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恺漫画”的人情味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子恺漫画”的人情味

一、平民视角
平民化的视角,子恺漫画区别与前期其它漫画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现今的漫画一词来自1925年郑振铎冠名的《子恺漫画》。虽然清末民初漫画已在中国的报章上出现,时称讽刺画、寓意画、时画、谐画、笑画、滑稽画及泼克等,但当时的何剑士、张聿光、钱病鹤、沈伯尘等一批漫画家的作品,大多是关注时政、宣传性很强的讽刺画,而极具人情味的子恺漫画的问世,才以其特具的平民视角,别开生面地展现出漫画多姿多彩的世界。
丰子恺在《我的漫画》一文中,曾将他的绘画分为四个创作时段:第一是描写古诗句的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从今天来看,子恺漫画的这四个时期是交互错综、不能断然划界的。但无论是哪一个时期,何种系列或何种题材的作品,其所体现的平民视角却是始终如一。
《野外理发处》可以说是一幅平民生活的速写,宁静的画面展现了乡村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而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也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平民视角的选择。在丰子恺的一篇同题散文中有这样的记述: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我手倦抛书,而昼梦不来,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现实生活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欲,于是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丰子恺的大量作品,都是以平民视角捕捉这类为其他画家所忽略的题材,来刻画平民主人公寻常生活,写出他们的宁静、善良或表达他们对生活未来的希冀。如《晚归》,画出了两个孩子见到父亲回家时的亲切、温馨的一幕;《茶店一角》,再现了当年普通民众日常生活。茶店柱子上的那张莫谈国事的告示,更烘托出生活的背景和茶店一角的气氛。
除了描绘平民生活的善良、宁静,很显然作者内心更为关注的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与不幸,并寄于了深深的同情。如《团圆之夜》:一轮圆月高挂在天上,画中一个衣衫褴褛的父亲牵儿携女地走在大街上,两个孩子的背上插着细细的草标,不知将走向何方?路边上有一对夫妇和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儿在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我想此时这对夫妇的心情也一定如天上的一轮满月一样地沉重吧。子恺漫画中这些内容占了相当一大部分,如《两家的父亲》、《都市奇观》、《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劳动节特刊的读者不是劳动者》、《饥者弗食劳者弗息》、《最后一吻》……等等。

