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诗词曲五首

发布时间:2023-01-04 21:25: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3《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体会诗词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诗歌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诗人们的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通过品读,体会诗人们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学习诗人们在逆境、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胸怀宽阔,忧国忧民,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们的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二次备课与反思
教学难点:朗诵技巧的掌握和创作的困难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瀚。这些诗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三朵奇葩。本课所选的诗、词、曲都是传统名篇,在思想内容上,这些作品抚今追昔,慷慨悲愤,感时
伤怀,思亲忧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品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习诗歌的重要(一)听师范读,注意节奏、感情,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途径是美读,读出(二)生自读诗歌,读出节奏与感情。情感美,读出节奏(三)作者、作品简介。美,二者兼有,就生自由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师做以补充说明。能读出诗歌的韵背景提示: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味美。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回到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会。在酒席上,白居易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
(四)学生参照注释,了解诗歌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1、交流,师生互动,明确。2、预设问题:1)首联交待了什么?“凄凉地”“弃置身”表露诗人什么心情?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现状?

1

3)颈联表达诗人怎样的境界?4)结合题目,谈谈尾联的用意。3、要点提示:
1)贬地荒僻,贬时漫长。痛苦孤寂。
2)写回乡所见,人事俱非,今昔对比,恍如隔世。
3)原意是表达对现实的愤懑:“沉舟”、“病树”自比遭贬;“千帆过”、“万木春”,则比喻被贬后,新贵们仕途得意。但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充满了哲理。
4)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虽遇挫折而意志不衰,积极乐观的思想境界。
(四)生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韵味,读出作者的情怀。(五)小结。

课要上得有趣,法。即力求把单调形象生动的画面,
《赤壁》(一)文题理解。想象走进课文,《赤壁》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以“赤壁”为题,既交代了发现戟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作所要评析的历史事件及地点。这首章的主人公对话,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生朗读这首诗,注意语调、重音、节奏,读出一种抑郁不平之气。距离,使远古的画
(三)诗歌理解。面走进学生脑海,教师预设问题,生思考交流。使学生觉得新奇,1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兴趣。对历史的咏叹。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
就是相反的结果。(四)名句赏析。生小组为单位赏析诗句,自由交流。(五)齐读背诵这首诗。《过零丁洋》(一)导语。这是一首咏志诗。(二)读诗。1、自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2、指生读,余生点评,师小结。3、师范读,进一步明确节奏及感情。(三)内容探究。1、生思考下列问题:1)首联写出了什么?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62982b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f.html

《23 诗词曲五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