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9-09-24 04:25: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归园田居》(其一)课堂教学实录1

一、导入新课:

  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千万富翁,叱咤商界多年,有一天,你累了,你关掉手机和电脑,离开办公室,带着至亲去“隐居”,请问此时你最大的追求是什么?你如何设计自己的隐居生活?

  生:我会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去放松身心,享受清净。

  生:如果我是那个千万富翁,我要到郊外买个农庄,过一种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再也不想回到尔虞我诈的商场了。

  生:我想去一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把烦恼统统抛到脑后。

  师:同学们各有各的打算,那么你知道吗,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沿袭了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进入官场,在己经官场黑暗以后,他选择了归隐田园,种豆、除草……他就是——

  全体:陶渊明。

  师: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之前已经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的诗《归田园居》其三,更进一步认识这位诗人,并从中获取一些关于怎样读诗和怎样做人的启示。

  二、初读诗歌

  师:《归田园居》组诗写于诗人辞官后的第二年,共5首,课本选了其三。因为其一对其三是很好的注释,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两首诗,当然其三是重点当中的重点,要求当堂能背诵和默写。余下三首请同学们课后再去阅读和赏析。

  师: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欣赏他的朗读,一边找出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大家推荐哪位同学来读呢?

  生:×××。

  师:好!我们请×××来朗读,其余同学拿起笔,洗耳恭听!

  学生范读。

  师:非常不错!朗读水准让老师为你折服,看来同学们的选择是错不了的,现在我请其他同学来读一读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别输给×××哦!请说出你找到的相关诗句。

  生: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师:还有补充吗?

  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几句写的是田园的物质生活和环境。

  师:说的很好,别的句子还有吗?

  生:“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句也写到了田园生活的环境。

  生:还有“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读出诗的味道,体会一下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特点吧!

  学生齐声朗读。

  师:诗的味道读出来了吗?比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句,这句话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生:远处的村庄很昏暗看不清,有一缕烟从村庄中升起。

  师:那“依依”是什么意思?

  生:炊烟很轻柔、舒缓的样子。

  师:那么我们就读出它的幽远、轻柔和舒缓。再如“晨光里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早出晚归,为什么不是月照而归,而是带月而归呢?

  生:是不是作者并不觉得累,反而很轻松尽兴,有些玩而忘归呢?

  师:有道理!所以我们就应该通过“带”读出作者内心的这种感受,下面我们再读一遍诗歌,读出它的情味来!

  学生齐声朗读。

  师:好极了!读得非常棒,那么同学们感觉到陶渊明笔下田园生活的特点了吗?

  生:作者说:“晨光里荒秽,带月荷锄归”田园生活是需要劳动的、辛苦的、不过也是充实和悠闲自在的。

  生:田园生活应该是很好的,因为他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生:田园生活还是很美的,自然风光非常幽美,有榆树、柳树、桃树、梨树,在房前房后。

  师:很优美?请问是幽美,还是优美?

  生:我认为应该是幽美,因为那里不仅美,而且幽静。作者提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间”,没有官场的嘈杂,感觉非常悠闲,非常清净。

  师:的确!正如《陋室铭》中所言:无丝竹之乱耳——

  生:无案牍之劳形。

  生:老师,我觉得不见得很幽静,不是还有狗吠和鸡叫吗?

  师:这位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大家同意吗?

  生:村庄里不可能没有狗和鸡。狗吠和鸡叫应该是一件很正常得事情。

  生:我想作者可能是想用“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来衬托环境得安静。

  师:说得很有道理,正所谓“以动衬静,静更静”。如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如此这般。

  生:我还有补充,这句诗和《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很相似,给人感觉非常和谐。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陶渊明笔下归隐后的生活是平静的、充实的、质朴的、自然的、和谐的、幽美的……那么身处其中的诗人内心又是如何的呢?

  生:诗人的内心也是平静的,否则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

  生:诗人是喜欢这种生活的,他的内心是高兴的、愉快的。

  师:何以见得?

