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4 01:01: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本书目录】送兄(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希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与哥哥分别的路上,天上的乌云刚刚升起,送别的路亭边,树叶凋零。所叹的是,人和大雁不同,不能一起分向远方,我和哥哥只好分离了。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页脚.

..
咏风(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野望(王绩)咏鹅(骆宾王)易水送别(骆宾王)风(峤)中秋月(峤)正月十五夜(味道)送社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山中(王勃)从军行(炯)渡汉江(宋之问)登幽州台歌(子昂)咏柳(贺知章)回乡偶书(贺知章)回乡偶书(贺知章)幽州夜饮(说)送梁六自洞庭山(说)边词(敬忠)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九龄)望月怀远(九龄)照镜见白发(九龄)登鹤雀楼(王之涣)词(王之涣)望洞庭湖赠丞相(孟浩然)过故人庄(孟浩然)送朱大入(孟浩然)春晓(孟浩然)宿建德江(孟浩然)渡问舟中人(孟浩然)从军行(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从军行(王昌龄)出塞(王昌龄)采莲曲(王昌龄)闺怨(王昌龄)卢溪别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送柴侍御(王昌龄)页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c92daf9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a.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