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322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
作者:张志娟 秦东方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第06
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加以强调。在多元文化格局的形势中,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动摇,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如何应对西方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文化观念的挑战,有赖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自我教育等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文化选择能力和文化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推进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的鲜活力量,既是一种提升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和时效性的理性态度,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6-0126-05 文化,不仅是社会道德的核心要素,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学启蒙思想、唤醒人格和震撼心灵的源泉所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历史任务,并以此全面提升国民素质。这也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梅贻琦先生曾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与大师的灵魂均在乎有精神、有文化。大学文化的根本特性在于其先进性和引领性;大学不仅是传承与创造优秀文化的主要阵地,更是整个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引领者。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优秀人才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与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育而非制,其根本在于弘扬与传承文化的同时,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意识,使之在了解自身文化的基础上,自觉地从世界文明史的高度来认识中国、认识世界,并主动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一、概念区分及其关系 1.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最早由学者费孝通先生于 1997年首次提出。先生指出,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取向;文化自觉不带有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它不是复旧,也不是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这一阐述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来看,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达到文化自觉,才有可能有效避免文化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突,实现真正的文化融合;第二个层面是微观层面,就个体而言,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只有培养自身的文化自觉意识,才能正确认知自身所处的文化,才能辩证理解其他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选择能力和文化素质。简言之,文化自觉可以理解为是个人与整个民族在文化上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构建。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文化自信可以概括为个体、民族或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信任与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来源于历史深处,其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以及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2] 2.二者间关系及其意义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有着本质上的联系,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有了文化自觉,对自己、对文化有所认识和觉悟,才会树立正确的观点、态度和自信心,才会朝着目标迈进;有了文化自信,必然会更加警醒、更具力量,并自觉自愿地朝着奋斗目标前进。因此,有了文化自觉,便能不断积累与树立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更加激发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
在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大学生乃至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具有三个层面的内涵及意义:一是认同与传承,即要自觉继承和维护民族的优秀历史和传统,并使之延续和发扬光大;二是借鉴与扬弃,即从国家民族实际出发,对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加以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己所用;三是反思与创造,即在反思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敢于实践,推进文化创新和繁荣。在这一不断递进的文化认识、反思与发展创新的过程循环中,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互相作用,共同成就文化建设的新高度。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缺失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与环境之下,由于多重原因,大学生受各种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各种观点、观念与思想大量涌现,其中,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和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先进的文化与落后的文化相互碰撞,对主流文化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导致当代大学生在文化信仰上迷茫和无所适从。 1.原因分析
首先,从自身而言,一直以来,特色鲜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也是中国人道德修养、行为方式的基础准则。然而,现今的大学生由于自身修养和教育功能的部分缺失,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文化底蕴的不足。例如一些大学生答不出什么是四书五经。这种无知进而造成了大学生的文化情感缺失,而文化情感是文化自觉自信的感情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础,少了情感支撑的大学生,就不能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便会对民族文化缺乏应有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其次,外界的影响是造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伴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的全球化和自由化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造就了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多元化。同时,中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期,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结构性矛盾已经暴露出来。高速的经济增长在给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相应的精神安慰和提升。在此环境下,知识和教育的商品性逐渐被个人和社会所接受,同时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在不断消解,加之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面对着多种文化形态,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社会文化,既有资产阶级文化,又有无产阶级文化;既有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又有文化折衷主义和文化实用主义。这种客观上、思想上、价值观上的混乱和文化建设的相对薄弱,最终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盲目追随、道德行为的失范和基本礼仪的缺失。进而,价值取向上的偏颇会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弱化,重个人价值而轻社会价值。部分大学生一味追求和夸大自我价值,不能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更不会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维护社会利益;在权利与义务上也会首先想到满足个人利益而非履行义务。社会责任感缺失还会造成理想信念的缺失,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不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更谈不上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 2.具体表现
