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29 04:11: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显微镜下的大明》观后感
我虽然不喜欢明朝,但却很喜欢明朝的历史。因为大明历经二百六十七年,奇案频发,恶战不绝。生活在明朝的人信息量一定很大,不会觉得无聊。但是《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去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宫闱秘闻、修罗战场之上,只是在明朝遗留下来的地方志、档案文书里发掘出了5个与历史进程来说微不足道的小案子。而这几个小案子却精巧地折射出了大明社会的风貌。作者马伯庸(江湖人称马亲王)一双妙笔竟有四两拨千斤之绝技,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书中5个案子虽小,却禁得起咂摸,滋滋有味。我仅举一例:在明朝,是通过统计人口数量、评估家庭财富来确定每家每户应交捐税的。富者多交、贫者少纳,这本来很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富人多是士族豪绅,势力盘根错节,自然有利用特权、篡改档案、逃避税收的冲动。这其实是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对决,然后苦的确实老百姓,因为豪绅偷逃的赋税自然是落在了百姓身上,而政府为了监督约束地方,设计了各种繁复的规章制度,这产生的中间成本层层摊派,还是落到了百姓头上,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到了明晚期,这些规章制度甚至被特权阶层利用成了盘剥百姓的工具。
比如明朝记录各地人口、财富用以收税的档案叫做黄册,黄册每10年更新一次,地方与中央各执一本,中央手中的黄册储存于南京城外的玄武湖江心岛上,戒备森严以防地方擅自篡改记录,偷税漏税。为了保管汗牛充栋的档案,需要诸多人力物力,但是朝廷却不给黄册库拨款,因为朝廷官员也是地主士绅,要交税,天然反感黄册库。于是黄册库成了清水衙门,苦不堪言。万历年间,黄册库却突然飞黄腾达了,不但有钱维系自身运营,还有余款支援其他部门,看似一片欣欣向荣。黄册库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就是挑毛病。当时有一位天才的黄册库主管给皇帝上书,建议地方送来的黄册一旦出现错误,黄册库检查出来要对报送的地方官员进行罚款,这样既解决了经费问题,不用皇帝出一份钱,又帮助

皇帝惩罚了办差不细致、工作态度不严谨的官员,一举两得。皇帝自然应允。但是我们细想,官员的罚款肯定不是自己承担而是向下层层摊牌,最终落在百姓头上,而各层管理还可以从中截留,中饱私囊。到了明中后期的嘉靖年间,官员更是故意给百姓设下陷阱,让百姓报错信息,等黄册出现错误再向百姓罚款,地方官府与黄册库分食罚款,甚至来往文书中公开约定3:7分成。公权力的滥用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那么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就不难想象了。
今天我们回看历史,史书记载上着明朝历经二百六十七年。但是我想在黄册库上下官吏忙着敛财时,明朝就已经灭亡了,因为此时的朝廷已经丧失了政府机构的功能,整个社会表面上看烈火烹油、锣鼓喧天,其实是崩塌前的繁荣,饮鸩止渴罢了。其后的土木堡之变、萨尔浒惨败、李自成攻陷北京等一系列标志性战役,都不过是帝国的残影罢了。所谓“以史为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前朝旧事对于今天的中国依然有警示意义。
明亡清兴,也许真是历史大势,避免不了。有明一朝,才子佳人辈出、妙手佳句频现,但“苟利国家天下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气冲牛斗之句,终究出自清人之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bbe04a852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3.html

《《显微镜下的大明》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