理想的温度。我们的厨房完全可以改做游戏室了,我们的妈妈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未来的食物营养丰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我们只要按时吃饭就能保证身体健康。再也不用考虑一天一杯牛奶、一个鸡蛋、几两肉的问题了,而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身体会发胖。
  怎么样,同学们,想尝尝未来的食物吗?

  2 请同学们提出建议或意见,老师表示虚心接受。
  3 把自己的想象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并请大家提出建议;认真听别人说,看能受到什么启发。
  四、 自主习作。
  1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 在浏览中注意发现想象奇特有趣、叙述角度新颖、富有个性的典型习作。
  五、 自己修改,自我评价。
  1 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满意的地方。
  2 为自己的习作配上一幅插图。
  3 自我评价一下:五颗星,你的习作能得几颗?画在自己的习作后。
  六、 引导互评。
  1 与你的好朋友互换习作,给对方进行星级评价,并将写得好的地方画上波浪线,写两句评语。
  2 各小组内互读,评出一篇在想象上新奇有趣、叙述上清楚明白的习作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推荐几名写法上有个性及进步较大的学生,当众朗读,给予鼓励。
  七、 拓展活动。办一期“美好的未来”板报,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 自读,注意带点的字,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一字多音,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读音不同)
  2 教师用卡片或游戏方式检查学生认读多音字的准确情况。
  3 指导学生用词语说句子,体会多音字的读音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4 拓展认识。你在课外阅读中发现过多音字吗?小组合作仿照课本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日积月累
  一、 读读认认
  1 自读韵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 同桌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
  3 小组内指认生字,说一说记字的小窍门。
  4 教师出示字卡,以“开火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 读读背背
  1 自由读这5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 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 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
  宽带网
  一、 激发交流资料的兴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同学们一直在课外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收集了很多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召开一个“科技新闻及知识发布会”。
  二、 整理资料,准备发布。
  1 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翻看并加以整理,确定几条你认为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 试着练一练怎样发布这些重要信息。
  三、 组内练习,进行评选。
  1 组员轮流发布重要的科技新闻和科技知识。
  2 评选出资料丰富、分类保存最合理的同学。
  四、 全班交流展示资料。
  1 各组优胜者轮流上台进行新闻发布,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2 接受小记者的采访,主要说清收集资料的途径及筛选、保存办法。使大家明白可以通过收看(收听)新闻、查阅报刊、询问、上网途径获取信息,在多方获取信息后要进行筛选,用记录、剪报或知识卡片等形式保存下来,便于查找。
  五、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这次新闻发布会,老师发现大家不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让我们到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吧!
 

25、太阳是大家的

学习目标
   1.认识“彤、陪”2个生字,会写“彤、霞、陪、趁”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太阳是大家的,人类应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同步阅读中的诗歌《地球只有一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教师导入:我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猜谜语。现在老师来说一条谜语,大家可要认真听,动脑筋猜啊!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他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洒人间。要问公公在哪里,请你仔细看画中。
  2.学生猜谜,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一画: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
  3.认一认: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帮一帮:四人为一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5.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朗读感悟
  1.读一读:自由读文,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2.帮一帮: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共同研究。
  3.说一说: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中所蕴含的意思,并结合第二小节,启发学生说一说太阳做了哪些好事。除诗中所写的之外,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指导学生仿照诗句进行补充,如:
  她使庄稼茁壮成长,
  她使动物有了温暖的家;
  她陪着小朋友在学校学习,
  听他们充满童趣的谈话。
  4.朗读最后一节,结合插图,说说这一节的意思。
  a.从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等待太阳、盼望太阳的描写中,感受太阳是大家的;
  b.太阳是大家的,人和人是平等的,各国人民要友好相处。
  5.议一议:提出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

                第二课时
  感情朗读
  1.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一说: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评一评: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4.想一想:每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练习背诵
  1.练一练:用最快的速度练习背诵。
  2.比一比:小组内同学互相背诵,比比准背得准确。
  3.背一背:指名分小节背诵,其他同学默背。
  交流感受
  1.想一想:学习了这首诗以后,有什么感想。
  2.谈一谈: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3.说一说: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自由表述。
  学习生字
  1.记一记: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够快速记住生字的字形,同桌之间交流。
  2.教一教:请学生做小老师,教记字方法。
  3.写一写:请学生自己先来观察,提出书写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拓展阅读
  太阳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地球上的人民应和睦相处,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同步阅读中的《地球只有一个》这首诗歌,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
26 一面五星红旗