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的缺失,首先表现为对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认同感低。文化多元化在客观上形成了不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空间,并且在伴随着全球化步伐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中影响深刻。在这一新的多元文化形态中,外来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良莠不齐,使得部分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淡忘和陌生,更乐于接受外来文化;而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文化渗透与行为方式,更是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之对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和既有社会道德伦理规范产生怀疑和动摇。同时,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价值观念方面发生动摇,出现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对社会主导价值和信仰抱有或多或少的游离态度,诸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受到扭曲、侵蚀和消磨。总体来说,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层,缺乏主观能动性,文化意识相对淡薄,认识与行动没有达到内在统一。这一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和深思,如何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方面存在盲点的情况下,找到有效的途径,帮助、引导学生树立对传统和主流文化的精神认同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路向不清晰。可以看到,大学生热衷于西方文化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复活节等,而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记不清楚;部分大学生将西方的价值观奉为圭臬,在心理上体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推崇,在行为上表现为对各种来自西方的行为方式的追随和效仿,在生活方式上表现出对西方生活方式的模仿和全盘接受。这种文化入侵,已经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价值观的困惑,引发了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路向的模糊,形成了道德和精神生活的无根综合症,严重的甚至还会诱发道德冲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个具体表现是缺乏主体文化参与的积极性。新时期的大学校园承载了多种文化元素,这些不同的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目前,虽然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所覆盖的学生范围还不够广泛,多数没有参加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学生对此还较为消极。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个性特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环境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觉自信的关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基础上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培育与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则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新向度。其内在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容的同源性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容源自于数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思想、新风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则是通过传承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来提升人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皆源于民族传统文化。
2)内涵的差异性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内涵上的差异性,前者具有更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一切的文明成果都可以涵盖其中,强调以文化熏染和提升人们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气质;而后者只是文化大系统当中的子系统之一,强调文化的选择性,是带有规范性、目的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3)功能的契合性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旨在以文化人引导大学生用文化的眼光认识和把握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责任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功能、管理功能之外还具有文化功能,旨在以德育人,用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塑造自我。二者的指向都是人,其核心均在于价值观教育。
4)内在的辩证性 首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借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平台和阵地;其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自信,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实践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最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支撑。
2.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基于上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的基础;反之,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自信,也会相应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此,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时代使命。 高校作为思想的前沿阵地,是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场所。如何在各种思想价值论调中确立主流论调,是高校必须认真面对和科学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增强其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一方面能够让大学生真切体悟到民族文化精髓,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文化修养和文化追求,增强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使其成为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践行者。以培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领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够助推大学文化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助推大学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阵地,助推大学生成为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 四、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研究
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源于大学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当代中国的大学,应当摆脱纯粹的功利性和工具性的困扰,在走出象牙塔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牢记其民族的使命、文化的重任,自觉地认识、领悟和把握自身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主流文化导向,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多元价值的核心和灵魂,主流文化导向是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位置和主流文化的正确导向;进而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坚守主流文化,传播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鲜活成果为题材,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内容,及时解答并解决广大学生关心的现实热点话题和思想困惑,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具体的实践中,首先要洞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即马克思主义,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当前我党的重要理论思想,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要明晰主流文化的导向,正确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最后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主流文化导向精髓的基础上,将其理想信念与之相结合,将理想落地,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需要主体意识,如果缺乏主体意识,民族的灵魂就没有立足点。只有确立了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才能够去跟其他的文化交流、对话,才能够去向别人学习和吸收。当前,正是因为大学生群体自身的主体文化意识不够坚定,或者不够明确,所以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就十分盲目,进而对民族传统文化抱有诸多不确定态度。所谓主体意识,具体体现为对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信。
中华民族拥有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既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追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之道,也有精忠报国的爱国爱民信念。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中,应在内容上加大弘扬传统文化的力度,通过多级课堂教育和多种活动让广大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基本历史、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在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认知基础上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
