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

发布时间:2020-05-12 20:46: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2019年七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

  为了能帮助广大学生朋友们提高成绩和思维能力,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1、(2019曲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1)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的坐标是()

A.(2,4)B.(1,5)C.(1,﹣3)D.(﹣5,5)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加,向上平移纵坐标加求出点P的坐标即可得解.

解答:解:∵点P(﹣2,0)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

点P的横坐标为﹣2+3=1,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

点P的纵坐标为1+4=5,

2、(2019遂宁)将点A(3,2)沿x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3,2)B.(﹣1,2)C.(1,2)D.(1,﹣2)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分析:先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出点A的坐标,再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解.

解答:解:∵将点A(3,2)沿x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

点A的坐标为(﹣1,2),

3、(2019泰安)在如图所示的单位正方形网格中,△ABC经过平移后得到△A1B1C1,已知在AC上一点P(2.4,2)平移后的对应点为P1,点P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对应点P2,则P2点的坐标为()

A.(1.4,﹣1)B.(1.5,2)C.(1.6,1)D.(2.4,1)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BC的平移方向以及平移距离,即可得出P1坐标,进而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P2点的坐标.

解答:解:∵A点坐标为:(2,4),A1(﹣2,1),

点P(2.4,2)平移后的对应点P1为:(﹣1.6,﹣1),

∵点P1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得到对应点P2,

4、(2019莱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 ),M为坐标轴上一点,且使得△MOA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

A.4B.5C.6D.8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作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即可.

5、(2019 德州)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9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

A.(1,4)B.(5,0)C.(6,4)D.(8,3)

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

专题:规律型.

分析: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9除以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

解答:解:如图,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

∵20196=3353,

当点P第2019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6个循环组的第3次反弹,

6、(2019湘西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那么平移后对应的点A的坐标是()

A.(﹣2,﹣3)B.(﹣2,6)C.(1,3)D.(﹣2,1)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分析:根据平移时,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左减右加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从点A平移到点A,点A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是﹣2+3=1,

7、(2019孝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E(﹣4,2),F(﹣2,﹣2),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把△EFO缩小,则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是()

A.(﹣2,1)B.(﹣8,4)C.(﹣8,4)或(8,﹣4)D.(﹣2,1)或(2,﹣1)

考点: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

专题:作图题.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找出点E的对应点E的坐标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8、(201 3荆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线段OP的两个端点坐标分别是O(0,0),P(4,3),将线段OP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OP位置,则点P的坐标为()

A.(3,4)B.(﹣4,3)C.(﹣3,4)D.(4,﹣3)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以上就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七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6d6bc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09.html

《七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