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汉字趣味小故事

发布时间:2018-11-23 16:25: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些汉字趣味小故事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汉字趣味小故事,希望你喜欢。

  一些汉字趣味小故事篇一  有一次苏东坡去金山寺看望佛印和尚,步近禅房便闻到一股酒肉香味。原来,佛印不戒酒肉,性情放荡不羁,诙谐幽默。这天,他把一条黑狗杀掉了,静悄悄地躲在房里前低斟浅酌,大嚼其狗肉。正当吃得起劲,一听到苏东坡的叫声,便慌忙把酒肉藏了起来。苏东坡早看清楚,却佯作不知,想和他开个玩笑。便对佛印说:我今天写了一首诗,有两个字一时想不起来是怎样写的,所以特来请大师指点。佛印说:不敢,不敢!请问是哪两字?东坡说:一个是‘犬’字,一个是‘吠’字。佛印哈哈大笑说:学士,你真会寻开心,小僧以为是什么疑难字,这个‘犬’字的写法是‘一人一点’嘛!东坡又问:那么‘吠’字呢?佛印回答道;犬字旁边加个‘口’就是‘吠’了!苏东坡听罢也哈哈大笑说:既然如此,那你快把藏起来的酒与肉端出来,一人一点,加上我这一口来吃吧!说罢,两个朋友不由相视而笑。

  有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里吃饭,桌上摆上了一大盘香喷喷的鲜鱼,他拿起筷子刚要吃,忽然发现佛印和尚来了,心想:好个赶饭和尚,口福倒不浅。上次你把狗肉藏起来,亏我妙语出唇,方逼出你的狗肉,这回我也要难难你。于是,赶忙把鱼藏在书架上头。佛印在门外早看见了苏东坡的藏鱼举动,也佯装不知。苏东坡笑嘻嘻地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念经,到舍间何事?佛印一本正经地说:有一个字不会写,特来求教。”“但不知何字?苏东坡问。就是贵姓‘苏’字。佛印答道。苏东坡一听,便知佛印要开玩笑,但却装着认真的样子说:(苏的繁体字)字是上边一个草字头,下边左面一个‘鱼’,右面一个‘禾’。佛印假装糊涂地问‘鱼’放在右面,‘禾’放在左面,行吗?苏东坡说:这也行。佛印接着说:‘鱼’放在上面呢?苏东坡忙道:那有这样的放法,当然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既然‘鱼’放在上面不行,那就赶快拿下来一起吃吧!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中了佛印和尚的圈套,笑着把鲜鱼端了下来,与老朋友同进午餐。

  符号表示意思的指事字并不是万能的,有时表达得很不清楚。于是我们聪明的祖先又想出了一个造字的办法:会意。以上这则文史故事,实际上是拿会意字相互开得玩笑,会意字是另一种造字方法。用符号表示指事字,有时表达得不清楚,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他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这种造字办法叫会意。许多会意字是很有趣的,透射出先民们丰富联想和率真的态度。这也是后世文人墨客以字作游戏的基础。

  会意字如何会意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通常是抽象的意义。例如:把合在一起造成一个光明的,把合在一起造成一个鸟叫的,把”“”“三个字合在一起造成了一个解剖的字。

  有些会意字的字素,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字,倒像个符号,其实是个古字的变形,现在我们叫它偏旁或部首。例如字上半部分古时写的是屋子的象形。下边的就是猪,那时候,人和猪常住在一个屋子里,所以有猪的地方就常有人家。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的,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交叉错综,这就是会意的方法所以高产、会意字所以多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原因。拿说:可以组合为从、众等,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伐、戍、付、伍等;可以组合为林、森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析、相、采、困等。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的会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意义。

  有些会意字,其造字之意颇能反映古人的某些概念,如盗,上半部分表示张口流出口水之意。下部分是,皿指盛食物的器皿。即古代之偷。如何用文字来表示偷的意思?古人用次、皿二字来表示:好吃的东西是偷的对象,这是一种颇为特殊的联想,由此亦见古人造字时表情达意,十分大胆率真,也颇具幽默感。在用字的时候,偷的对象自然不可能有固定的范围了。会意字有两类,一类是异体会意,另一类是同体会意。异体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例如:莫、盥、典、鸣、休、焚、取、伐、跌、忐、忑等字;同体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例如;林、森、晶、舜、颓、双、多、哥、从、比、赫、棘、众、磊等字。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素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组成;三个组成;三个组成;三个组成;三个组成;三个组成;三个组成等。

