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诗词鉴赏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诗词
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雨中北戴河景象的描绘和对魏武帝的追忆,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历史的进步,赞颂了新中国万象更新的大好形势。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原文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注释
1、昆仑: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作者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2、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3、莽:莽莽,状高大。《小尔雅》:莽,大也。后世引申有鲁莽、莽撞、猛健诸义。
4、阅尽人间春色:阅尽,看足、看尽、看遍。人间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5、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按:作者原注中的前人指北宋张元。张元句,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原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以后有关记载渐有出入。南宋魏庆之辑《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条作战退《旧时通行本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

鳞残甲满天飞,似为作者原注所据。当年孙行者过此,是当地居民传说《西游记》里的故事。作者自注: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6、搅得:闹得、搞得。今语的,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
7、周天寒彻:满天冷透。8、消熔:积雪消融、融化。
9、江河横溢:长江黄河都发源于昆仑山脉,所以昆仑山积雪消融,江河水量大增,都会泛滥起来。10、横溢:就是横流,即泛滥。
11、人或为鱼鳖:江河横滥,洪水成灾,人也许为鱼鳖所食。《左传昭公元年》:(没有禹,吾其鱼乎!”12、千秋:千年。
13、功罪:几千年来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14、谁人:何人。
15、曾与:曾给、曾为。《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16、评说:评论、评议。17、安得:怎得、哪得。
18、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19、遗(wi:赠与。
20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21、环球:一作寰球,整个地球。译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你的千年功过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不要你如此高峻,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把你斩为三片呢?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一片留给日本。在这和平世界里,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作于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赏析【一】
到达延安之后,毛泽东诗性大发,一口气写了好几首诗。《念奴娇昆仑》作于1935年的10月,跟《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几乎同一时间。根据毛泽1958年的注,可以看出这首词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上阕都是横空出世的大胆想象。横空出世,莽昆仑的是岷山,昆仑山的中支,如毛泽东原注中说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夏日登山,能够看到山峰上的雪本来就是让人激动的一件事情。这个昆仑在诗词里代表什么意象呢?有人说是压迫中国的帝国主义,我想毛泽东在写作上阕的时候是没有这个动机的。当时,一个没有见过雪山的诗人毛泽东看到这莽莽昆仑,皑皑白雪,怎么能不激起无穷的想象?站在高峰,把周围雪线上的山峰想象成条条飞舞的巨龙是典型的毛泽东式的

大胆而又新奇的想象。然后,毛泽东继续想象了下去。到了夏天,积雪消融后就会变成滚滚洪流冲下山来,但决不至于到人或为鱼鳖的程度。红军长征翻越雪山的时候,正是盛夏,积雪融化大概并没有造成水灾。而毛泽东说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这就很奇怪了,即使玉龙变成了危害人民的洪水,也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是人力使然,何来的功罪?有一种解释是昆仑山有功罪,让人评说。巍峨屹立的山脉有什么主观的动机呢?似乎不通。我想,是毛泽东自己已经把主观意志不自觉地渗透到了这种想象当中去,那么他自己就成为了这莽莽天地中的一分子,觉得自己能够像横空出世的昆仑群山一样强大,甚至和它们有了一定的关联,人的力量可以使周天寒彻,也可以使河横溢,这样才能说是有功或者是有罪。
下阕是更加新奇有趣的设想和议论。既然可以这么强大了,自然可以跟昆仑对话:你不须要这么高,也没必要积这么多雪。何时可得倚天宝剑,将昆仑山平均切成三段,分给欧洲、美国和日本。这样的话,全球都太平了。这段想象很能代表毛泽东的后期思想,就是全世界人民的解放和团结。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毛泽东渴望拥有对整个世界的发言权,身在陕北一隅却有着对全人类的使命感,并且有着改造世界的理想和抱负。这种想法放在新中国建立的十年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一度比较强大,还能够解释得通。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两万多人疲惫不堪地到达陕北,西北有马步芳的骑兵,北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dd3a72c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a.html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诗词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