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学期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31 17:38: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谈黄梅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西方文艺思潮的涌入,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冲击,使无论是创作主体还是接受主体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改变。戏曲如何在保持剧种特色的同时,走出固有的模式,打破传统的窠臼,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就黄梅戏艺术而言,这一时期是躁动和探索的时期。本文从黄梅戏曲的发展现状入手谈及黄梅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文章提出走多元化的道路、传统与现代结合、与时俱进的原则。 [关键词] 黄梅戏曲 现状 传承与发展 1. 黄梅戏曲的发展历史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评剧、越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黄梅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2. 黄梅戏曲发展的现状

黄梅戏繁荣于近现代,综合戏曲多剧种的元素,安庆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唱腔的甜美通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俗和叙事较快是黄梅戏相比于其它剧种的几大特色,且群众参与性强 娱乐性强,但随着人类迈入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各级各类学校音乐教育几乎是欧洲音乐一统天下,影视艺术和娱乐方式多元化,使戏曲赖以生存的社会人文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曾经辉煌的戏曲日渐势微,纷纷沦落为边缘文化,目前黄梅戏面临着观众减少、市场萎缩、人才流失、资金缺乏等等危机,各地剧团也陷入入不敷出、步履维艰的境地。
就这样一些现状艺术家们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也在不断的探索与改进,尽管探索的步子迈得不大,能够成为精品的也不多,但观念的觉醒已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众所周知,严格意义的黄梅戏,其历史不过一百余年。它的专业化进程和规范的艺术品格应当说是在建国以后完成的.而新时期的黄梅戏较之以往理性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它的整体意识的增,剧种的发展呈现出全方位的态势.剧作家艺术家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开辟了创作的新视,新途径。与此同时,九十年代初,人们又提出了"两黄"(黄山,黄梅戏概念。进一步升华了黄梅戏品牌,使之与列为联合国人类文化资源的黄山并提,成为安徽省文化形象之标志,成为安徽的"商标".新时期仅仅20,黄梅戏理性精神本身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尽管它在唤起黄梅戏的整体意识,品牌意识,开发意识方面功不可没.但个中表现出的浮躁,偏执和轻薄也是显而易见的。
3黄梅戏的发展与传承
黄梅戏发展,路在何方?任何一种艺术的繁荣、发展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是在对历史积淀的继承、扬弃中的创新和发扬光大。 3.1黄梅戏的发展首要注重创新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黄梅戏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戏曲的文字要有创新,戏曲内容也要具有时代特色。 3.1.1 戏曲文字要有突破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6f12bc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b.html

《黄梅戏学期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