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沁园春 相信未来 六月,我们看海去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
开卷有益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青年毛泽东,用他的信仰,营构了一个充满血与火、汗与泪、阴霾与阳光、痛苦与欢欣的独特世界。是的,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话题链接——青春
1教材赏悟
无论是独立寒秋的青年毛泽东,还是相约六月看海的我们,都是青春时代的代言人。春时代,是人生黄金期。它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它使人充满着渴望和探索精神。青春的灯火正亮,定会照亮有志青年不懈的追求之路。让我们携起手来,披着阳光穿行岁月,加快青春的脚步,去点亮挂在心头的那束理想之光,用挚爱的情怀去高歌一曲。2名句赏记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
——林宽
◆白发无凭吾老矣!青春不再汝知乎?年将弱冠非童子,学不成名岂丈夫?
——俞良弼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
◆一个民族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
——赫尔岑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
——斯大林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补何及!
——权德舆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于谦
◆青春的精神是点铁成金的奇异的宝石。
——《泰戈尔评传》
◆若是青春只有运动的火,它将变得焦干而枯萎。但这里却永远潜藏着眼泪,使它保持
1

着鲜美。
——泰戈尔《春之循环》
3典例赏析
生命就像一根火柴
孩子,趁年轻,何不埋头苦干,以成就一番事业呢?一老人劝告一少年。少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何必那么急呢?我的青春年华才刚刚开始,时间有的是!说,我的美好蓝图还未规划好呢!
时间可不等人啊!老人说,并把少年引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里。我什么也看不见!少年说。
老人擦亮一根火柴,对少年说:趁火柴未熄,你在这地下室里随便选一件东西出去吧!
少年借助微弱的亮光,四处努力辨认地下室的物品,还未等他找到一样东西,火柴就燃尽了,地下室顿时又变得漆黑一团。
我什么也没拿到,火柴就灭了!少年抱怨道。
老人说:你的青春年华就如同这燃烧的火柴,转瞬即逝,朋友,你要珍惜啊!悟语:人生短短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待走到生命的终点,后悔所走过的人生,为时已晚。与其到那时后悔,不如今天多做一点,至少回首的时候苦乐参半,眼泪与笑脸并存,这些是光用成败难以表达清楚的。4时文赏读
让青春力量创造更好的中国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又逢5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校园,参加同学们纪念五四的诗会。尽管那场与国运相关的青春记忆,距今已95年,但这个日子,在不同年龄的国人心中,总是那么激情飞扬,喷薄着青春的气息。
95年前,有一群年轻人,为了扶大厦之将倾,救民族于水火,聚集在一起吼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年轻的声音响彻中国、响彻世界,让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穿越百年而犹有回声。这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沉重历史的老大帝国,开始激扬青春的转折瞬间。刚刚剪掉辫子的国人惊愕地发现,原来被漠视的孩子们的声音值得倾听,原来老朽之国在革
2

故鼎新之后,亦有望成为天地大矣,前途辽矣少年中国
近百年间,五四精神从未泯灭。这是一个既洋溢着青春、热血、真诚、悲壮,也掺杂过谬误、平庸、曲折、迷惘的百年。在历史悠长的中国,从来没有哪一个百年,会像这一个百年般惊心动魄、脱胎换骨,会有如此奇迹般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个变化还在令人惊奇地持续,它变化的方向、力量与速度,取决于这一代中国青年每一天所作出的每一个选项,在精神与现实的诸多层面。
志在掀起新一轮改革大潮的当代中国,仍然需要激浊扬清的青春力量,需要不计得失的赤子心肠,需要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诚然,这一代青年,既背负着梦想,也纠结于现实。在庸常生活的消磨下,是用妥协、麻木甚至算计来走完无聊的人生,还是用理想、坚忍的赤忱去开拓、创造你脚下更美好的世界?先贤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唯以青春之我,方能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来自这一代青年人的答案,并没有让人失望。51日,11名不同高校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就乌鲁木齐暴恐事件发出公开信,不能再沉默了,不会再沉默了!我们,并肩,向暴恐分子出拳!青年,就应该在大是大非面前挺身而出。同一天,上海两名年轻消防员,在救火中被气浪从13楼推出,坠落瞬间,他们手拉着手。他们的牺牲令人痛惜,也让我们感动,90后的青年已经在为父兄的安全赴汤蹈火。人们在转发烈士钱凌云喜欢的一句歌词,我一直都在流浪,可我不曾见过海洋这首歌还有另一句词是,没有梦想,何必远方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这确乎是当代青年不可回避的人生课题。鲁迅先生就说过,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我们的社会,既有像红柳、格桑花那样扎根西部的年轻奉献者,也有让教授们痛心疾首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既有埋头从现在做起的改变者,也有陷入负情绪泥潭而难以自拔的抱怨者。
是让青春梦想绚烂绽放,还是让势利因循的野草疯长?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给一群年轻人的回信中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
3