用画笔直接描绘底层平民苦难的生活,这是子恺漫画对中国漫画发展的重大贡献。然丰子恺不是第一个将底层平民生活入画的画家,在子恺漫画问世以前,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图》已在这一题材上有了开拓性的探索,丰子恺在创作上受到陈师曾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丰子恺也将陈师曾列为中国漫画的第一人。但陈师曾英年早逝,未能在这一领域有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他的画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漫画,只有在子恺漫画里,这种平民视角才得到了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并成为构成子恺漫画风格的重要元素。平民化的视角的选择,使子恺漫画充满着对弱者的同情、对生命的关爱和对人间温情的向往。
二、童心世界
丰子恺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与儿童有关的漫画作品。童心世界是子恺漫画中一大重要元素。如果说平民视角反映了子恺漫画的价值取向,那么童心世界则彰显了画家深刻的哲学指引。丰子恺的童心世界非常广阔,不仅儿童题材作品展现作者的童心世界,其它题材的作品也同样渗透着作者的可敬、可爱的童心。
子恺漫画中的大量儿童题材作品让人耳目一新。《瞻瞻底车》、《阿宝赤膊》、《菊花会不会结馒头?》、《锣鼓响》、《花生米不满足》等等,不仅画出了儿童天真烂漫,也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儿童的心理。童心世界的丰富多彩,真让人感叹它与成人世界是多么地不同,但又多么相似!
童心世界是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在童心世界这面镜子里,丰子恺既看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也照见了虚伪、残酷、不公等种种怪相。在一幅名为《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漫画中,邻居间的两家的男女主人都在屋门口吵架,怒气冲冲,而自家楼上的儿女却隔着栏栅在友好地玩耍。看到这里,我仿佛听到一个慈祥、睿智的老人正在边上作善意的劝告。另有一幅名为《战争的起源》,画着两个孩子在争抢一盒糖果,争得面红耳赤,幼稚可笑。画面上虽然只有儿童,但读后你会觉得呈现在眼前的一切,并非仅是儿戏。《小妹妹的大疑问》和《小弟弟的大疑问》中,丰子恺通过小妹妹小弟弟的口,对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现象发出了责问。这种类似于西方小说描写中陌生化技巧的运用,使读者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新奇感,从而大大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现实世界中物欲横流,所谓的道德、制度、习惯给人类加载了种种规戒,设置了重重迷障,丰子恺只有在童心世界里找寻他的精神家园。找寻童心世界并不意味着丰子恺在逃避现实,他在《谈自己的画》中说:有人笑我故意向未练的孩子们的空想界中找求荒唐的乌托邦,以为逃避现实之所;但我也可笑他们的屈服于现实,忘却人类的本性子恺漫画现的童心世界,恰恰证明了这是他对生命以及生活更高层次的关注和热爱。在《轰炸》一题
中,他画了之一之二之一是炸弹从天而降,地上的人纷纷逃命,被炸死的是一个孕妇。母体死了,腹中孩子可能还活着之二是:一个慈爱的母亲正哺乳着她的孩子,忽然炸弹掉下来,炸去了她的头!画面上是一个无头的母亲和一个不知发生了什么的婴……。在这里我们分明听到了作者对战争摧残生灵的愤怒控诉。
童心世界是丰子恺的精神家园。丰子恺曾说我看见世间的大人都为生活的琐屑事件所迷着,都忘记人生的根本;只有孩子们保住天真,独具慧眼。丰子恺正是透过童心世界这一窗口来观察世相,思考人生,使他保持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的作品独具慧眼。同样,童心世界也正是我们了解丰子恺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通过这一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丰子恺的一颗赤子之心。丰子恺皈依佛门后取法名婴行,大概就是婴儿的行为的意思吧。
曾几何时,我们常把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挂在嘴边,而丰子恺正是一个非常重视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人。童心也即真心。童心,是丰子恺一生的追求,他坚持数十年创作《护生画集》的历程也正印证了这一点。他说:护生者,护心也。事实上,丰子恺的童心世界与其说是改造而成的,倒不说是与生俱来或者说是自我保持下来的更加确切一点。这样的童心你要想学,怕不一定人人都能学得来。
三、弦外余响
子恺漫画呈现给读者的常常是一个静态的画面,但这样的画面却如同一首小诗、一则寓言、一篇散文,给人以一种咀嚼不尽的味道。弦外余响,正是构成子恺漫画含蓄蕴籍的人间情味的又一大元素。
子恺漫画十分追求圆满。丰子恺说过:圆满之物诉于我们感觉的时候,我们感到......圆满就是复杂的统一我认为,这里的复杂的统一,就是现实世界多重矛盾的一个集合体,是作者自身修养和阅历的一个自然流露,是厚积以后的薄发。寻常的画面,疏朗的几笔,能让你静静地看、静静地想,一层层地细究画面下揭示的种种矛盾和冲突:真实与虚伪,传统与现代,都市与乡村,战争与和平,贫苦与奢华,精神与物质,欢乐与悲伤……等等。子恺漫画,无论写人或是写景,写人与景的组合,或是人与人的组合,均让我们感到一种矛盾的复杂统一,一种生活的哲理。读子恺漫画,我们总能读出这种弦外余响。
子恺漫画里有不少作品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这反映了作者有一种诗人的敏感。《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气息与艺术美感同时扑面而来;画中的主人公,既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是友谊与忠诚的化身,更是诗化与仙化了的人物。《前面好青山,舟人不肯住》里的船夫睿智而有主见,人与大自然的组合在矛盾中相互依存,人与人的性格在矛盾中显示差异,并在矛盾中谐和、统一。