  生:因为诗中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见他的心情是愉快的。

  生:而且“久在樊笼里”这一句,我觉得从中还可以看出作者是很轻松的、悠闲的,离开官场后,陶渊明如释重负。

  生:我认为诗人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因为他说:“衣湿不足惜,但是愿无违”,衣服弄湿了也不值得可惜,诗人的愿望没有违背,换成一般的农夫,肯定会不高兴的。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我从这句话看出来的:“少无适俗,性本爱丘山”作者本来就喜欢丘山,所以在田园生活、劳动,他是愉快的。

  生:我还要补充一点,我觉得作者的内心是自由的。因为他做官的时候,不能按自己的意愿生活,现在他可以种种豆子,除除草,业余写诗歌,做自己想做的事,很自由自在。

  师:可以这样说,我们从作者的描绘中看出了宁静、自由、充实、愉快和欢喜。那么,现实的归隐生活亦如此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五柳先生传》,这是陶渊明的自传,它真实记录了陶渊明的归隐生活。

  三、深读诗歌:

  学生齐读《五柳先生传》。

  师:现实生活和诗歌中的生活有着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反差。请同学们来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生:《王柳先生传》中的陶渊明生活很贫困,常常吃不饱,家徒四壁,根本没有什么方宅草屋。

  生:陶渊明温饱都难以保证。

  生:他们的心情都很好,《王柳先生传》中的他写诗消遣,《归田园居》就是让他用来消遣的。

  师:自我消遣,打发时光?

  生:他是文人,当然喜欢写诗歌,还可以打发时间。

  生:《王柳先生传》说写诗是透露自己的志趣。

  生:我想他们的心境是相同的,刚才老师说诗中陶渊明的内心是平静的,《王柳先生传》中又说自己是坦然的,所以我认为两者的心境是相同的。

  师:理解很正确,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发出疑问,现实生活如此清贫的陶渊明,居然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对官场的留恋,反而在诗歌中隐去了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困顿,将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这是为什么呢?

  师:想知道原因的同学,让我们从陶渊明的仕途经历和诗歌中去寻找答案。一起读一读他的仕途经历和《归田园居》一、三。

  学生齐声诵读。

  师:现在你们看出所以然来了吗?

  生:是不是这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者认为做官就像在牢笼中,他一点不喜欢做官,自然就不会去留恋了。

  生:还有“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说自己做官是误落尘网,这就说明他本来不恋官,从资料上看,陶渊明做官是不快乐的,所以他才会辞官,因此他也就不会留恋官场了。

  师:不错,还有补充吗?有没有同学知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生:被羁绊的鸟留恋原来的林子,池中的鱼思念原来的池水。

  师:这句诗写出了陶渊明仕途中的内心感受,他时时留恋的怀念的是过去。同学们知道“旧林”、“池水”在哪里吗?

  生:在自然中。

  生:在丘山中。

  师:很好,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做官只是误入官网,被关樊笼,身在官场,心在旧林,心在故渊。所以他面对困顿生活时不抱怨现实,种种原因归结为一句话,写在诗歌中,你们找到了吗?

  生:但使愿无违。

  师:对!“愿”指的是爱丘山,返自然。“违”就是那一段令人失望,令人不快,令人身心俱疲的岁月。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道出了诗人的心声。理解了以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诗歌。

  学生齐读。

  师:可是我们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决,诗人为什么在诗中隐去现实的潦倒,而将田园生活写的如此美好呢?

  生:我猜这是表达诗人的一种向往吧!

  生:我从《五柳先生传中》感到陶渊明虽然贫穷但他是很洒脱的,所以他不在乎这些,他在乎的是自己的内心,他的理想,所以他把田园生活写的那么好!