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才是青春的正道。
哲人有言,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所谓三岁之翁,百岁之童赤子情怀,不只在于生理年龄,更在于心灵和行为的取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年轻人和年轻的心境都弥足珍贵。唯有梦想,唯有担当,才能创造更好的中国,让青春与理想与天不老,与国无疆……
常识链接——知人论世
一、《沁园春·长沙》1识作者
革命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又是一位富有才气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极具浪漫主义气息和豪放派风格。毛泽东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可以视为一个政治家的抒怀,充满了乐观主义的大气与远见卓识的光辉,不少诗词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2知背景
1925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
3解文体
词的相关知识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最初称为“曲子词”,可配乐歌唱,也称“长短句”。词有词牌,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字,有的词有标题或题目,题目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依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9字以内、中调(5989、长调(90字以上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相传“沁园林”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
二、《相信未来》1识作者
相信未来的诗人——食指
食指,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其诗歌创作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后,其创作成就
4

得到公认,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已出版《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食指卷》等。2019年被授予“文友文学奖”。
2知背景
《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岁月,青年人上山下乡,失去了读书学习的机会,社会混乱,人们看不到前途,许多人迷惘失望,理想破灭,人生困顿。诗人食指当时也在农村插队劳动,20岁的他写下了《相信未来》这首诗,虽然身处严酷的环境,却依然有一颗向往未来的心,并坚信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3拓知识
笔名食指的寓意
食指之所以取名为“食指”。一是因为郭路生的母亲名叫石维元故有“石之子”之意。二是在中国,作为诗人,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都存在无形的压力。但别人在背后的指指点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他索性用“食指”作为笔名,以表达自己的抗争与解嘲。三是食指先生少时尊师,“师”与“食”谐音。
三、*《六月,我们看海去》1识作者
校园诗人——潘洗尘
潘洗尘,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19821986年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生代校园诗人。
2知背景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给久锢的心灵打开了精神的枷锁,给风华正茂的莘
莘学子带来一片广阔的天地。19岁读大一的潘洗尘1983年创作的《六月,我们看海去》就是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学子的心声的作品。
3解文体
新辞赋体
新辞赋体,又称“郭小川体”,是当代杰出诗人郭小川的一个独特创造。为了表达壮阔的思想感情,郭小川从我国古代辞赋中,借鉴联辞结采的特点,结合现代汉语规律,创造了这种新诗体。短句长排、诗行大体整齐、对应的格式,与铺饰、夸张、重叠、排比、对偶等表现手法大量使用,以及结构、辞藻、音韵节奏等方面的考究,有效地增强了诗的情感浓度与语言力度,造成一种宏阔与澎湃的气势,使得这种诗体产生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
①沁园春(qìn③百舸(gě
②橘子洲(jú④寥廓(liáokuò..
5

