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舍弟宗一》赏析

发布时间:2013-04-14 17:43: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别舍弟宗一》赏析

诗歌原文: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诗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苏轼在其《评韩柳诗》中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中也称“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足见柳宗元诗文成就之高。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什么题材的诗歌,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高超的艺术价值。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本诗文《别舍弟宗一》为叙事抒情诗,兼具其叙事诗、抒情诗两种特色。

本诗歌是一首送别诗,写在唐元和十一年春,因柳宗元的堂弟柳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兄弟离别之时而作此诗。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一表与舍弟离别亲情,二抒发诗人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歌平仄分析: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本诗歌为典型的七言律诗,平仄符合规则。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an”韵,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诗是首句用韵的。

诗文开篇点题,点明别离场景,描叙兄弟惜别之情。“零落残魂”说诗人内心因长期的贬谪生活而备受折磨,已成“残魂”,如今这副“残魂”又要与舍弟离别,更是加倍黯然神伤。“双垂别泪越江边”: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离别之情、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南朝江淹《别赋》中说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而本诗的“倍黯然”三字,写作者的感伤实比江赋这二句还要更进一层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催人泪下。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意为只身远谪,离开乡国迢迢数千里,在贬窜蛮荒的十二年中,很多次都挣扎在濒临死亡的境遇。两诗句排比、铺陈,对仗工整。作者自永贞革新失败,不断遭受打击、迫害,先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离京城长安约六千里,前后被贬僻荒正好十二个年头。这里似乎只是对诗人自身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而实际上,“一身”,形象地说明诗人自己身世的孤零;“万死”,沉痛地诉说了他的遭遇十分惊险,且危险的次数多。虽是夸张语义,但的确表明诗人自己的悲凉处境;“去国六千里”,展示了离开京城的遥远路程;“ 投荒十二年”,表明了被贬僻荒的漫长岁月。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

诗歌颈联是景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运用比兴手法把兄弟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以自然现象影射自己处境恶劣。“洞庭春尽水如天”,诗人试想着远行之人多是往风光天气地理优越的地方去,春天已过的洞庭湖,水阔天长,至此想到兄弟二人山川阻隔,已是很难相见了。这两句运用对偶手法,一句写山,一句写水,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二人在去留离别间黯然神伤的两种不同境地,由景及情,烘托出了恼人的离情别恨。

诗的尾联说离别后两地相处,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地区的烟树。“烟”字表现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尽情地发挥了赠别题材的特点,诗人把自己被逐后的生活感受,融合在对舍弟宗一的惜别之情中,诗中渗透着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全诗用词精炼,又富感情色彩。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二者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其中三、四句写得尤为沉痛,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注:

柳宗元资料参考书目:《柳宗元简论》 吴文治 中华书局197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afab1f2aef8941ea66e0502.html

《《别舍弟宗一》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