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卫士穿山甲

发布时间:2019-06-01 16:52: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森林卫士穿山甲

茫茫无边的林海,充满勃勃生机,终年蓊蓊郁郁,时间在这里似乎停息,然而生命在这里繁衍不息。偌大的森林也有天敌,最主要的便是小小的蚂蚁。别看它“小”,却是参天大树无法对付的敌人。它们成群结队地从地底下吞食树木的根系,使树木得不到应有的水分、养料,便慢慢地枯死。但不用愁,自然界也给森林配备了卫士,这便是穿山甲。它专门吞食蚂蚁,保卫森林,据科学家反复探查,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要吃500克蚂蚁,约有2万只,能守卫250多亩森林。用“森林卫士”来称呼穿山甲,是名正言顺的。

穿山甲,又名鲮鲤,属鳞甲目鲮科,世界上共有7种,亚洲3种,非洲4种。我国有一种,称作“中华穿山甲”,产于我国南方和中南半岛一带。

穿山甲身体狭长,头部又尖又长,成圆锥形,四肢粗短,尾巴扁平,身体长34—92厘米,尾巴长20—35厘米,体重2—3千克。全身披着盔甲似的坚硬角质鳞片。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18列,尾巴上另外有纵向鳞片,约9—10片,鳞片呈黑褐色。穿山甲的眼睛和耳朵都不发达,但嗅觉特别灵敏,是靠嗅觉觅食的。它的舌头又细又长,而且能伸缩,可以伸出嘴外很远去舔食蚂蚁。由于世世代代吞食蚂蚁,根本用不到咀嚼,所以牙齿渐渐退化了,消化时只得借助胃里的角质膜和吞食进去的小砂粒把蚂蚁磨碎。穿山甲的前肢端的中爪较长,向后弯曲,在地面行走极不方便,一旦遇到强敌,逃遁不快,只能利用本身的条件采取特殊的防卫绝招:将身体蜷缩成球形,头护在中间,耸起片片鳞片,象刺猬一样,这一招对付食肉动物还可以,使它们束手无策,对付人们的捕猎反而变成“束手就擒”了。有时穿山甲还利用斜坡地迅速滚下去,速度每秒可达3米多。

别看穿山甲行走笨拙,挖洞钻地却是它的拿手好戏,它的爪坚硬锐利,控洞时,运用前爪挖掘,后爪扒土,把土扒松了,就钻进土里,竖起身上片片鳞片,让松土落入空隙,然后收缩鳞片,倒退出来,将土运出,一边挖土、一边运土,掘进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3—5米深,每小时运出的土量与体重相等。穿山甲挖洞有两个目的,一是居住,它是穴居动物,白天匿居在洞中,晚上才出来觅食。它爱栖居于山麓或平野有杂树林的潮湿地带,常常随着季节和食源的变化而搬家,冬季迁到背风向阳较低的山坡栖息,夏季搬到通风凉爽较高的山坡上。冬季的洞府较长,弯弯曲曲可长达10多米,并与几个白蚂蚁巢相通,把蚁巢中的蚂蚁作为越冬的“粮库”,洞的尽头有一个较大的幽巢,巢直径2米,铺有杂草,是它过冬的“卧室”和“育儿室”。夏洞较简单,不到1米,有的只有30多厘米,仅栖身而己。二是觅食,它专吃黑、白两种蚂蚁,偶尔也吃点蜜蜂、胡蜂等昆虫的幼虫。它的嗅觉对蚂蚁分泌的蚁酸最为敏感。一旦发现蚁穴的开口时,立即用前爪扒开洞口,用嘴向洞内喷气,通过气体的对流,闻到洞内散发的蚁酸气味,若气味浓烈,说明蚁巢离洞口很近,就继续挖掘;若气味较稀薄,说明蚁巢离洞口较远,只得到别处另辟蹊径。

穿山甲挖到蚁巢,用前爪扒坏蚁巢,伸出长舌在蚁巢中横扫,把成串的白蚁送入口中。它舌头表面的粘液中含有丰富的碱性,可以中和蚂蚁的蚁酸,所以它的舌头不怕蚁酸灼伤,只需半小时就可以吃得腹满胃胀,如果蚁巢中的蚂蚁较多,一次吃不完,它会把蚁穴封存起来,过几天再来享受。

穿山甲每年45月间发情,交尾,年底或来年1月产仔,每胎平1—3仔。母穿山甲对幼子十分爱护,新生的幼仔10厘米左右长,母穿山甲一直把它背在背上,随着母体一道活动,直到长大。

穿山甲的鳞片是一味疗效非常显著的中药,有通经、活血、催乳、消肿、止痛等功效。有些科学家利用穿山甲挖土的习性,专门训养它,,让它为人类服务,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现在穿山甲越来越少,我国已把它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8d785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7.html

《森林卫士穿山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