⑤携(xié⑦挥斥方遒(qiú⑨浪遏飞舟依偎(wēi(shǔ轻蔑(miè不屈不挠(náo噼噼(pī21(tiào23赤裸(luǒ2多音字
njǐn
赠给gěizhóu压轴zhòu地壳qiào贝壳捡拾shí
级而上shè二、辨形组词
橘子jué
谲诈鹬蚌相争

jié睫毛jié敏捷
jié
婕妤

yǒng涌向yǒng陶俑tǒng捅娄子

⑥峥嵘..(zhēngróng⑧怅(chàng⑩灰烬(jìn摇曳(yè(tónɡ(jǐ(jié(yū22
(xuān
ng
dāng
piào
piāo为人知xiǎn新鲜xiān
絮叨dāo

tāo起头发liāo
liáo
百舸
坎坷沉疴


chóu惆怅倜傥chóu绸缪

tuó驼铃tuó
蹉跎
tuó
滂沱
6



o阻挠
o富饶o缠绕
xuān喧响
xuān寒暄n渲染xuà


liāo撩起
o潦草liáo缭乱liá



zhì幼稚
椎心泣血chuí
zhuī立锥之地


三、近义词辨析1寥廓·辽阔
同:都是形容词,都有广阔的意思。
异: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寥廓”指高远空旷,多用于立体空间的范围。如天空寥廓。“辽阔”指广阔宽广,侧重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海洋。【运用】
A亮晶晶的星儿,像宝石似的,密密麻麻地撒满了________无垠的夜空。
B草原的广袤与海的________让人荡气抒怀,那满眼的碧绿和蔚蓝总能让人觉得惬意清爽。答案A寥廓B.辽阔2意气·义气
同:都与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性格有关。
异:二者的意义和适用范围不同。“意气”指:①意志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性格,如意气相投。③主观情绪,如意气用事。“义气”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的感情,如“重义气”。【运用】
A齐王田横视死如归,________凛然,宁可死也不低下高贵的头颅。
B.经过三个月的集训,国家女篮________高昂,严阵以待,准备迎战欧洲强队。答案A义气B.意气3摸索·探索
同:都是动词,都有寻求的意思。
异:二者在意义和用法上有区别。“摸索”指:①试探着行进,如暗中摸索。②寻找(方向,方法或经验等,如摸索出一些经验。
“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如探索人生道路。只能用于抽象的事物。【运用】
A我们要不断地________知识的奥秘,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自我。
B.如果没有它,我们将在黑暗中________,在无知中前行,我们将步履维艰。答案A探索B.摸索
7

四、成语识记
1.峥嵘岁月:不寻常的、不平凡的岁月。2.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3.挥斥方遒:奔放,强劲有力。
4.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挫折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5.风风火火:①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②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
【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六月,我们看海去》中“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就是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视觉上的“长发”转化为听觉上的“《蓝色的多瑙河》”。
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练习: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通感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B.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C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D.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答案C
一、《沁园春·长沙》小组合作
8

1.诗人选用“寒秋”一景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寒秋”一词说明是深秋,点明季节,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奠定了沉雄的基调。2.诗中是怎样描绘湘江秋景图的?
答:
答案抓住了典型意象。远眺有万山层林,近观有漫江百舸,仰视有鹰击长空,俯瞰有鱼翔浅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怎样的情怀?答:
答案表现了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表现他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答案承上启下,由上阕对旧地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往昔生活的回忆。5.“恰”字总领了哪些内容?
答:
答案“恰”字总领七句话,从“恰同学少年”至“粪土当年万户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点明这群革命者的相互关系以及年龄特征,描绘了他们特有的气质、禀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描绘青年们的精神状态。他们意气奔放,奋发有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描写同学们的战斗行动。他们评论国家大事,用文章批评污浊的事物,赞美美善的事物。“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了对当时大官僚、大军阀的蔑视。这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整首词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答案这是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突出了诗人和他的战友们激流勇进,压倒一切的豪情壮志。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9

