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

2021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6.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强、划”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召集、大臣”等3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4、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2、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3、结合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预习检测 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专家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 1 8

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也让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价值连城。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之后100多年西汉司马迁在他的著作《史记》中记载了这个故事(板书:《史记》)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解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2 8

3、出示生字、词语:读准字音指导字音、字形。随机展示图片“鼓瑟”“击缶”。指导书写“荆”注意“荆”左右结构左边的部分写短一些收一些右边的“刂”可以向下伸展一些。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同学们都读过了课文知道了课题中的“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题目是“将相和”那么之前两人之间因为什么原因不和呢?我们先来关注两个词语这是战国时期两个官职的名称谁来读一读:上大夫、上卿(指名读正音、齐读)你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两个官职谁更高吗?(上卿比上大夫级别更高相当于宰相。)
2.课文围绕着“将相和”讲了三个小故事下面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每个小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试着找出关键词概括小标题。(学生交流)『puxuewang.』
(1)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用小标题概括——完璧归赵看老师把这个词语写到黑板上(板书:完璧归赵)“璧”其实就是一种玉器所以是——玉字底。在这个故事里的这块璧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璧它是无价之宝——和氏璧。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渑池是一个地名。在这段课文中还有这几个词语比较难读谁来试试——鼓瑟 侮辱 拒绝
击缶;(指名读正音、齐读)第二 3 8

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渑池之会(板书:渑池之会或渑池立功)
(3)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用小标题概括——负荆请罪。理解“负”(背着)(板书:负荆请罪)
(4)这三个小故事合起来就是“将相和”。请大家把这3小标题端端正正地写在相应的故事旁边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字与字之间的相互关照写整齐写美观。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交流师小结。 (起因——发展——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将”指的是谁?“相”指的是谁? 2、《将相和》一课由哪三个小故事构成? 二、深入阅读感知人物 过渡: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和那在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不和的那段话。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了说说廉颇是什么样的人?蔺相如又是什么样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4 8

那蔺相如是不是只靠一张嘴就会耍嘴皮子呢?我们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能告诉大家用什么方法学?(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2、讨论、交流、整理:
(1)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2)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3)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3、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5 8

4、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 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6、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2)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学生自主学习“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
(1)学生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前后桌四人为小组进行学习。 (2)组织交流学习情况。 (3)小练习:
师:廉将军为什么口口声声表示不服蔺相如可最后为什么又负荆请罪了呢? 结合插图想象廉颇背着精挑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会说些什么?蔺相如又会怎么说?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言行写生动具体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 三、总结: 最终蔺相如完璧归赵“完”是完好无损那完好无损的只有和氏璧吗?
6 8

(引导学生回答)『p_eAgcom』 除了和氏璧还有蔺相如自己更为重要的还有赵国的尊严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勇敢机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被封为上大夫。经过渑池会见和负荆请罪最终促成了将相和这一家喻户晓的大故事。本篇课文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阅读去体会其中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四、作业设计 1.小练笔:请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语把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件事简写成100字左右的小故事。 2.搜集历史故事进行阅读。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一篇叙事性课文。这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让学生体会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提出的问题是:蔺相如和廉颇为什么不和?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层层展开学习。他们从故事的发展中知道这两员大将之所以不和的最终原因是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那蔺相如又是怎么“爬到”廉颇的头上呢?学生通过阅读很快会找到结果:是因为蔺相如聪明机智以国家利益为重帮楚王解了围。 7 8

长文短教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实践最终用最短的时间上好较长的课文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8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c63973d50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c8.html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