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语感知识理解

发布时间:2023-01-30 01:33: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语感·知识·理解
北京市第13中学 王大堃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的文言文阅读题为我们理解《高考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和指导高考备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下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重视文言语感
《说明》明确提出:要求考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里有两个要点,一个是“阅读”,一个是“浅易”。也就是说,高考中文言文考查的基本要求是“阅读”,不是考“古代汉语”;要求考生能够读懂“浅易”的文章,而不是深奥、晦涩的古文。这两个要求已经明确地提出多年了,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理解得并不好,诸如古代汉语知识讲得过多、过细,训练题选文过长、过难,训练题有时偏怪等现象的存在就是证明。2004年语文高考题
1

的文言文阅读再一次准确体现了《说明》中的要求,选文不长,文字浅易,较少不必要的阅读障碍,有利于阅读能力的考查。

既然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那么就不能不提到“文言语感”“语感”,是指言语交流中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这种“感受”,包括对语言的一般理解和对语言使用习惯........的反应。“文言语感”则是指在阅读时,对文言文的这种“理解”和“反应”2004年语文高考题的文言文阅读对文言语感的考查,体现在:
1、整体理解
第二题是一道传统的文言文阅读题,共设置了4个小题,采用四选一的客观题形式。考生在完成题目之前,必须能以较快的速度通篇阅读,并从整体上理解。阅读速度的快慢、整体理解的准确与否,取决于考生文言语感的强弱,并决定着考生完成题目的成功率。
2、文章断句
第三题的第11题是文言文断句,这是2004年新采用的题型,是试题中比较引人注意的一个变化。考“断句”并不是考标点,而是考对文言语句的“切断”,即古人所谓的“句读”。古人将“习其句读”当作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启蒙方式,将“断句”作为考查学生对文意理解的重要内容,那是因为在“断句”这种考查方式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考生要能正确地“断句”,至少要具备两种基本能力:对文字整体意义的正确理解,对中国汉语言文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c30953f01dc281e53af018.html

《无私奉献语感知识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