3.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认知,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心理状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是令其主体能够在文化理性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这建立在个体对自身所处文化环境的正确认知之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认知的有效途径,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多元中寻根,并在此基础上巩固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的先进性、统一性,进而形成正确的文化鉴别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首先,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这旨在引导大学生在面对文化冲突时,要保持基本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和自我文化保护意识,形成对文化的基本区分和鉴别能力,清楚什么是先进的、优秀的文化,什么是腐朽的、堕落的文化。文化鉴别能力是大学生提防文化霸权主义,反对文化侵略的有力武器,也是进行正确文化选择的前提。其次,文化鉴别能力是文化认同的前提,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文化鉴别能力,明确不同文化的优劣,才会做出认同选择。文化认同是个人文化身份和文化归属感的确定,是对本国文化的热爱、接纳与拥护,其核心是对本国基本价值的认同。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其终极目标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与认同感,应及时把握校内、国内、国际文化流行的特点与趋势,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合理排解大学生文化生活中的困惑思想与焦虑情绪,引导大学生的文化行为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做出正确的文化鉴别与选择。
4.打造校园文化,促进文化融合、鼓励文化创新
大学是孕育和创造新知识的摇篮,应当坚持文化创新,深刻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自觉成为传承文化的高地和创新文化的孵化器,成为先进文化的真正发源地。大学还是实现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的融合,培育有文化素养的优秀科学人才的前沿阵地,应当重视大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中做到相得益彰。文化在大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的融合与创新,是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双轮驱动力,能够使大学生在融合思想中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感知文化,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但在具体实践中,文化融合与文化创新需要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校园文化作为支撑。因此,打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促进文化融合与文化创新的前提,也是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它主要寓意于学校各种文体活动中,并通过这些文体活动的开展,传承和发展大学的文化底蕴,培育和展现校园的青春活力。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课,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打造校园文化,应当在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优秀成果,联系学校和学生自身实际与特点,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使校园文化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保持活力。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文化实践活动的比重,相对提高文化实践活动的学分;在专业课教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采取第二、三课堂的形式,引导大学生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研与实践等,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投身于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道德情境;或是结合传统节日及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纪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在总体上做到既使校园文化不断葆有生机,也最终成就了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 5.建设优质网络文化载体和资源
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网络对大学育人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环境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和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外来文化因素的冲击和影响,而这种信息大都源自互联网。因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打造网络化平台,需要建设优质的网络文化载体和文化资源,借助并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吸引青年学生,通过网络开展教育及活动,培育并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通过建设优质的网络文化载体和资源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首先要加强学校网站的功能建设。在校园网上应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流价值观等的宣传,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活动策划,为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培养创造适宜的网络空间。其次,将网络论坛、博客、微博或QQ群打造成校园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这些新的社交网络手段具有原创性、便捷性、时效性等诸多优点,能够使大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表达出其内心的真实感受。另外,在打造网络文化载体和资源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做好信息监管工作,保证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深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在合适的时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全民族要具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首先要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大学要具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使每个师生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生应当率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导向的自觉坚守者,率先成为先进文化和社会公德的自觉维护者,率先成为修养境界和诚信道德的自觉践行者。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实践并逐步实现对每个大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使文化的核心地位体现在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方能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扎根于坚实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真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22. [2] 启瑄.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J].红旗文稿,20125):4-8. [3] 邱伟光.学校德育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122):4-6. [4] 戴国立.文化视野下大学生德育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3):101-102. [5] 苏红,章建石.高等教育公共性的消解与高校的文化自觉[J].江苏高教,20051):10-13. [6] 李雄鹰.论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J].文化学刊,201211):33-37. [7] 朱坚强,房华强.文化自觉理念下高校德育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41-44. [8] 赵帅.新时代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呼吁精英文化的回归[J].陕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6. [9] 姜丽.以文化自觉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前沿,201217):26-28. [10] 高文兵.文化自觉自信的当代价值与大学的新担当[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6-9. [11] 熊晓梅.文化自觉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27-28. [12] 卓敏.文化自觉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 [13] 沈威,姜国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01-104. [14] 梅萍.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102-105. [责任编辑:庞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5b0821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4.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