学习目标
   1.认识“摊、奈”等5个生字,会写“窄、脖”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背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课件:升国旗仪式录像。
  2.教师导入: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
  3.心灵对话: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4.导引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和爱护它。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生字及所在词语,多读几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读书时间)
  2.小组合作学习。
  a.拿出小组自制的词语卡片进行认读,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互相教读不认识的字词,并想办法快速记住。
  b.轮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帮助释疑解难。
  3.集体交流反馈。
  a.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快速认读。为生字再找些新朋友组成词语,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c.提出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疑问,全班讨论。(有些需要深入读书方能解决的问题可写在黑板上,暂不讨论)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窄、摔”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词语
  细读课文,互动探究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及收获,组长带领组员把大家的收获进行整理归纳。
  a.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我”为什么不接受老板的条件?
  3.集体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发言相机出示描写面包店老板的语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品读,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其态度变化的原因──被“我”的爱国行为深深打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段落。
  动情朗读,升华感悟
  1.通过认真读课文,你觉得“我”和面包店老板是怎样的人,你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或作者说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2.带着对作者及面包店老板的敬佩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组合,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请一组同学朗读,全班同学共同评议。
  研读课文,体会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
  1.读了课文,同学们被“我”的爱国情感和中外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所深深感动。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表达方法(先写漂流过程:出发、遇险、来到小镇面包店;再写来到小镇后的情况:向老板求助,和老板谈交换面包的条件,拒绝用五星红旗交换,被老板救助)
  拓展练习
  1.摘抄文中感人的语句。
  2.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写一写自己读过课文的感想。
 27 卖木雕的少年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大家查找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找到了吗?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介绍。
   3.小结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4、指导观察,引入课文。(题目与以往学习有何不同?)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亲自目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首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读时要做到读准字音、读通顺语句。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那么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呢?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然后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震后,中国政府……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师生共研。
   2、朗读感悟。
   3、教师小结。
  “来到这座城市……坚持战斗。”
   1、学生口述、理解分析。
   2、投影出示:“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有声波……搜寻着废墟下的幸存者……”
    (1)、指名读——学生练读——小组注入力量读。
    (2)、学生理解分析。
   3、教师小结过渡引入图片。
   4、投影出示相关图片。
   5、同学们面对着此情此景,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
   6、回读: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前往救援。”
   1、学生理解分析。
   2、教师点拨、启发想象。
   3、教师小结:因此,他们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扬。——“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四、回顾前文、感悟文情
   1、所在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
     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
     “‘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五、图片赏析,结束全文
   1、这就是我们的国际救援队,不仅在阿尔及利亚,在世界各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会有队员们的身影出现。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2、学生看图片。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
    (学生表述)
   4、教师小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准备
   搜集自己准备讲的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天都发生着数不尽的事情,从国际时事动态,到国内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每天都会产生道不完的科学成果,从航天飞机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探素,到生物工程的突飞猛进,使人眼花缭乱。大自然中,植物奇闻,动物轶趣,有太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了解。在我们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去交流……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小组交流
  1.交代讲述、倾听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成员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的“最佳发言人”。
  2.挑选几名“最佳发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1.世界真奇妙,不说不知道!这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大量自己搜集的资料。你们每个人介绍的内容,就像打开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我们了解到的是色彩缤纷的世界。这么多的信息,你们是从哪里搜集到的,请同学们谈谈。
  2.学生交流。
  3.同学们这么喜欢交流信息,那我们办一个“世界真奇妙”小小电台,利用课前时间发布信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准备。