  有些会意字很难理解。据说,苏东坡就问过当时喜欢分析汉字的政治家和文学王安石。苏说:牛又粗又大,走路很慢,为什么用三条牛来表示快跑的?鹿又细又高,跑起来很快,为什么用三个鹿来表示粗大的?这两个字调换一下不更合理吗?问王安石张口结舌,答不出来。

  一些汉字趣味小故事篇二  《红楼梦》里贾宝玉吟过一首描写竹子的诗,其中两句是:竿竿清欲滴,个个绿生凉。后人修订翻印时曾将个个字改掉,有人对此提出非议,意见是说个个多么像清翠欲滴的竹叶啊,触字生景,为什么要改呢!

  象形字为数不多,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由于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渐进的,十分有趣的是,至今许多汉字还留有象形的尾,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鲁迅先生说,汉字的基础是象形。象形字就是画物像它的形状,以此形状表达它的含义。字相比,正好切去鸟头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横。画鸟不点睛,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古人在造字时,对于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征。乌通体黑色(颈下有一些白羽毛的,古人称鸦)。乌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颜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了。所以字点睛,则不见其睛。

  据说在南北朝时,有一位画家张僧繇,在墙上画了四条龙,后来经人多番要求,给其中两条画了眼睛,这两条龙便腾飞升天了。成语画龙点睛即来源于此。字耐人寻味,恰在这不点睛上。以上所述虽然是两件事,但道理是一样的。据说,小乌雏出生后,其母要喂养它六十天,待羽毛丰满可以独立觅食时,它要叼食六十天报养其母。这叫反哺。因此乌在古诗文中成为孝道的象征。在传说中也有许多与它有关的。浙江省有个义乌县(现为义乌市),在汉代称乌伤县。相传有个叫颜乌的孝子,当父亲去世后,独个儿一筐一筐地背来黄土,为父亲垒坟。这时群乌也赶来相助。试想乌的嘴能叼多少土呢?结果乌的嘴都受了伤。人们便将这个县取名为乌伤。到唐武德年间,改为义乌县,名字显得更为典雅含蓄。

  乌是一种喜欢群居的鸟类,它们在田野中生活。有这样的一故事:春秋时代郑国和楚国交战,楚国在夜里偷偷撤了兵,故意留下军帐没有拆除,以便迷惑郑军。郑国并不了解楚军的底细。这时郑军中有个士兵远远了望一下,便肯定地说:楚军撤走了。别人问他:楚国的军帐尚在,何以见得楚军退走了?(当时没有望远镜,肉眼是无法看清楚的。)他说:楚军帐幕上落满了乌鸦,如军队尚在,是不可能有这种现象的。由此可见,古人对乌的生活习性是观察得何等细微。

  汉字里象形字不多。《说文解字》里象形字只有364个。汉代以后,一千多年来只造了伞、凹、凸等少数几个象形字,现在已不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象形字为数不多,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例如企、伐、侄、俭、仙等字的构字成分,财、购、贸、狈、败等字的构字成分,驴、驮、驾、妈、骂等字的构字成分。因此,从字源上了解象形字的形、义、音,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一大批现代通用汉字的字义和读音。

  经过长期变化,很多象形字都变得不象形了,可是,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还没有发生文字体系的大变动。在同一文字体系中,字形的变化是渐进的。因此至今有些汉字还留着一条象形的尾巴,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影子来,例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云、电、雨、伞、门等。

  前边谈的象形字是就字的来源来说的。有些字不管它的来源,单就它现在的字形来说,也有很强的象形性。例如,不管东汉许慎说什么打竹板奏乐使人笑得直不起腰(夭)来也好,也不管宋朝苏东坡说什么用竹子打犬不可理解也好,人们越端详它越觉得它喜眉笑脸的。字,不管有人说它是犬的叫声像人哭也好,人们越端详它越觉得它像个顽童在张口大哭。新兴汉字乒乓,不但像声,而且像形。后起汉字不是很像一只手用力往外扔东西吗?简化字不是很像横扫落叶的狂飙吗?字不是很像人们张口喜乐的样子吗?

  古老的象形字是一种表形的文字。象物之形,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不说抽象的意义无形可象,就是具体的东西,也不是都可以象形出来的。用这种方法构造汉字没法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汉字由表形向表意发展,于是指事字和会意字应运而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017e3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6.html

《一些汉字趣味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