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小说环境的三个考查角度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小说环境的三个考查角度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河里有条大鱼张建忠
“河里有条大鱼,二狗绘声绘色地说,“有这么长。他用力伸展双臂比画着。“啊!听众吐出舌头半天没缩回来。
二狗的话,大家还是有点信的。因为他常年在河里电鱼。70岁的李老汉呸口痰,:“我就不信,我打了一辈子鱼,还没见过米把长的,他二狗子电了几年鱼,就敢说看到大的了?”李老汉望着挂在墙上的破破烂烂的渔网愤愤不平。这话传到了二狗的耳朵里。“等哪一天,电上一条大鱼来,让那老家伙看看!”二狗胸有成竹。
二狗的话,李老汉也知道了。他吧嗒吧嗒旱烟袋,蹲在墙跟前盯着那些破网出了半天神。几天后,李老汉悄悄地把油漆好的破船和修补好的渔网拉到了河里。他分别在两岸对称式地下了网。他暗想:只要二狗说的那条大鱼从这儿过,保准它跑不掉。于是他天天划着小船在两岸来回巡视。
二狗仍像往常一样,每天让妻子划着小船,他自己两手拿着网兜立在船头。他打开电门,两个网兜在水里移动,强大的电流使水花翻滚,大大小小的鱼儿瞬间漂浮到水面。他用网兜一,便把鱼儿兜进了网兜,关上电门,把鱼往船舱一倒。鱼儿躺在船舱,小点儿的僵硬着身子;大点的,翕动着嘴巴,奄奄一息。他每天都能电三四十斤鱼,收入十分可观。
李老汉每每看到二狗就说:“你这叫赶尽杀绝啊!以后你还电啥?”二狗撇撇嘴说:“你打了一辈子鱼不还没打完吗?现在不又下河打鱼?”李老汉只好讪讪地笑。
“我昨晚又看到那条大鱼了!”二狗把船划到李老汉的船边坏坏地笑着说。“在哪个地方?”李老汉小心地问。
“就在这附近。”二狗似乎挺严肃的样子。二狗说的附近,就是李老汉下网的地方。李老汉暗喜:看来我的经验还是可靠的,大鱼出没就应该在这狭窄的河段。不过,李老汉却说:“不一定吧!大鱼来去无踪,我这样死守也不是好办法,跟踪或许能捕到。”
“嗯,!”二狗非常赞同。在捕大鱼这点上,他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八月十五晚上,一轮明月悬挂天上,大地如同白昼,河面浮光跃银。李老汉望望月亮,看看水面。他决定在船上过夜。
二狗望望水面,看看月亮,:“老婆,看今晚这天气大鱼会出来,我们能电到大鱼。”月亮的脚步款款地移动,寂静的河面似乎能听到月光把碎银子撒向河面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李老汉不时地划动小船在两岸网口观察。
二狗说:“老婆,你把船划慢点,轻点,别把大鱼赶到老家伙那儿,让他白捡了便宜。”二狗往上游去电大鱼了。他站在船头,两个网兜不停地在水里搅动。很多鱼儿漂浮在水,二狗不管那些鱼儿,他今晚一门心思要电大鱼。带电的网兜在水里电击的面积达四五平方,也就是说,只要周围有大鱼,二狗蛮有把握电到它。
1

“嘎——嘎——”小船惊起了一对水鸟,它们拍打着翅膀飞上岸,吓得二狗手一哆嗦。突然,一股巨浪涌起,白色的尾鳍在水面上一甩,水花像珍珠一样撒向四周。“大鱼!大鱼!二狗抑制不住激动,压着嗓子。他妻子用力划动小船去追。
此时,一朵浮云遮住了月亮,河面顿时朦胧起来。
二狗看到前面一个扁担一样长的黑影在水面一闪又消失了。二狗索性把电门一直开着,随时做好电击大鱼的准备。
浮云游走,皓月千里,水面波光粼粼。
当二狗再次把网兜在水里搅动时,突然,一股巨浪向河中间涌去。二狗想,不好,鱼一旦到深水区,电击就没有效果了。于是二狗让妻子把船划向河心。
他再次把网兜往深水里搅动,一串串泡泡从水里冒出,接着一条大大的尾鳍在水面上搅动。二狗试着用网兜去舀,网兜小了,舀了几次都没有成功。眼看大鱼就要挣脱,情急之下,二狗跳下船就去抱那条大鱼,“啊——”二狗惨叫。二狗老婆赶紧关了电门,大喊救命……
听到救命声,李老汉赶紧把船划过去,他没忘记看看二狗的船舱——空空的。等他和二狗的老婆把二狗拖上岸,二狗已经不行了,二狗的老婆在寂静的岸边号啕大哭……
第二天,李老汉悄悄地把船和网拖回了家。
别人询问他有没有看到二狗说的那条大鱼时,他用力伸展双臂,比画着严肃地说:“有!这么长!
(摘自中国作家网,有改动

