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古诗词鉴赏

一、分析把握诗歌的形象(意象)
把诗词里的意象全部找出来,然后用“意象堆积”的方式,把它们堆积起来,构成一个画面,然后确定诗词的感情基调和风格。
有一些意象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传统的审美心理,如杨柳——它表离情别恨或柔情;木叶——它表惆怅落寞的心境;黄昏——它象征时光流逝,惆怅幽思,对青春的惜怀;“依阑干”——女子的等待、寂寞之情;松——往往寓含坚贞;竹——往往寄寓节操等。做好鉴赏形象的工作:
第一,了解诗词中写了什么样的形象,弄清其字面意义;第二,分析形象的特点;
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涵的哲理。这些工作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在答
形象鉴赏题型时的答题思路和答题要点,把握这些要点以后,在鉴赏诗词形象的方向和途径上就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失误。
例如王勃的〈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问:诗人笔下的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试作具体说明。如何答此题呢?分析的形象,既要抓住有情这样一些直抒其意的字眼,又要善于从诗人的描写文字中去领悟概括,再根据答题要点写出答案:诗人笔下的是个不知疲倦、不辞辛苦的奉献者和有情人的形象。她使山林清爽,它驱散烟霾,卷走云雾,并且在日落山静的时候,为人们吹响松涛,奏起大自然的乐章,它就像一个节操高洁、人情通达的精灵。
二、古诗词的表达技巧。(一)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
①烘托。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②象征。如陆游〈咏梅〉,诗人以梅花自喻,表现他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荣的傲骨。
③渲染。如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④虚实相生。如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⑤动静相衬。如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如贾至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伥长。又如杜甫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⑦点面、抑扬、正侧面结合。
⑧白描。如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附: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
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类比、衬托、铺垫、以小见大、详略、倒叙、插叙等。
(二)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1


①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如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③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④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如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⑤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⑥对比: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或今昔的变化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⑦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反问:加强语气。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鉴赏这种题型答题时要注意三要点:
一是要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二是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三是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如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一)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问:这首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赏析其表达的内容和效果。对于此题考生们就可根据熟悉的表达技巧知识和答题要点回答了:先回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接着分析小白长红越女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南园中的那些或小或长、或白或红的花朵,比喻为越地美女的面颊,把花的娇艳乃至精神都写出来了。嫁与春风不用媒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日暮落花无奈而又悲惨的结局,含有惋惜之情。
三、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1山水田园诗。
通过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表达思想感情。往往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者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还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等等。如王维〈山居秋暝〉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2边塞军旅诗。
通过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武之事,有的表现出戍边的艰辛,有的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有的表现出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表现出对故乡的亲人的怀念。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通过描写边塞景物的悲壮苍凉,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3赠友送别诗。
亲人或朋友之间送别,写诗相送。有的劝勉鼓励、积极乐观,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则缠绵悲苦,依依难分,如柳永的〈雨霖铃〉4思乡怀人诗。
如宋之问〈渡汉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不尽的牵挂5怀古咏史诗。
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常常运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惆怅,沧海桑田的感慨,追慕前贤建功立业的雄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等感情。还有的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如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乌江亭〉、李益〈汴河曲〉、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咏物言志诗
此类诗,多借助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情怀,花草鸟虫皆有品,一花一草总关情;诗人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如王安石〈孤桐〉,诗人借孤桐来表达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