疑难探究
1.毛泽东用字精妙传神。这首词的炼字就极富表现力,你能说说表现在哪里吗?答:
答案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粪土”这种词汇,中国古代诗人一般是不敢让它登上“大雅”的诗词艺术殿堂的;而毛泽东将它的词性略加改变(变名词为动词,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他对“万户侯”和一切旧势力的蔑视,掷地有声,富于感情色彩。
2.《沁园春·长沙》诗人自我形象是怎样得以表现的?答:
答案词的上阕,诗人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高大鲜明的形象;“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正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具有洞察一切的深邃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诗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一“怅”一“问”,则表明诗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词的下阕,诗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诗人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再现了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第一代革命者的群体形象。这里无一处写诗人自己,而诗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正表现了诗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
写作特点
1.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上阕一改过去写秋的诗词中那种感伤、肃杀的“悲秋”情调,抓住典型景物来描写,选取了红叶、碧水、蓝天、百舸、雄鹰、游鱼等活泼、美好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表现了词人宽广的革命主义胸怀。2.多角度描写景物
作者在写景时采取远眺近观、动静结合的方法。例如,远眺群山,写山红林美如画;近观江中,写水碧船急;仰视长空,写雄鹰展翅高飞;俯视水底,写鱼儿轻快畅游。这使景物更具层次感,同时也描绘出了秋天的生机与壮丽。3.对比手法的运用
10

词中运用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例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遭受的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二、《相信未来》小组合作
1.诗人为什么说用“美丽的雪花”“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呢?答:
答案“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孩子的笔体”虽然朴拙,却透露出天真,代表着希望。在当时的环境下,作者发出“相信未来”的呼喊也许不合时宜,却表明了诗人对信念的坚信不疑、对理想追求的热烈奔放。
2.第一、二节选用了哪些意象?有何象征意义?答:
答案第一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二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收获的果实,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3.如何理解第三小节的意象“手指”“手掌”“曙光”的意义和作用?答:
答案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将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排浪一样的手指和大海一样的手掌摇曳着曙光这只笔杆,写下“相信未来”。三个意象壮观、明朗,表达出诗人在痛苦的伤痕中挣脱出来的勇气和信念,以及开阔的胸怀和乐观的心态。
4.诗歌前三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答:
答案诗歌的前三节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每一节都用“相信未来”四字结尾,而且用冒号加以突出。反复手法的使用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的主题。
11

5.第四节诗歌的人称为什么由“我”变成了“她”?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1之所以由“我”变成“她”,是因为“她”就是未来,从未来看现在,现在就变成了历史,诗人期待的是“她”能除去“腐烂的皮肉”,看到“我们的脊骨”,从而能“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2这一变化让我们看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精神,同时他还想告诉人们,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不可回避的。因此,尽管有“迷途的惆怅”和“失败的苦痛”,但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定。6.如何理解第五节“腐烂的皮肉”和第六节的“脊骨”?答:
答案“腐烂的皮肉”表面指我们的躯体生命,实则指腐朽、保守、不合时宜的思想。但是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脊骨”实际是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这是能拯救中国命运的脊梁。
7.诗歌的最后一节在表达方式上与上文相比有什么不同?答:
答案最后一节是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诗人放弃了意象的转换,直抒胸臆,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这一节句式短促有力,节奏也明显加快了,它是作品内在情绪的必然发展,也是其理想与信念的升华。疑难探究
1.根据全文意象的含义,从思想感情变化的角度描述“我”的形象。答:
答案在那个荒芜混乱的年代,面对物质的贫困、感情的失落、生活的磨难,“我”曾经迷惘失望,曾经陷入深沉的思索,但最终依然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相信未来。2.怎样理解《相信未来》对人性回归的呼唤?答:
答案单纯美好的信仰被现实无情地击碎之后,形成了价值真空和信仰真空。由此导致了对现实的失意和绝望,也由此导致了对人性文明的呼唤,因此对人的肯定也就成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和出发点。诗歌的后四小节寄希望于未来人对“我”做出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实际上就是对人性回归的呼唤,以及对人的价值的肯定。
12