1.(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多处写到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和云彩,有什么作用?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①写“明月悬挂天上,大地如同白昼”,渲染了宁静和美的意境,使二狗和李老汉决定今夜捕鱼;②“月亮的脚步款款地移动”“月光把碎银子撒向河面……”,写时间的推移和月夜河面的宁静,侧面写两人对河水观察得仔细;③“浮云遮住了月亮”推进情节发展,二狗看到“扁担一样长的黑影在水面一闪”;“浮云游走,皓月千里”再次渲染宁静和美的意境,反衬悲剧结局。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要先从文中找出描写月亮和云彩的具体内,再结合这些语句在文中出现的具体位置,从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角度具体分析。
2.(分析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结合小说的内容和当前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1小说的创作背景是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掠夺的当下。小说中二狗用电网捕,采用赶尽杀绝的手段,不计后果,最终不但没有捕到大鱼,还丢掉了性命;李老汉虽然坚持用传统的方式打鱼,但也抵制不住利益的诱惑,虽然慑于自然的威力,最后放弃了捕获大鱼,但也相信“河里有条大鱼”。现在我们有很多人认为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事实证明,过度地攫取,最后会危及我们自身。小说反映的正是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2小说告诫人们不要贪婪。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小说,“河里有条大鱼”是一句深含寓意的句子,“河里”可指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种经营,“大鱼”指利益、好处。如果贪欲无,像小说中的二狗,务求大小不漏,一网打尽,并且越贪越大,就会葬身“河中”,被“大鱼”拖下水。坚守传统理念的李老汉面对更大利益的诱惑,也难以按捺住内心的波动,直到看清二狗的下场才悄悄地收敛,但心里还念念不忘“河里有条大鱼”,反映了当前人们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浮躁心态。
2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反映的社会环境。可以从打鱼故事本身及其象征的当前人们的心态两个方面来分析。
二、仿真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

身后的眼睛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母亲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目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闻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
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着孩子和野猪。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
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野猪呼噜呼噜喘着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清幽幽的。一层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突然,野猪扭头,一溜烟儿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孩子的父亲母亲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3

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简洁,节奏明快,用平实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孩子独自打跑了一头野猪的故事。B.文章关于父母的笔墨不多,主要通过描写孩子与野猪对峙,来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C.文章题目“身后的眼睛”是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D.父母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孩子,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注视着孩子的行动,这是另一种爱的方式。
答案:C
解析:“文章题目‘身后的眼睛’是全文的线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错误,文中只有一处实写“身后的眼睛”,即“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着孩子和野猪”,从作用来看,“身后的眼睛”也不是线索。小说主要讲述孩子战胜野猪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应该是孩子的勇敢。
4.(环境描写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开头“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这里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天色已晚。“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渲染了当时环境的可怕,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③“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清幽幽的”衬托出了父母的紧张和孩子的害怕。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到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所写景物的特点,根据景物所在的位置分析其在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主旨表达等方面的作用。小说一开头“皎洁的月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苞谷林”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第二段“茂密的包谷林”“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营造了一种令人恐慌的氛围,为孩子和野猪的对峙设置了情境,为故事的进一步展开做了铺垫;第九段“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第十一段“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清幽幽的”,前一句是父母目睹孩子与野猪的对峙,表现出的紧张,后一句是孩子与野猪对峙时的情境,结合后面“一层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可知,这里表现出孩子的紧张。
5.关于本文的主人公,有人认为是父母,也有人认为是孩子,你觉得是谁?为什么?

参考答案:观点一:主人公是父母。①从情节看,正是父母在孩子身后默默支持,才有了孩子打跑野猪这个结局。②从人物形象看,写那个孩子其实是在写父母,孩子越是激烈的行为,就越衬托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和良苦用心。③从主题上看,身后的两双眼睛,主要表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和他们的正确的教育方法这个主旨。
观点二:主人公是孩子。①从情节上看,全文主要围绕孩子与野猪来展开情节。②从人物形象上看,通过写孩子与野猪对峙,来表现孩子的勇敢坚强。③从主题上看,文章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面临许多挑战,要勇敢面对,才能更好地成长。
解析:本题要求探究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解答此类题目,应从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主题的揭示以及笔墨的多少等方面陈述理由。
4


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0da767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6.html

《高考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小说环境的三个考查角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