  师:诗言志,古人写诗抒发自己的志向,陶渊明隐去现实的困顿、潦倒,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也是他高尚人格的体现。

  课件展示小结:

  生读: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比什么都重要。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他生来不会逢迎世俗,进入令人失望的官场违背了他的本意,是误入尘网,是被困樊笼。回归田园才是顺应本性的生活,即使生活潦倒、困顿不堪,诗人也心满意得、无比欣慰。而他的诗歌正展示了其宁静丰足的内心世界,抒发了他超凡脱俗的高远志向,更是诗人人格超越自我的文字体现。

  师:谈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诗的题目,《归田园居》中的“归”和“居”,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生七嘴八舌:归是回归、归隐,回到本来的出发点。居是居住、生活、定居的决心。

  师:由此,我们知道陶渊明的归隐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出于内心的意愿,田园生活让他疲惫、烦躁的心得到放松和平静,正如学者叶嘉莹所言——

  课件展示。

  生读: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

  师(指最后一句):而这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和伟大。

  四、拓展:

  师:陶渊明被封为一代隐宗,在他之后有许许多多的真隐士、假隐士。有人效仿陶渊明真正归隐山林,有人却因隐而仕,读书人的归隐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觅不见隐士的踪影,但人们内心深处依然有寄情山水的心情。正如我们先前提到的千万富翁,也会有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念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作家说过的话——

  课件展示。

  生读: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师:人总是在不断舍和得,舍得同时有失也有得。陶渊明舍弃了官场,舍弃了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这是需要勇气的,这是一种境界,所以他不愧为东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那么同学们,生活中的你会如何面对“舍”呢?你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得和舍体现了人生的境界,我们可以做到陶渊明得境界吗?

  生摇头、略有所思。

  师:那么带着崇敬的心情,让我们再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超脱的境界吧。

  学生齐读,然后背诵,教师检测背诵。

  五、结束本课

  师:陶诗语言朴实而直白,所以我们没有过多的去深入字词的学习,下来后,请同学们加以关注。此外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请同学说说应怎样学习诗歌?

  生:多读,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来读诗。

  生: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生:读他的更多的诗和文章,以诗读诗,以文读诗。

  生:还要利用后世评论家的学术研究来读诗。

  生:我认为还要去欣赏字词和名句。

  师:你们说得非常好。诗歌欣赏题在今年中考中将作为一种新题型出现,如何应对它呢?我想我们必须通过平时的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古诗词欣赏水平。课本中的阅读量毕竟有限,所以同学们不仅要读懂一首诗,还要通过一首作品了解作者,以及一个时期一系列的创作,以此丰富自己的积累。希望同学们通过平时的努力能在将来的角逐中厚积而薄发。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回家作业:①用散文的手法改写其三,注重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②自选一角度(如语言、意象、意境等),赏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③背诵和默写其三,朗读《归田园居》组诗。下课!

《归园田居》(其一)课堂教学实录2

师: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我们刚学习过他的《桃花源记》,谁来谈一下对陶渊明的理解?

1:东晋人,曾经不为五斗米折腰。

师:大家补充。

2:做过彭泽县令,写了五首《归园田居》。他厌恶当时黑暗的官场。

3:是山水田园诗的鼻祖,他的很多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4:还有,他好像后来的生活很苦。

师:是啊,人总是在选择中放弃,在选择中忍受的。现在大家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诗歌,弄懂基本的读音和字义好吗?

生默读,交流词义。3分钟后。

一读文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I

师:早晨的时候我们背诵了此诗,现在我们来进行正式的第一遍朗读——请同学们读出一种尴尬和一种辛苦。然后我让同学带表情和动作地朗读。

生读。2分钟后

3:老师,我来读。“种豆南山下”(平缓)“草盛豆苗稀”(两手摊开,做无奈状)。“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做劳累无奈状,劳累,语气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做无奈状,语气低下)“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甩头做无畏状)

生鼓掌

师:谁来点评生3的表现

5:基本上把握了诗歌的意思,有尴尬,有无奈。我觉得语气还不够准确。

师:哪里?

5:最后一句应该读出一种坚定的语气。

师:你来。

5:读(语气坚定)

师:谁来谈谈诗中的尴尬和辛苦?

