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祭祖惭愧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冬至祭祖的惭愧
在我的老家,冬至的前三天和后三天是祭祖扫墓的日子。
和往年一样,冬至前夕,已故的父亲就出现在我的梦中,按家乡老人的说法,这是已故上人托梦给在世的子女,提醒冬至将临,别忘了也给他们扫墓祭祀。
周六就是冬至后三天的最后一天,我向老板请假获准后,于周五凌晨起床,匆匆赶往车站,乘车,途中转车。暮色降临的时候,辗转回到了阔别半年的老家。
次日一早,我瞒着笃信基督教的老母亲,带着铲锹、手拧着袋装的鞭炮和纸钱,偷偷沿着老家屋后的羊肠小路上山,以虔诚、缅怀的心,分别给已故的父亲及祖宗坟墓添土、燃鞭炮、烧纸钱、跪拜磕头。
扫墓祭祀毕,满身大汗的我,心里一下子宽慰了许多。
站在山头上鸟瞰,看到陆续上山的人也在和我一样,给故人坟墓添土、燃鞭炮、烧纸钱、跪拜磕头。我同时也发现,在散落各处的近百个土坟中间,已然新添了6个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豪华坟墓,其周围圈了数十米的开阔地,并用水泥构筑成四合院式的四方围墙,豪华坟墓前竖起高耸的墓碑,昭示着故人的身世显赫或其后人的身份特殊。这几个占地数十米的四合院式豪华坟墓,是那样的耀眼,一下子把包括我父亲在内的数百个土坟贬低了下去。豪华坟墓的富贵和土坟的寒酸,在此彰显。触景生情,我刚刚宽慰的心陡然暗淡了,一种对不起父亲及祖宗的愧疚和惭愧让我很是失落。
也许是羡慕,抑或是嫉妒,我不由得走过去瞧这些豪华坟墓的墓碑,也许多年不在家乡,从碑文上看不出什么端倪。听上山扫墓的乡亲介绍,这些豪华坟墓,有2个是当地富翁家的,有3个是县镇村干部家的,另有1个是在国企当干部家的。乡亲说,这些豪华坟墓,光材料费、人工费,少则耗费2万多元,多则耗费4万多元。
乡亲说,冬至前三天,山脚下停靠了好几辆漂亮的轿车,豪华坟墓的后人举家来这祭祖。这些豪华坟墓的后人有出息了,拥有了财富或权势,就有本事给先人做豪华的坟墓,让先人在阴间住上别墅,先人就有条件、有资本保佑后人在升官发财的道路上更顺坦。为先人营造豪华的坟墓,阳间阴间的脸上都增光,这是光宗耀祖啊。

在返回上班的途中,司机跟我聊起了冬至扫墓的趣事,说前天一位后生在小蜀山给已故的官爸爸扫墓烧纸钱的同时,还烧了纸扎的二奶,据说该纸扎二奶的造型,是模仿父亲在世当权时期与之长期相好的二奶面相和形体,以便父亲在阴间延续人间的快乐。可见,这位官二代对其父亲真够孝顺到家了。
大巴在国道上摇摇晃晃地行驶,沿途映入我眼帘的,既有建筑在青山绿水中间的豪华别墅,也有散居在田野山地中村民们的土墙草屋。
看来,无论是阳间还是阴间,都存在着贫富悬殊的巨大反差啊!给先人建筑豪华的别墅、送上二奶,是当今有钱有势人家光宗耀祖的与时俱进,而广大的贫民,还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传统,给已故的先人堆上厚土,为其遮风挡雨,让土坟长出茅草,为其避寒防冻。
但愿我的父亲和祖宗们,能安心于土坟中的平淡生活,满足于土墙草屋的冬暖夏凉。
但愿在不远的将来,我能为父亲和祖宗们,造有像样的居所,缩短阴间的贫富差距,建立阴间社会的和谐。


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战国时代扫墓之风十分盛行。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称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举行,仪式隆重,祭后设宴招待亲友,深具敦亲睦邻的功能。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也就逐渐延伸为扫墓。

古语云冬至一阳升,地下水泉勤。开始数三九,天气日渐冷。冬至是大家祭祖上坟的日子,杭州人一般将冬至的前三天和后三天作为祭祖扫墓的日子。

冬至节过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阳历45日。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征,这个日子适于安身静体。又有唐朝诗人白居易咏冬至诗--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之句。难免让人对冬至这一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节气增添了几分惆怅的情丝和肃敬的气息。为何?阳日最短,阴夜最长,方为冬至,这个夜晚最长的日记最适合于先去的故人,最适合来祭奠先人。中国所谓的正为阳,反为阴;日为阳,夜为阴;生为阳,死为阴;其实颇有道理。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这天,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加上这天是阳气初萌而冬尽春回的日子,所以称之为冬至。冬节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这一天,也是我国一

个传统节日的名称,也叫长至节贺冬节亚岁等。称其长至,是基于古人对天象变化的观察:所谓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此后的白昼,便一天天延长了。称其亚岁,就是仅次于元旦(即今之春节)。而在我国民间,则更有冬节大于年的说法。
以冬至为节日的传统由来已久。
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冬至便作为岁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称过小年。到汉代后,冬至才改为冬节,皇帝于这一天举行郊祭,官场举行贺节之仪,谓之贺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贺。当时冬至已和夏至、上元节、上已节、社祭等成为较隆重的节日。当时节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馄饨、吃汤圆、吃红豆稀饭等习俗。这个规矩,其后一直沿袭。魏晋以冬至贺仪亚以岁朝,并有臣下向天子献鞋袜礼仪,表示迎福践长;到了宋朝,冬至最受重视,北宋时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飨祀先祖……”特别是在南宋,冬至节日气氛比过年更浓,因而有肥冬瘦年之说法。元、明、清各朝都以冬至和元旦并重,百官放假数日,并进表朝贺。后来历法有了改变,不再以冬至为岁首,但仍称冬至亚岁。然而老百姓习惯做冬至节的习俗却没有因此而改变。由上可见,由汉及清,从官方礼仪来讲,说冬至是亚岁,乃至大过年,绝非虚话。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周朝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岁首之传统的承袭,因冬至日总在十一月初一前后。此外,也与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观念有关,如蔡邕《独断》中的解释:至,阳气生,君道长,故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cb63d128ea81c758f57851.html

《冬至祭祖惭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