写作特点
1.含蓄蕴藉、喻义丰富的比喻
《相信未来》一诗显示出强烈的探索精神与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带有一些现代主义的气质和艺术技巧的印记。这突出表现在对比喻的运用。文中的比喻多有所指,但也有些比喻难以具体的解读。如“美丽的雪花”“紫葡萄”等。诗中的比喻喻义深刻而丰富,如第三小节中“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不仅喻指笔体拙笨幼稚,更重要的是拥有孩子一样的一颗童心,纯洁真诚,相信未来。
又如第四小节中的“睫毛”“瞳孔”,喻指未来的人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能够不为假相所惑,能够看到历史真相,生活真情。又如“腐烂的皮肉”表面喻指我们的躯体生命,实则指我们腐朽保守不切时宜的思想。再如第六小节中的“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中“脊骨”实则指独立不依的思想、独立特行的人格。
比喻的运用,增加了这首诗的深度和难度,也提升了这首诗的品位与档次。2.节奏和谐,音律优美
这首诗句式基本整齐,隔行押韵,不少句子开头用字相同,使韵律和谐,有一种固有的音乐美。
3.反复手法的运用
语言含蓄凝练,反复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有力地表现了主旨。三、*《六月,我们看海去》小组合作
1.怎样理解题目“六月,我们看海去”的含义?答:
答案“六月”不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成了我们生命的青春驿站;“看海去”也就被赋予了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
2.请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句子“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答:
答案这句诗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风撩起我们的长发”本来是视觉形象,作者将其转化为“飘飘荡荡”的《蓝色的多瑙河》的乐曲的听觉形象,展现出我们热情似火的青春风采。一天到晚欢欢乐乐匆匆忙忙/像一台机器迂回于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同样借助“听觉想象”,我们感到了强烈的生命活力,诗歌的节奏把我们引向了对青春情不自禁的赞美,“风风火火”“五颜六色”“匆匆忙忙”“欢欢乐乐”“教室图书馆”“我们和知识苦恋”是典型的青春特征,是青春旺盛生命力的有力见证。3.哪些语句借助“听觉想象”体会出青春的活力?
13

答:
答案诗歌一开始,“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们的身上和脸上鲜明的节奏下我们仿佛听到了一群年轻人喧闹的声响和响亮的歌唱,仿佛真地看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雀跃着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们的身上和脸上。我们一群群五颜六色风风火火我们年轻/精力旺盛总喜欢4.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到年轻人的自信?答:
答案“风撩起我们的长发像一曲《蓝色的多瑙河》飘飘荡荡/我们我们我们相信自己的脚步就像相信天空啊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我们总以为生下来就经受过考验经受过风霜/长大了不信神不信鬼甚至不相信我们有太多的幼稚”,等等,在这些诗句里,我们能感受到一群青春男孩女孩的强烈自信。5.哪些语句能强烈地感觉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答:
答案“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尽管生长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响/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我们我们我们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标轴上/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看海去看海去没有驼铃我们也要去远方”。疑难探究
1.如何理解“海”的形象?
答:
答案海可以理解为更为广阔的环境或开放的时代,一个更为远大的目标或理想。2.诗中展示了我们这一群青年人的哪些特点?答:
答案强烈的青春生命活力,年轻人的自信,青春所富有的探索精神。写作特点
14

1.强烈的音乐感
这种音乐感源于诗歌的两种节奏。一种节奏是诗歌的押韵和语言的声调,全诗多是省略标点的长句,但读之并不费力,原因就是诗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韵律感。另一种节奏主要是诗行中重复与变化相交错的词语来显示,重复与变化,组合成一种情感的旋律。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六月是我们的季节很久我们就期待我们期待了很久”。2.语言组合巧妙
本诗语言巧妙的组合使得诗意浓郁而悠远。如将“长发”的飘荡与《蓝色的多瑙河》的乐曲组接在一起,将“看海去”与“没有驼铃”组接在一起,将“眺望远方”与眺望“六月”组接到一起,使得诗歌自然生出一种韵外之意。年轻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他们不安于现状的探索精神,以及风风火火的神态、略带狂妄的激情,都能从透明的语言中感受到。写作应用【写法借鉴】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但我们不难看出,字里行间蕴含着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表明他主宰大地的雄心壮志。这种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的抒情方式,就是情景交融。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尝试练笔】
请用“夏夜”“星星”“灯火”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答案示例]日落西山,躺在竹床上仰望夜空,别有一番意境。你会看到,一轮弯弯的娥眉月挂在西天,繁星密布在苍穹,漫天亮晶晶的星星一闪一闪在眨着眼睛,像无数闪烁的灯火。突然,眼前出现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瞬间消失在银河里,留下孩子们好一会儿雀跃的欢笑声。
喧哗声渐渐消逝,星空宁静起来,夜色显得更深了。
小河边,青蛙开始呱呱敲打起锣鼓,蟋蟀在草丛中嗤嗤弹着琴弦,纺织娘也唱起了歌声。间或,从草丛中飞来一只萤火虫,像夜半路边挂起的一盏小灯笼,闪着亮光,飞过竹床,消逝在孩子们的眼前。不时,从河面吹来一阵阵凉风,拂过躺在竹床上孩子们的脸庞,夏夜顿时的清凉,大自然恬静得醉人,你会真的希望此情此景在这一刻永远停滞……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15

