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句段赏析

发布时间:2012-02-24 08:10: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陌上桑》句段赏析

《陌上桑》为汉乐府民歌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行者见罗敷,下担理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几句诗,运用赋的表现手法,排比铺陈,形象地再现了众人见到罗敷后的不同反映,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貌。但对来归相怨怒一句的主语究竟是谁,却有多种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指已婚男子,如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称:缘观罗敷,故怨怒妻妾之怒。有人认为即指前句中耕者锄者,如朱东润主编《历代文学作品选》称:耕者、锄者,归来后彼此怨怒,只是因为看见了罗敷而耽误了劳作。有人认为泛指前面所有见罗敷者,如何权衡《西汉乐府诗欣赏》称:这句说看见罗敷的人回家后,有的因耽误了劳作而被家人抱怨;有的因见了罗敷的美而抱怨妻子的丑;有的因观看罗敷而引起妻子生气。 来归相怨怒一句的理解,之所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主要原因是招来归等同于归来,于是来归相怨怒成了无主语的动词结构;事实上来归,不是归来的倒装。而是古汉语中一个固定的词语。《辞源》释来归义项有二:“①回来。被丈夫所遗弃的妇女返回娘家。笔者认为,义项才是《陌上桑》中来归的真正含义。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记当时婚俗礼制时说: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杜预《注》:嫁谓之归,而守谓之来。见绝两出,则以来归为辞。来而不反也。可见在先秦时期,女子出嫁称,又称于归,如《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女子回娘家省亲为归宁,宁,意为问父母安否?”如(《诗*周南*葛覃》害氵 ()/() ()/()害否,归宁父母。后世也可通指男女而言,如晋陆机《思归赋》冀王事之暇豫,庶归宁之有事。女子嫁后被丈夫抛弃,或丈夫亡故,回到娘家,则称来归,或称,如《孔雀东南飞)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故此诗中来归即指弃妇,为怨怒的主语。二句可译为:惨遭遗弃的女子们是多么怨恨她们的丈夫啊,只是因为丈夫见了罗敷的美貌而鬼迷公窍,遂嫌其丑陋而加以抛弃。怨怒的对象不仅是丈夫,更是罗敷,因为罗敷的美是她们遭弃的真正原因。女子的嫉妒与怨根与男子的爱慕与迷恋,从两个方面反衬罗敷的非凡之美。 有人会问,男子们见到罗敷后便抛弃自己的妻子在现实中不太可能,是否太夸张了点,殊不知,夸张的表现手法正是民歌的一个重要特征,罗敷向太守夸耀自己的丈夫,不正是夸张吗?一个采桑女子凭自己的机智与口才击败了好色的太守,在封建时代的现实中可能吗? 总之,来归,在此诗中是名词,指弃妇,作句子的主语,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并列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8dcf1314791711cc7917a1.html

《《陌上桑》句段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