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0-29 04:21: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工匠精神是根雕艺术之魂作者:吴筱阳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1摘要:工匠精神是在十九大前出现的新名词之一。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是精致化生产的要求,是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精神动力。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嵊州根雕;传承木雕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凭借着灵慧的资质创造出了大量的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作品,在长期的艺术发展历程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木雕艺术形式。今天,木雕工艺品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喜爱和收藏的一种艺术品类型,它在我国艺术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木雕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不尽统一。在形形色色的木雕艺术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潜藏的立体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在我国,木雕一般可分为工艺木雕以及艺术木雕两种类型。自木雕艺术产生以来,各个流派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有的艺术风格。作为文化之魂、非遗之花,有刀斧凿锯所构成的刀光剑影,为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千年不衰的艺术作品。嵊州根雕,以根为身,以意为魂,以美为本。在传统根艺的基础上,凭借艺人自身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的雕刻技艺和艺术功底,形成了七分天成,三分人工的艺术个性,极大地丰富了根艺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拓展了根艺创作的空间,开创了中国根艺的新境界。如今,越来越多的根雕从业人员,擎起了富有嵊州特色的浙派根雕大旗,打响了中国根雕看浙江,浙江根雕看嵊州的品牌效应。嵊州根雕也以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与独特的艺术个性而备受瞩目,并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嵊州根雕的历史与木雕休戚与共。据文献记载,嵊州木雕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时期,国式佛像创始人戴逵,东晋时曾定居剡县,潜心研究佛像的雕塑造型与制作技艺的改进,使得古老的雕塑艺术在嵊州的土壤上扎根普及,涌现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根雕、竹编、灰塑、石雕、砖雕等工艺美术品类,也为今天的嵊州木雕和根雕艺术奠定了基础。到清代,嵊州根雕在浙江的雕刻市场已占有一席之地。嵊州根雕真正形成气候得益于改革开放,进入20世纪90年代,工艺美术厂转制解体。然而我们嵊州的根雕艺人却从来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根雕用材,施展自己的刀功和智慧,创作根雕作品。也有一些艺人就地取材,用奇根制作花架、家具等实用工艺品。这些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市场的认可。在一批又一批艺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嵊州根雕的路子越来越宽广,并逐渐形成了本土风格。这几年嵊州市委市政府也一直高度关注我们着根雕工艺的发展。为了让嵊州根雕工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将老厂区改建成嵊州艺术村,嵊州艺术村的落成,大大激发了我们根雕艺人的创作热情,嵊州根雕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作为一名根雕艺人,我的肩上也担负着责任和使命,为了能把根雕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我特带徒传艺,教授他们根雕制作工艺,把文化根植到传统工艺中去,让传统工艺发扬广大。然而嵊州根雕能有今天的成就,则离不开身边这些默默无闻、不断耕耘的能工巧匠们,他们身上的这种工艺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每一个工匠的背后,都蕴含着苦其心志,劳其筋的辛酸与泪水,都是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渐渐成熟起来。然而,对于根雕雕刻制作的特大型工艺品来说,所需的工匠,是不同于艺术家那种孤独性的探求。因为,一个工匠,形单影只,太渺小,聚不起足够的力量,跟不上行业竞争的步……为此,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工匠是根雕雕刻发展的必然选择,朝着这个方向走,可以看到美好的希望。我们看到,一种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正在这片沃土激荡。这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一类是喜欢和事物打交道的。而我们这些根雕工匠就属于后者,我们对于钻研事物本身的热情,远远超过和人打交道的热情,这是安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埋首于技术的必要条件,我们每天都在基层忙碌,每天几乎都是重复的工作,虽不是千篇一律,但是几乎类同,可能有的人会认为,每天做重复的事情无法得到进步,但技术的重复绝不是一种单调的重复。恰恰是在重复中,我们的手艺变得越来越熟稔,越来越精湛,也越来越有新的花样和创意。并非每个人都适合钻研技艺。有些人重复做一件事情几个月,一两年,已经无比厌烦,但真正的工匠精神,总是出自于几十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我们这些根雕工匠们,每一天也都在修行、修心、修技、修身,修的過程中总会彷徨、总会迷惘,总会退缩,甚至想要放弃,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最终我们要不要选择坚持,决定了一切。技术没有捷径,技术没有止境,技术拼的就是过硬,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一个瞬间迸发出的灵感和快乐,苦尽才会甘来,熟能生巧之后,那些信手拈来的创意才会大驾光临。古人云,诗品出于人品。艺术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赋予无生命的物质以生命,以性格,当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过去,作品,依旧是创作者的代言人。作品,是证明自身价值与自我实现的最好表达方式。工匠,不是机器人。工匠精神,是创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比好,做得更好。即使我们并不知道,好的极限在何处,但我们仍然要努力攀登。在寻找的路上,我们度过丰富的一生,用创造来填平无聊,用作品来代替生命自身的延续。参考文献:[1]荆玉晴.中国制造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与重塑——兼论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03):92-95.[2]何国英.嵊州根雕的深叶茂之路——对嵊州根雕发展的观察与思考[J].今日浙江,200915):58-59.作者简介:吴筱阳(1952.11)男,浙江嵊州人。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筱阳博艺馆馆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9f9d72fdf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c.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