2


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7闺怨诗
有的是对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夫的思念,关切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如白居易〈长相思〉
古诗词鉴赏的步骤:
第一、观察题目、作者和文章下面的注释,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初步推断诗词的感情基调。从知人论世入手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具体情况。
如高适一生为官,边塞诗写得好;白居易前期有兼及天下之志,后期则独善其身,半官半隐;孟浩然一生未仕,多写山水诗和行旅诗等。他们的诗歌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第二、从诗词的意象入手。
抓住典型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李白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曾与藁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注意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不要穿凿附会,一定要根据语境作具体分析。第三、从表达技巧入手。如陆游〈咏梅〉,运用象征手法,借写梅花的孤寂、坚贞、高洁来表达自己的节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与孙权、刘裕、霍去病、廉颇等人有关的六个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想建功立业,又觉报国无门的复杂感情,还委婉表达出对朝廷的劝谏和批评。
四、把握古诗词语言。
明快清新绚丽含蓄飘逸洒脱恬淡平实沉郁顿挫纤柔细腻等;还要透过词语的表面意思去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另外要懂得古代诗词中词语和词法,句法的运用,知道它们怎样传达出更为丰富的信息,怎样使表达准确、生动、或者含蓄、蕴藉。这一点须要考生们关注掌握几类重要的词语:①名词。古诗词的很多意象都是通过名词表达的。例如韦应物《闻雁》中的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寒塘》中的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都是借助这个名词,来生动含蓄地表达出思乡之情的。②动词。一个好的动词可以使一句诗甚至一首灵动起来。如苏轼《蝶恋花》中的绿水人家绕中的一个动词字就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③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和副词用得精彩,有的就能生动地写出事物的形象色彩,有的就能准确地写出人物的情态行为。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漫卷诗书喜欲狂中的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急促的动作和狂喜的心情。王昌龄《闺怨》中的忽见陌头杨柳色中的字,这个副词恰到好处地将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④数量词。数量词用得好,可以使诗歌表达准确。如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中的数量词字就比数枝开表达得更为准确,更能突出。⑤叠音词。用叠音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作用。如杜甫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两个叠词,上下相对,一写声响,一写动态,使人如闻风吹木叶的沙沙之声,如见长江波涛翻滚之状。


3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一)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这类意象一般与自己的豪情壮志相关。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陆游《书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二)沙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
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例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宋·李清照《声声慢》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王令《送春》
(三)冰雪、松、菊、梅、竹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例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陈亮《梅花》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四)杨柳、兰舟、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例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当然,一个意象有时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以上我介绍的只是它们最常见的一种。我们在分析和欣赏诗歌时,还是应该整体考虑的。不过在熟知这些基本寓意的基础上,或许能更顺畅些。

4


例子:一、古诗词中“燕子”意象拾零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5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二、“凭栏”与“倚楼”的意境美
古代文人墨客不管是壮山河之美,抒安邦之志,发思古之幽情;还是表闲愁遗恨,达相思之苦,大都“爱上层楼”。登高临远,天地悠悠,或喜或悲,自然一吐为快,从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声情并茂、动人心魄的诗词名句。而“凭栏”与“倚楼”也就成为诗人涉猎最多并且写得最有韵味的一种意境。这在词的芳草地里尤其茂盛。一凭一倚,虽是两个细小的动作,但那动态、情态和心态委实是大相径庭,很值得品味的。凭则两手抚栏,直立远视,有慷慨悲凉之态,倚则身体重心全凭栏干依托,有娇弱无力之姿,词作家正是着眼于这两个动词,把“凭栏”与“倚楼”写得几乎是风情万种,仪态万端。唐五代至宋初,因受题材和形式方面的制约,词多以婉约为主,“倚楼”就写得多了。如: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州。——(唐)温庭筠《梦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唐)白居易《长相思》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南唐)李煜《拟破浣溪沙》这三种“倚楼”,都是以思妇为题材,但依楼的时间、心境却不同,抒情也各有韵味。《梦江南》把早起“独倚望江楼”的切迫企盼与“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失望构成强烈反差,又以落日流水的静寂来反衬,肠断之痛令人不堪,以至后人称这首词为《花间集》之冠。《长相思》是晚来依楼,曲折的水流把绵长的愁思延成缠绵的情韵,月光又映衬出相思女子的哀怨忧伤,虽着眼于“愁”“恨”“思”,写的却是“爱”,言简意丰,词浅味深。《浣溪沙》则深夜“倚楼”,把边塞细雨、凄清的笙乐和“倚楼”人的泪珠交融起来,充满了感伤和哀怨,因无人倾诉,无人会意,只好“倚栏干”,结尾这三字有“说不尽之意”,把人物的凄苦、孤独、盼望与忧怨都包容进去了。
其实,这个时期南唐的冯延已“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融合多种手法和自己的真实观察与体验,把倚楼人的情感写得别有一番风味,很受人们的推崇。如《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斗鸭栏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以起兴入笔,写满怀心事的女子,无意于斗鸭取乐的热闹,独倚栏干,头发也懒得梳理,玉簪子歪斜欲坠,整日盼着“不至”的恋人,愁苦之态,哀怨之情,栩栩如生。但“举头闻鹊喜”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俗语云:“喜鹊叫,佳人到”,该是“君”将至了吧。意境如此清丽含蓄,以至于冯延已的主子南唐中主李璟也生了妒意,发出话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又如《清平乐》“黄昏独倚朱栏,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用江南春景反衬人物内心的孤寂:那楼头新月,砌下落花,怎能不勾起独倚朱栏者的相思之情呢?最后一句更是“雅丽含蓄”,韵味无穷。再如《鹊踏枝》“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独自依楼,独自流泪,自言自语,已是无法排遣的愁苦,偏又有“双燕飞来”,更反衬出的内心孤苦无依,自然春愁如絮,随风而舞。如此清新的语言,高妙的写法,缠绵的情感,同时又暗藏“君臣之事”,使他的词余味无穷。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在许多写离别伤怀的漫词里更有不少“倚楼”的描写。如《八声苦州》“想佳人„„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都写得痴情回荡,又缠绵悱恻,着实动人。