  习作
  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许你到过祖国的秀美山川旅游,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物让你至今记忆犹新;也许生活中有些事你一想起来就会不由自主地发笑,而另外一些事可能让你现在仍然后悔不迭;也许你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愿望还没有向人倾诉;也许压抑已久的委屈让你时刻苦恼不已;也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你喜欢的有不喜欢的,有让你觉得愉快舒服的,有让你觉得别扭难受的;也许你想象力很丰富,经常遨游在想象的天空,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让你不吐不快……这次习作就是一次自由习作,大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现在请大家读读习作提示,看看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写最想写的,内容要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开启思路
  1.播放“电影”。
  请大家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把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各种瑰丽的想象播放一遍,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2.定格放大。
  请大家睁开眼睛,同学们一定都看到了丰富多样的画面,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请再闭上眼睛把这组画面定格,并把它放大,仔细“看”好每一个细节。
  3.慢放重现。
  习作提示中有一条要求:把内容写具体,如何写具体呢?请大家把刚才定格放大的画面在脑子里慢放重现,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仔细。如写事情的要仔细看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前因后果;如写景物的,要理清顺序;如写人物的,要想想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他(她)?……
  小组交流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试写初稿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评议初稿
  1.小组内轮流读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了解有代表性的习作。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赏析优秀片段
  每个小组推选一两个优秀片段,请同学们进行赏析。
  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展示优秀习作
  把学生的优秀习作贴在展示台上,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我的发现
  读一读
  1.请同学们各自轻读词语,读不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向同桌请教。
  2.开火车轮读词语。
  想一想
  读了这些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比一比
  1.根据这些词语的规律,你还能想出这样的词语吗?现在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如事事如意、官官相护、夸夸其谈、窃窃私语、念念不忘、闷闷不乐等)
  2.比赛速记:一分钟时间读记,看你能记住多少词语。
  说一说
  任意说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上一个或几个词语。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轻声读每组词语,要求读正确。
  2.投影打出词语,请学生轮读。
  3.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组中左边是已学过的熟字,右边的字是熟字加偏旁组成的)
  4.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条中的12个生字。
  5.朗读巩固。
  6.说一说你还有哪些学习汉字的方法。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如,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句,反映送别的诗句等。
  趣味语文
  故事引入
  有一对夫妇,丈夫嗜烟成癖,妻子屡劝丈夫戒烟,总不见效。一天,妻子灵机一动,吟了一副叠字联劝他:“根根支支抽抽扔扔张张人民币;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丈夫听到这副对联,沉思良久,发誓戒烟。他拟了一副拆字联自勉:“信是人言,本与取信于人,必然言而有信;烟乃火因,常见抽烟起火,应该因此戒烟。”故事中的那位妻子以叠字联进一句忠言,丈夫以拆字联立一句誓言。这一个忠言、一个誓言,可谓妙趣横生。说到“言”还有很多有趣的不同的说法。(出示主题──说“言”)
  说“言”激趣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b.指名读。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
  a.小组说。
  b.全班交流。
  拓展活动
  1.说“笔”。
  与写作有关的“笔”,也有很多有趣的说法。如,替别人写文章、写信或其他文件,叫“代笔”;文章里前段为后段所埋伏的线索叫“伏笔”;临死前最后写的文字或字画,叫“绝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字画不好,叫“拙笔”等等。
  2.课后积累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有趣的话题,收集在成长记录袋里

29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30 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2000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展:
  《西门豹,你真
  板书:
             30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           |
        |           |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31 女娲补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十、指导熟读全文。
  十一、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            31.女娲补天
               1. 女娲为什么补天?
               2. 女娲怎么补天?
               3. 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看卡片读生字词。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3、指导学生从内容想开去: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四、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 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 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五、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 大声自由读文。
   2. 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我从她原以为……费多大力气这儿看出她原来找石头费了很大力气。
    生:她忙了几天几夜这句话中也看出女娲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生:有她找啊找啊这句话也可以看出。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1)结合挂图理解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天的经过。
   3 导朗读这两段话。
  六、齐读第五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危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联系科学上的补臭氧层漏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环保的热爱之情。
  八、引导学生读课前备好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九、齐读课文,小结。
  十、作业。
    1. 回答课后第二题。
    2. 阅读课外神话故事。

  板书:              31女娲补天
            原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 灭火     人们又安居乐业
            起火发洪水    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爱心、吃苦、勇敢)

32 夸父追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课前准备
  收集歇后语、成语故事、神话传说故事等。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张德平 执笔

本册教材是供三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的。因本册教材与三年级上册在基本结构、编排特点方面基本相同,现对本册教材作简要介绍如下。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二、五、六、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认的字。
  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前四个是固定的栏目,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
  全册教材生字注音方法和三年级上册基本相同。

  二、教材的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2. 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
  3. 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
  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具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充分给学生留出了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
  (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
  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
  (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 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
  2. 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策略性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如《七颗钻石》的重点题目是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够完成这个题目,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基本上也就把握了。
  有的课后练习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思考,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交流。部分课后练习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在有些课文练习后安排了小附录,一次是有关时间的格言,在《和时间赛跑》后,一次是关于月亮的精彩描写,在《月球之谜》后。这样安排,一是拓展学习内容,二是引导学生随时随地搜集积累材料。
  本册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强调读写结合,而且一般是先说后写的题目。部分课后练习中安排了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
  (五)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
  (六)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
  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图像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

