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

发布时间:2014-01-08 11:30: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
      教材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远望所见及其深刻的感受,激发人们积极进取。
        第一、二句,描绘黄昏夕阳西下时,山河苍茫壮阔的美丽景色。用来表现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的状态;后两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抒写诗人的感受。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上两句景物描写更丰富的内容。全诗画面宽广,景色壮丽,具有阔大雄浑的气势。诗中的哲理,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广阔的风景,就必须努力再上一层楼。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人生的境界才会不断扩展升华。
      目标预设:
        1 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认读本课生字, 有感情地颂读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观、说、想、议、读、比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古诗。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设计思路:
         一、从生活到诗文,从观察到说议,亲自登高,说体会,来帮助学生来理解这首诗。
         二、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地读出诗的韵律美感。
         三、教给学生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来帮助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自读自悟,鼓励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使学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和提高。
         五、引导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规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突破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深层次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了综合楼的三楼,你们看看窗外,你们看到了什么?以前你们在一楼能看到这些美景吗?你有什么想法?
      今天老师还想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加拼音,小字头加字旁。)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指多名学生读)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4、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2、(出示全文)指名读,检查读诗。让同学们发现他们读的时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学生一起学学他们,把生字再读一读。指名做小老师带读。
        3、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学生仔细听一听,老师的读法有什么不同?指导:读出节奏,要在每行的前两个字后面停顿!课件出示: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一起学着老师在书上标出停顿的地方,然后练习读一读,指名再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常言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了?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
        2、登鹳雀楼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
        交流:(1)指名说。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就是了。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提示:黄河入海流我们可以调过来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
        (3)(条条江河通大江啊!)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想象着黄河水进入大海的场面。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面吗?播放录像。(叙述: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一直向东汇注到浩瀚无涯的大海。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
        (4)看了录像,你觉得黄河怎么样?——能用朗读来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指名读,师评(你边读边想,所以读得好!很有气势!)男女比赛。
        (5)师边深情地叙述边板画: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西)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师生齐读!)
        3、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齐读)读了这句,头脑里有什么小问号吗?(重点:欲穷千里目)谁能帮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联系上下句理解,会学习!)故事中有些字很难知道意思,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找答案。今天,老师查找资料,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出示词语意义)。现在能完整的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诗,看看字意,试着说说,一会儿我们全班来交流。(工具书的作用真不小,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
        4、诗人说的再登一层,真的是让我们再登一层吗?还记得《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吗?小松树长之所以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板贴:登高才能望远)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类似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现在请你们和同座伙伴合作把把诗人登楼后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好吗?(看得出你们一节课都在认真听!好样的!)
        6、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老师要奖励你们,我给你们配乐配录像,请你们来配音,一边读一边想像诗句中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动作。相信你们这次会读得更好。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之涣了,试试看——个人读,齐读。
        7、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谁来试试?(学得好,记得牢啊!向你们学习!)
        8、回去我们也像这样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告诉他们诗意和作者,能行吗?
        四、总结、延伸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鹳雀楼的名气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诗。因为它不光用在登楼上,经常被别人用在学习、工作等许多地方用来鼓励自己或别人呢!当我们的班长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的时候,老师为了让他不骄傲,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荣誉,就会鼓励他,在他的素质报告书上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采访刘相宇:当你跳绳比赛中取得年级第一的时候,我们同学们也可以这样对你说谁来说?
        采访董安玉:虽然你在上次写字比赛中取得年级第一,但老师还想对你说,你猜,说什么?其他同学也可以帮忙。
        2、王之涣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成年后,曾做过官,但被人诬告就辞去官职。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结交文坛名人,前后达15年之久。后又当官,业绩显著,就要高升时,不幸得病去世。但性格豪爽,他的诗写得非常好,《全唐诗》中存有六首绝句。其中《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最为有名。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另外一篇千古名诗《凉州词》。这首诗又写了什么呢,你们可以试着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回家后啊研究研究,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好吗?
        3、从你们的话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决心。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穷千里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感受。(配乐)最后老师要奖励你们,送你们一句祝福的话.
      (示:祝小朋友身体健康,天天开心,学习更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17 登鹳雀楼
                   看
                   想  登高才能望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e6f69bcb9d528ea81c77958.html

《登鹳雀楼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