A.中国梦应是一幅多维度的篮图,它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融碰撞,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传承优秀璀璨(càn的中国文化。
B.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记者穿梭(suō于大街小巷,往返于城市乡村,用镜头和笔记录是非曲直、毁喻忠奸,他们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战士”。
C.对于饮茶爱好者来说,轻啜慢饮,缓缓品味,有助于缅念过去、遥瞻未来,有助于独自沉浸于创造构思中,也有助于激发友朋间隽(jùn言妙语之谈兴。
D《相信未来》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lǎng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yú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解析A项,篮图应为蓝图B项,毁喻应为毁誉C项,juàn
答案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湘江北去。滔滔江水在长沙城和岳麓山间冲积出一个沙洲叫橘子洲,它的最南端就是橘子洲头。
那是一个略显寒意的初秋,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湘江边伫立着一个魁梧的身影。对岸....的岳麓山枫林尽染把江水也映得碧里透红,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他回忆起逝去的峥嵘岁月[]....当年也是在这江边,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义气风发指点江山,言到兴处已有人跃入江中,...................他迎着激流劈波斩浪游向江中的沙洲。踏上沙洲,抬头有苍鹰在蓝天盘旋,低头是游鱼在浅.................
水漫步,天地间的一切都自由地展示着各自的风采。旧地重游再一次触发了他无限的遐想,是自然改变着人类还是人类改变了自然,于是,[]他向天一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高气爽

B.峥嵘岁月

C.义气


D.还是
解析义气此处用意气更恰当。答案C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16

A.甲B.乙C.丙
解析句末的句号应去掉。答案C4.名句默写。
独立寒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赏析“从头越”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头越”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既说红军跨越娄山关,又喻指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重新开始起步向前。表现了诗人无坚不摧、履险如夷的豪迈气概和跨越一切艰险的雄放胸襟。
6.诗歌的结句韵味无穷,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比喻手法,显示出磅礴的气势、悲壮奇丽的意境。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主题更突出。也富有象征意味,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但还有许多艰难险阻,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表达了亦喜(胜利亦悲(道路还漫长、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9题。
山高路远汪国真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8

7“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这句诗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诗的言下之意是:人活着应该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断进取,不要碌碌无为度过一生。
8.说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句诗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只要有脚,再长的路也不怕;只要是人,再高的山也能攀登。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人只要有志气,就没有做不了的事情。表达了一种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9.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一种简析其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象征(或拟人的手法。如“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就走向大山”,这里的“远方”“大山”象征着理想。“呼喊”“召唤”分别赋予“远方”“大山”人的色彩。抒发了一种进取、执着、乐观、自信的情感,表现了当代青年搏击、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语言运用
10毛泽东的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
某班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后举行了“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主题活动,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结束语与开场白相呼应,其作用类似于闭幕词,它是由活动主持人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而作的小结,要求简洁、准确、得体。
答案(示例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
19

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1.依照下列诗句写一组句子,要符合下列要求。
①句式和例句一致;②另选一组意象;③表达“相信未来”这一主旨。例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当我的红玫瑰凋零为满城的飞絮,当我的风铃散作漂泊的浮萍,我依然固执地用残枯的花瓣,在感伤的季节里写下:相信未来。

2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b8dea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8e.html

《专题一 沁园春 相信未来 六月,我们看海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