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诫子》知识点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发布时间:2019-11-11 06:49: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周公诫子》

知识点滴

【通假字】

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威严)

【古今异义】

1、聪明睿智

古义:明察事理

聪明:

今义:听觉、视觉敏捷,指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

2、德行宽裕

古义:宽大,宽容

宽裕:

今义:宽绰富裕

【一词多义】

名词: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成王封伯禽于鲁)

1、封:

动词:封闭,封合。(节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动词: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2、亡:动词:灭亡(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动词:走失(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介词:给,把(成王封伯禽于鲁)

3、于:

介词:对(吾于天下亦轻矣)

连词:因为(子无以鲁国骄士)

4、以:

连词:并且(守之以恭者)

形容词:强大(人众兵强)

5、强:

形容词:强,好(博闻强记)

形容词:聪明,智慧(聪明睿智)

6、智:

名词:有学问(守之以浅者,智)

课文助读

【作者简介】

韩婴: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燕(治今北京市)人。治《诗经》,兼治《易》。文帝时任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着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南宋以后,仅存〈外传〉。

【背景探秘】

周公,西周初政治家。文王第四子,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曾佐武王伐商,多次建功。武王死,因成王年幼,由他摄理政事。管叔、蔡叔等起而反对,散布流言蜚语,纣子武庚乘机勾结管、蔡和东夷部族联合叛周。他亲率大军再次东征,讨平叛乱。又派召公营建东部维邑(今河南不洛阳),驻兵八师,对殷顽民加强监督,称成周。旋全面实行封邦建国方针,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包括同姓五十五人(其中武王兄弟十五人),异姓十六人,作为扞卫王室的屏藩。在封区范围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归政成王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建立各项典章制度,使奴隶制获得进一步的巩固。一生注重礼贤下士,善待来者;并主张明德慎罚,即使对持殷人,也实行所谓义刑义乐

【资料链接】

〈韩诗外传〉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的杂编,一般每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辨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即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汉书艺文志〉第1708页还着录了其他几部韩派〈诗经〉方面的着作,现在都已失传,估计其性质与〈韩诗外传〉类似。〈韩诗外传〉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着作。

〈韩诗外传〉尽管名义上依附于〈诗经〉,但它使用的材料却来自几个哲学学派的着述并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来源。不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过。道德说教为其主要基调,但也有一些趣闻轶事,缺乏明显的道德意义。由于有24段缺乏引自〈诗经〉的起结论作用的诗句,这说明文本缺损。考虑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资料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还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经用〈诗经〉引文作结束,据此可知,〈韩诗外传〉与其说是一部创作,还不如说是一部编作。〈韩诗外传〉作为一个源头,可能启发了为了不同目的而编纂成的其他摘录性的选集,如其他汉代着作〈说苑〉、〈新序〉、〈列女传〉等。

创新全解

【古文译注】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1)之曰:往矣,子

周成王将鲁地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

无以鲁国骄(2)士。吾,文王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

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93)天子,吾于天下

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

亦不轻矣。然一沐

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这样,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中

三握发,一饭

间要停多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进一次餐饭中间要停

三吐哺(4),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

多次来接待客人,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

宽裕(5),守(6)之以恭(7)者,荣(8);土地广大,

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

守以俭(9)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10)者,贵。

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

人众兵强,守以畏(11)者,胜;聪明(12)睿智(13),

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

守之以愚(14)者,哲(15);博强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

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

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16

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贵为君王的,之所以能拥有天下,是因为

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遵循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却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的

桀、纣是也。可不慎(17)欤?

——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

【板书设计】

智安

浅恭

谦德俭得心者得天下

愚卑

畏贵

【主题思想】

通过周公对前往鲁国有儿子的告诫:贵为君王者,更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乃至精神内敛,重才不露,大智若愚,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

【品味赏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如何理解?(重难点问题)

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未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如何理解?(重难点问题)

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3、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精彩句段)

这句话是周公以自己辅政握发,吐哺的切身体会来告诫儿子,做人应遵循谦德,是虚写,表现他对天下贤士的尊重和对人才的渴求之情。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可不慎欤。(精彩句段)

此句以反问呼应首句,加强肯定的语气。此句虽简,起到了总结问题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

【文章特色】

本文语言短小精悍、概括力强。作者善于把许多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寓意凝聚在比较简练的语言中加以表现。此外还运用了排比,使语言工整,便于朗读。

学习自评

一、知识积累

1、周公,是周初家,姓,名,曾帮助灭商。

2、解词

1)无以鲁国骄士骄:(2)犹恐失天下之士恐:

3、翻译句子

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4、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5、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二、阅读理解

(一)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子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含义。

1)子无以鲁国骄士()

2)吾,文王之子()

3)夫贵为夫子()

2、本文周公诫子的背景是怎样的?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周公诫子的话可分为四个层次,请在原文用双竖线标出,并概括层意。

1

2

3

4

4、文章最后一句采用反问句形式有何效果?

5、根据周公诫子的内容,想象其子伯禽到鲁国后会如何理解?

(二)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1、翻译下列句子。

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3、请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填写下面方框。

4、你怎样看待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的行为?

三、语言表达

对于一篇文章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同意周公做人的道理和待人接物的心态吗?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所持的观点。

参考答案:一、知识积累1、政治家姬诵武王2、(1)怠慢(2)惟恐

3、(1)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2)即使别的鸡叫,它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毫无反应了。4、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5、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中间要停多次,手握未洗完的头发来招呼客人,进一餐饭中间要停多次来招待客人。二、阅读理解(一)1、(1)你(2)儿子(3)古代对皇上的敬2成王封伯于禽,突出诫子之必要性、重要性。3、(1)第一层:成王封伯禽于鲁……子无以鲁国骄士总写周公诫子(2)第二层:吾,文王之子……由此德也进行正面阐说(3)第三层:从反面阐说。(4)第四层:总结问题,突出中心。4、能加强语气,表达作者不容置疑的口气。(从反问句的作用来考虑)5、如:伯禽听从父亲的教导,到鲁国后,礼贤下士,广纳人才,时时以六种谦德反省自己,不久,鲁国更加强盛。(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二)、1、这样尝试着和别人换一下位置,平心静气地揣度它,我果真没有一点过失吗?2、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或治学要严谨,不要自以为是。

3、指出对象讲述道理得出结论

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4、(1)这种行为不妥当。对古书没有认真分析研究,不要妄加评论和否定。(2)对这种行为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读古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这种行为有可取之处。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大胆质疑。三、略(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8e6b97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4.html

《《周公诫子》知识点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