如果说丰子恺挖掘生活中的诗意显示了其乐观的生活情趣,那么他把一些常见的生活矛盾用漫画形式表现出来,则揭示了生活的哲理。如《车厢一角》,他把乘车看作人生过程的一个缩影,先上车的人觉得自己有优选权,要多占一点座位,占了小便宜似乎心安理得。同时如《邻人》、《看他付多少钱》等等一些漫画,也都是读者非常熟悉的景象,看了总会让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围绕着利益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总是那么充满哲理。
在人与人组合的矛盾中,最突出的自然要数穷人与富人的组合了。《山茶欣赏》中,画面上一个白须老者背负着一盆比人还高的山茶花,在吃力地行走,路边衣着光鲜的一对富人情侣正兴致勃然地在欣赏着老者背上的山茶花。在这个穷人与富人的组合里,穷人和富人本来可以行同陌路,是什么使他们发生了联系?那就是山茶花。穷人为了生机,悠闲的富人为了精神享受。富人的目光是仰视的,他们愉悦地欣赏着穷人背上艳丽的山茶花,而对山茶花重压下的穷人则视而不见。另有一幅画可以说与这幅《山茶欣赏》有异曲同工之妙。画面上两个农民模样的汉子坐在路边的草地上,似乎正在欣赏、赞叹一座如同皇宫般富丽堂皇的新房子。这样的房子自然不是他们住的,但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画上题款五个字们所造的。在这幅画中,虽然富人没有出现,但同样属于穷人与富人的组合。与《山茶欣赏》不同的是,这里是穷人在仰视、在欣赏。看了这幅画,我总要想到时下那些正在城里寻找生机的农民工。这种画面组合的选择,确实能让人产生无限联想。画里画外的弦外余响,是作者表达圆满的自然流露。诚如朱自清先生说子恺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觉得那味儿。
四、中国趣味
子恺漫画不论是哪一幅,使人一眼便知,这是中国式的漫画,这是丰子恺的漫画。恺漫画从线条到造形、从立意到内涵,无不渗透着浓郁的中国趣味。独特的中国趣味是提子恺漫画人间情味的重要元素。
郑振铎在看到丰子恺初次发表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后说,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其实在这段话里,郑振铎已经形象地说出了这种说不出的美感疏朗的几笔墨痕概括了恺漫画用毛笔作简笔画的线条特征;场景的选择、搭配,画面的构图和空白的巧妙运用,营造出如诗如梦般的意境——中国趣味。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史上用毛笔作画的第一人。在丰子恺之后,也只有极少数画家使用毛笔作漫画。但丰子恺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能融东西方绘画于一炉,既采用西洋的构图式,又运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尤其是将传统中国写意画与西洋简笔画完美结合,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线条和空白勾勒出简洁的画面,体现高度的概括力和气韵生动的中国趣味。
子恺漫画中很多人物可以没有眼、鼻、口、耳,线条高度的精炼、概括;画面空间与空白的处理恰到好处。如《指冷玉笙寒》:在一个用毛笔随意勾勒出来的画框里,几丝柳枝,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女子凭栏吹笙。虽然人物面部完全虚化,但读者却可以凭借想象感觉到她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神态,以及象风一样时断时续的余音。再如一幅《村学校的音乐教师》一个乡村男老师穿着长衫,坐在一条小竹凳上拉着二胡。底下的学生挤在几条长凳上。老师的桌子上放着一只摇铃。教室的墙上只画了一扇窗户,一枝梅花在窗口伸展着。人物刻画也十分的简括:学生的脸上只画着一张张大的嘴,仰着头似乎正合着二胡的节拍在起劲地唱;而老师的也只画了一个侧面,但悠然自得神态却跃然纸上。从这洗炼的线条中,我彷佛听到了从那简陋的乡村学校传来二胡悠扬的曲调和清脆、稚润的童声。
中国人常用的毛笔,在丰子恺手里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看起来象是漫不经心的挥洒,却现出了活脱脱的艺术奇迹,其表达的内容与形式,是那么相依相容。在追求漫画的中国趣味方面,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他的题款、图章乃至缘缘堂画笺的边款等也是子恺漫画中国趣味的重要内涵。即便那歪斜的边框,也散发出浓厚的书卷气息。这边框虽是画幅内容的界定,却与整个画面浑然一体。除了绘画,丰子恺对书法同样也有很深入的研究,他曾把书法和音乐列为艺术园地里的最高境界,因而在漫画创作中他十分在意题款与画面的线条、构图和画意等的组合与协调。如果细细地去一幅幅比较子恺漫画我们就会发现各种题款上微妙差异,这些差异,体现着画家的匠心。
中国趣味是丰子恺审美关注的焦点,也是子恺漫画不同于一般漫画一大基本特征。子恺漫画风格的形成受到了陈师曾和竹久梦二的影响与启发,但这一切并不改变他在中国漫画史上的地位。因为只丰子恺才能将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笔墨韵味、诗情哲理与西洋画法溶于一体,并且结合得如此完美。
丰子恺的一生绚丽而平淡。如果说叶浅予、张乐平等漫画家因创造了王先生三毛等艺术形象而显得伟大,那么丰子恺却正是因其创造了子恺漫画而不朽。子恺漫画不愧为是中国漫画史上迄今为止人情味最浓、文化含量最高的漫画。

本文对子恺漫画所蕴含的人情味从四个方面作了一番比较粗浅的探究,实为管中窥豹,目的是为能更全面地认识丰子恺和其漫画艺术个性与创作心迹,同时也是企盼中国漫画的复兴,期待中国漫画第二个黄金时代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丰子恺漫画全集》(丰陈宝、丰一吟编,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
《丰子恺文集》(丰子恺著,丰陈宝等编,浙江文艺出版社、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丰子恺年谱》(陈星编著,西泠印社2001年版) 《丰子恺》(陈星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丰子恺自传》(丰陈宝、杨子耘编,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丰一吟著,华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丰子恺书法》(丰子恺纪念馆2001年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8ad74a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e7.html

《浅谈“子恺漫画”的人情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