  三、单元教学提示
  第一组 围绕观察家乡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组织单元。共选编四篇课文,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下同)。选读课文中的《山城的雾》可与之同步阅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字;掌握一批词语(见课本附录,下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常规要求,下同),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常规要求,下同),如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学习观察、展开想象,如想象“赶集似聚拢来”的景象,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体会“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好,感叹“冒”用得真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如要求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等等。教学时要注意:落实导语中的要求(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理解《燕子》古诗《咏柳》等课文的实质是礼赞春天、赞美辛勤的劳动、赞美创造;把握《荷花》形象生动、容易在脑中形成画面的特点;弄清选编《珍珠泉》的主要用意是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美景美物,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铺垫。“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过程,强调了注意倾听的要求;“习作”暗含了写作方法的导引,如抓特点写、按一定顺序写,充分表达热爱家乡的感情;“日积月累”中的量词填空是夯实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的举措之一(其他组还有类似的安排);“宽带网”列举中外名家的精彩描写,并要求学生经常积累,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第二组 围绕爱护周围环境组元。单元主题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容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这方面的内容前面几册教材已有所涉及,要注意前后照应和提高。单元中编入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38个生字,会写40个字;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如《翠鸟》中两组句子的比较;体会关键词语的作用,如《燕子专列》中带点词语的揣摩;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练习三。教学时要注意:《翠鸟》描写准确生动,涉及到人们对待鸟类的正确态度;《燕子专列》内容感人,可以与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学,如“非典”时期猫狗等的遭遇,抢救大熊猫、保护藏羚羊的壮举等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哲理性强,《路旁的橡树》有较大的发散思维余地。“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的步骤,“习作”提示了写作的范围,并强调自我修改,它们都要依托综合性学习的进展。“展示台”只示例了三项,还可以引导学生创造其他样式。
  第三组 围绕思想方法的专题来组元。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强调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如“亡”和“牢”的意思;收集资料(寓言故事);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口语交际”是正确思想方法的运用,强调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再次强调要认真倾听、作补充并适当评价。“习作”顺承口语交际,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并示例了题目,提示了另外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第四组 围绕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组元。比较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导语有诗意。课文的选材范围比较广阔,有祖国台湾地区作家的作品,有东欧国家的作品,兼顾城乡生活,内容上有对时间的感悟、有对残疾人平等权利的尊重、有对待同学间小摩擦的正确态度,有伙伴间的有趣“较量”等。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24个生字,会写41个字;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如《和时间赛跑》中,“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体会和摘抄含义深刻的语句;收集相关资料;加强写话练习,由读到写。“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范围、步骤,强调说清楚,强调听中生疑、大胆发问;“习作”要求写趣事或体会,强调把过程写具体、写真情实感。“趣味语文”是一种积累成语的创新形式,可以引导学生有创意地补充。
  第五组 围绕亲情、友情来组元,也是比较宽泛、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专题,课文由近及远,涉及到爱父母、爱朋友、爱陌生人等内容。在单元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与课文的学习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强调用行动来回报爱。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33个生字,会写42个字;美读课文、积累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对“迫在眉睫”的理解;表情、动作描写;想象性写话练习和讲故事练习等。教学时要注意:课文由亲情扩展到友情再回到亲情,这样的思路是为了更好整合学习内容,为完成“语文园地”的有关容作铺垫。《教师教学用书》中附有两篇阅读材料(《妈妈的礼物》《母亲的工资》)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口语交际”和“习作”强调亲子互动,力争让父母参与到有关活动中去。读背古诗和展示台的内容还可以拓展。
  第六组 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组元。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象等热点内容。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认识27个生字,会写42个字;强调默读课文,背诵相关部分;关注表达特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交流,如网络的功能和上网收获等。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当前最新的科技动态补充到教学中,如载人航天、火星探索等;提醒学生注意网络的负面影响;“口语交际”强调清楚明白的交际,内容上强调想象的奇特性和合理性要并重;“习作”强调先说后写,自我修改。“宽带网”提示了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读书看报,关心时事,常做剪报和卡片等工作。
  第七组 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来组元。这是一次创新的构想,既落实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又顺应世界上国际理解教育的潮流。强调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尊重与帮助。单元选文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有:认识30个生字,会写31个字;收集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摘抄感人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读写结合的写话练习。教学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要结合具体课文和事例,如《教师教学用书》中“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等资料,不要抽象地谈。特别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国际交往中,维护祖国尊严的重要性。“口语交际”与单元内容整合紧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习作”则是有意为之的自由作文,给学生一次充分张扬个性的机会,但要注意具体的写作要求(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趣味语文”从一个角度展现了汉语的丰富表现力,可引导学生适当扩充。
  第八组 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组元。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的感情。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写单元读后感等。教学时要注意:本组所选的古诗《嫦娥》内蕴丰富,理解多义,不必在内容上深究;“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步骤,强调讲故事要能吸引人,这是落实课标口语交际年段要求的内容。“习作”是写“虚”的想象作文(本册占有恰当比例),提示了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这是本学期最后一组,带有总结、盘点学习收获的作用,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完成这一任务,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德平执笔)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4cb3fcaef8941ea76e054a.html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