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 - 致敬英雄 第一期 康震解读诗词

发布时间:2021-03-10 17:41: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 第一期 康震解读诗词

康震,CCTV-1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 鉴赏团嘉宾之一。和诗以歌,传统诗歌中的经典蕴含着怎样的英雄故事,能为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来看看康老师的解读。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大汉帝国,一统天下。可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刘邦在晚年时,平定了英布叛乱,还朝之时经过故乡沛县,招待家乡的父老乡亲。他一边击着筑,一边喝着酒,唱出了这首《大风歌》。刘邦有自己的宏图大志,他要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千秋伟业。可是眼前的江山能不能守住,刘邦心里没有把握,他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和不安,所以才发出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悲慨。这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对英雄的渴望与呼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苏轼“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一天,苏轼与友人走在沙湖道上,突然遇到一阵风雨,同行的人,有的盲目奔跑而去,有的到处找地方躲雨,个个显得狼狈不堪。唯独苏轼依旧意态潇洒,泰然自得,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在雨中从容前行,还随口吟出了千古名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虽然只是途中遇雨这样一件小事,却展现出苏轼处变不惊、安之若素的超然态度,与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洒脱豪迈。苏轼不是传统意义征战沙场冲锋陷阵的勇士,但是,他却在遭遇了人生重大打击后,依然不改初心为国为民,无论被贬谪到多么偏远的地方,都能造福百姓,成为了千百年来,活在无数人心中的英雄。

为祖国而歌(节选)

近代·陈辉

我----你的大手大脚的儿子,

你的守卫者,

他的生命,

给你留下了一首崇高的“赞美词”。

我高歌,祖国呵,

在埋着我的骨骼的黄土堆上,

也将有爱情的花儿生长。

陈辉,一位仅仅活了24岁的青年战士,一位写下了一万多行诗的爱国诗人,一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民族英雄。出生于湖南的陈辉,早在17岁上高中的时候,就加入了共产党;18岁告别亲人,跋涉千山万水,奔赴延安;19岁时,赴晋察冀边区当记者。他以笔为枪,创作了大量激情澎湃的爱国诗篇,并主动申请把自己调到抗日最前线。1945年2月8日,由于叛徒告密,陈辉被日伪军围困在韩村的老百姓家里。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敌人情急之下点燃了屋子。陈辉的衣服烧着了,头发眉毛烧着了,但依然同敌人殊死搏斗。他英勇地冲出屋子,向敌人喝道:“你们来吧!”于是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大唐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一个二十几岁的男儿,怀揣着信心、力量和理想离开长安,西出玉门,只身来到黄沙漫天的边塞。他,就是王昌龄。在这里,他真正看到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在这里,他真切体验了戍边将士艰苦恶劣的军旅生活,和身经百战九死不悔的爱国壮志。在这里,他用诗作记录下渴望建立功勋的壮志豪情与保家卫国的责任使命。壮丽的边塞风光,加上自信的英雄主义精神,凝练出这首戍边将士的高歌,虽然时隔千年,我们仍能感知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957年,一封故人的书信荡起了毛泽东的无限追忆。李淑一将她早年为亡夫写下的《菩萨蛮·惊梦》寄给毛泽东。毛泽东、杨开慧、柳直荀、李淑一是青年时代的好友,曾经一同谈天说地、畅想未来,后来杨开慧、柳直荀为了革命事业先后牺牲,都没能看到如今的美好时代。毛泽东读罢思绪万千,在回信中提笔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寄托哀思。杨开慧是毛泽东的妻子,也是革命战友,二人的结合,既是新思潮影响下知识青年自由恋爱的结果,更有着为革命事业奋斗的惺惺相惜。杨开慧牺牲时年仅29岁,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她坚定地说:“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1515bc7d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d3.html

《《经典咏流传》 - 致敬英雄 第一期 康震解读诗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