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陶渊明) 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9-10-26 13:04: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移居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的整体基调。

2. 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过程】

一、齐声朗读

移居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译文

1.注释

兹役:移居搬家。

南村:各家对“南村”的解释不同,丁福保认为在浔阳城(今江西九江)下(见《陶渊明诗笺注》)。

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好。

素心人:指心性纯洁善良的人。

数:屡。

晨夕:朝夕相见。这两句是说听说南村有很多朴素的人,自己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

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

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

兹役:这种活动,指移居。

从兹役:顺从心愿。这两句是说多年来怀有移居南村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蔽庐:破旧的房屋。何必广:何须求宽大。

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

取足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

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

抗:同亢,高的意思。

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

在昔:指往事。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析:剖析文义。

2.翻译

早想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

知道这里住着不少心地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

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三、赏文

诗中谓新居虽然破旧低矮,但南村多有心地淡泊之人,因此颇以能和他们共度晨夕、谈古论今为乐。

第一首写移居求友的初衷,邻里过往的快乐。吟味全诗,每四句是一个层次。

前四句:“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追溯往事,以“昔”字领起,将移居和求友联系起来,因事见意,重在“乐”字。古人迷信,移居选宅先卜算,问凶吉,宅地吉利才移居,凶险则不移居。但也有如古谚所云:“非宅是卜,惟邻是卜。”(《左传·昭公三年》)移居者不在乎宅地之吉凶,而在乎邻里之善恶。诗人用其意,表明自己早就向往南村,卜宅不为风水吉利,而为求友共乐。三、四两句,补足卜居的心情。诗人听说南村多有本心质素的人,很愿意和他们一同度日,共处晨夕。陶渊明生活在“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感士不遇赋》)的时代,对充满虚伪、机诈、钻营、倾轧的社会风气痛心疾首,却又无力拨乱反正,只能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躬耕自给。卜居求友,不趋炎附势,不祈福求显,唯择善者为邻,正是诗人清高情志和内在人格的表现。

中间四句:“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由卜居初衷写到如愿移居,是诗意的转折和深化。兹役,指移居搬家这件事。“弊庐”,破旧的房屋,这里指简陋的新居。诗人再次表明,说移居南村的愿望早就有了,终于实现的时候。其欣欣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又说,只要有好邻居,好朋友,房子小一点不要紧,只要能遮蔽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以了,不必一定求其宽敞。不求华堂广厦,唯求邻里共度晨夕,弊庐虽小,乐在其中,诗人旷达不群的胸襟,物外之乐的情趣不言而喻。在对住房的追求上,古往今来,不少有识之士都表现出高远的精神境界。孔子打算到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居住,有人对他说:那地方太简陋,孔子答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杜甫流寓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愁苦中仍然热切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表现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刘禹锡为陋室作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其鄙视官场的卑污与腐败,追求高洁的品德与志趣,在审美气质上,和陶渊明这首诗有相通的一面。

最后四句:“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具体描写得友之乐。邻曲,即邻居。在义熙七年(411年)所作《与殷晋安别》诗中,诗人说:“去年家南里,薄作少时邻。”可知殷晋安(即前所说殷景仁)当时曾与诗人为邻。诗中所说的友人,多是读书人,交谈的内容自然不同于和农民“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限于农事(见《归园田居》),而带着读书人的特点和爱好。他们一起回忆往事,无拘无束,毫无保留地交心,他们一起欣赏奇文,共同分析疑难的文义,畅游学海,追求精神上的交流。诗人创作《移居二首》时,正值四十六、七岁的中年时代。这是人生在各方面均臻成熟的时期。中年的妙趣和魅力,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而且也愿意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和读陶渊明归田以后其它作品一样,《移居二首》给人的感受是鲜明而强烈的:诗人厌恶黑暗污浊的社会,鄙视丑恶虚伪的官场,但他并不厌弃人生。在对农村田园、亲人朋友的真挚爱恋中,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生命的归宿,心灵的慰安和休息。高蹈、洒脱而又热爱人生,恋念人生,独特而亲切的情调,情趣与理趣共辉,陶渊明其人其诗的魅力,首先来自对人生与自然的诗意般的热爱和把握。

四、巩固练习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_________

古体诗或(五言古诗)

2.诗人移居目的是__________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或:为了与“素心人”朝夕相处。

3.简析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意思是房子不一定要宽敞,只要能遮蔽床席就行了。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情怀与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一定要有结合原诗词句进行分析的过程,所举诗句能表现主要思想情感,并能自圆其说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e8364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2.html

《移居(陶渊明) 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