6:辞官高高兴兴来种田,结果是草比苗旺,尴尬;每天要披星戴月地劳动,辛苦。

7:还有,草弄衣服,露水把衣服都弄湿了,很狼狈。

师:还有补充吗?(过了一会,没有)

二读文本:读出两个转折和一种执着。

生:慢慢品读

8:老师我读出了。

师:讲。

8:“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是一个转折,“但使愿无违”是第二个转折。

9:不是,这其实是一个转折,就是这些小的沾湿累的东西都不必在乎,只要自己的意愿没有违背。

2:我同意生9的说法。还有一个转折应该是在开头两句,在草比苗胜的现实情况下,陶渊明没有放弃而是早早起床,很晚才归来。

10(着急举手):老师我明白了,“一种执着”就是战胜荒芜的执着,面对困难不退缩,而是用努力战胜它。(有同学鼓掌)

11:老师,我觉得他说的不是很准确,这首诗应该是同一种执着,不可能有两种执着。记得在初一的时候你给我们将“学而第一1.1”的时候,你告诉我们很多人都解读错了,一段话不可能有几个主题,所以我认为这首诗中的两个转折应该表现的是同一个执着。

10:那你说是什么执着呢?

11:后面有个“但使愿无违”应该是作者的“愿”,结合我们对陶渊明的了解,应该是回归田园的强烈愿望。

10:那怎么理解第一个转折呢?

11:哑口无言

师:应该有个结合点吧!(学生交头接耳,没有反应)

三读文本: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

师:好,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请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

师:提示:大家先寻找可能出现画面的语句,然后认真体会交流。

生:读,然后交流。

12:老师,我找到了。(师点头默许)“道狭草木长”句。我仿佛看到了狭窄的道路两旁长满了草,一个老人在这样充满诗意的田间小路上独行。

师:嗯~(声音拉长)

4:他找的这幅图画,和开头的草荒差不多,我觉得不准确。(有同学笑)

7:我觉得应该是“带月荷锄归”句。

师:用“白描”手法概括。

7:一人,一月,一路。

师:月下散步图?

9:一锄。

师:劳动晚归图。此图有何意味?

13:温馨、和谐。

师:请同学们用“没有……,有的是……”的句式说。

6:没有劳动的艰辛,有的是月下晚归的惬意。

14:没有官场的黑暗,有的是劳动的诗意。

15:没有官场的勾心斗角,有的是劳动的快乐。

16:没有没有耕种好的遗憾,有的是对劳作的享受……\'

师:同学生说的很好,有了图画,愉悦也被你们说出来了。第一个转折理解了吗?

11:理解了。有一种对田园的渴望支撑他不怕劳苦,地荒怕什么,劳动就是了,总比在官场滚混强。(同学们大笑)

师:对,就是这种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无限向往的执着。劳动的苦中也有乐。那么,苦衷有乐本质也是苦啊,作者写劳动的辛苦的作用是什么?

17:这个简单,就是反衬官场的黑暗了。你想,这么苦的劳作作者都能苦中作乐,作者宁愿放弃官场,回归田园,不是说明官场对他这种正直的人来说更苦吗?

师:概括得好。

下面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

四读文本:读出一种朴实和一种人格

师:这里说的朴实是文风。

生读、思考。

18:这首诗歌的语言好像对面谈话,没有一点含蓄。

19:这首诗和一般诗歌最大的区别是作者没有选择什么意象来营造某种意境,都平白如话。

20:你看“草盛豆苗稀”,傻子都知道写的什么东西。

师:这点大家都能理解。不过以后大家不能这样说哟,要用专业的术语来说。现在大家来自由谈谈作者的人

21:作者宁愿选择劳苦的田园劳动,也不留在官场,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

22:作者在田园劳动中发现了生活的乐趣,表现了作者的隐逸思想。

23:作者之所以厌恶官场,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同流合污的洁身自好。

师:谁能用一句话准确概括。用“这首诗通过……表现了……”的句式

24:这首诗通过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苦中作乐,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

25:这首诗通过作者对田园生活苦中作乐的标绘,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通过对黑暗莞城的厌恶,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师:好,生25用一组排比,完美地概括了陶渊明的人格。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为诗歌解读而朗读

——《归园田居》(其三)教学思考

诗歌教学需要读,无读不诗歌。

读,往往落脚为停顿和节奏,如此一读数年,对诗歌理解益处不能提升。于是,如何读,成了诗歌读的教学的基点。本课是关于诗歌教学读的思考和实践

诗歌教学必须注意读的层次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c12b72a4b73f242336c5f74.html

《归园田居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