6


也许因为太多词人的渲染,写“闲情”“春愁”“思妇”“离人”,总要凭栏倚楼,连虚怀若谷的政治家寇准,闲来弄笔,居然也变得儿女心肠,柔情似水了。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踏莎行》(菱花:指镜子,慵:懒)约会已是遥遥无期,相思更是缠绵不断,哪来的心思去梳妆打扮呢?倚楼远眺,芳草连天,愁思如海。末一句的烘托渲染,更显婉丽凄恻。“无情末必真豪杰”,至高至远的胸怀,总是少不了至细至柔的情怀。
而宋代两位大文豪把“倚楼”写得更是愁思如海,九曲回肠。“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背井离乡之愁,贬谪去国之恨,通过动人月色的反衬,更增添了客愁的深长,无怪后人惊叹“铁石心肠之人亦出此销魂语”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情景交融,清丽缠绵,写得“极切极婉”“极柔极厚”(唐生璋《唐宋词简释》与“倚楼”的柔婉不同,“凭栏”则显慷慨激越之气,陈悲凉壮阔之情,这无论在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里都有所表现。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五代)李煜《浪淘沙》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宋)王禹偁《点绛唇》在奢靡中做了亡国奴的南唐后主李煜,终于有了为时已晚的悔意,面对无限江山易主,己作阶下囚,寄人篱下,自然感伤万分。一句“莫凭栏”实则时时“凭栏”只是无力回天,徒留悲壮之气,空洒悲凉之泪。而王禹偁作为宋初诗文改革的先锋,胸怀大志,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怀才不遇,面对长空翱翔的鸿雁,感慨万端,有谁能会意自己的心志呢?一个“凭栏”既写出了壮怀激烈之心,又表现了无奈伤怀之意。
最能体现“凭栏”的慷慨壮烈之气的,还是岳飞的《满江红》和辛弃疾的《水龙吟》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满江红》(节选)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节选)
这里作者把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以及自己的渴盼充分融入词里,一个“冲冠凭栏”一个“栏干拍遍”,尽显豪迈洒脱之态,慷慨悲凉之气,读来荡气回肠。随着南宋王朝的日渐衰落,许多词人多发无奈之叹,“凭栏”都显伤怀悲凉。如“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杨柳参差舞。(姜夔《点绛唇》,怀古伤今,感慨万分,词境显得空灵而悲凉。再如:“问苍天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栏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愁与云平。(吴文英《八声甘州》)如此“凭栏”,只剩下借酒浇愁,自我麻醉的份儿了。总之,“凭栏”与“依楼”的意境汇集了深广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人物情感,交织着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总让人百读不厌,回味不倦。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067b597375a417866f8fa0.html

《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