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少年王勃

发布时间:2013-03-28 09:29: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9.少年王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理解课文,理解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诗句。

4.感受少年忘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感受王勃登上滕王阁观看到的美景与他写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三、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对少年王勃比较陌生,揭示课题后,先介绍少年王勃在滕王阁会上,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的事,让学生带着对少年王勃无比崇敬的心情去朗读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时,抓住重点段落,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四、教学具准备:

    生字卡、投影片、有关王勃的有关资料。
五、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图片导入

1.出示滕王阁图片,滕王阁之所以远近闻名,与一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王勃”,导出课题“少年王勃”。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à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初唐诗坛,出现了四个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一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以文章齐名天下,人们称之为“四杰”,而被推为“四杰之冠”(《四库全书总目》的则是“神童”王勃。

4.一篇《腾王阁序》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己结合预习练案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生当小老师的形式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 正音——生带读,指读。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328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谁?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
    板书:很有才气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围绕“王勃很有才气”学习课文
   1. 课文的那些语句说明王勃很有才气?请把他找出来读一读。
    (小组讨论学习)
   2. 全班讨论交流
   随机出示:
   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藤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奇才,真是奇才!”
    王勃写的这篇《藤王阁序》……名文。
   3. 《藤王阁序》中的哪一句诗写得最好?
   ①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生齐读
   这句诗写了什么?请同学自己在书上找找答案。

出示: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④板书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板: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表演)
   5指导背诵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板书:《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学习生字
   (指导写字
329日查



               第三课时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齐读全文
  背诵第三段。(出示投影片)
    看图指名背、齐背
  练习背诵第四段
  补充练习
   1组词
    篇()绝()诵()思()
    遍()决()通()恩()
   2填合适的词
    ()的云霞()地飘荡
    ()的秋景()地飞翔

3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完成《习字册》上的词语书写

板书设计:

9. 少年王勃

有才气 胸有成竹 奇才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附《9少年王勃》预习学案

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重(chónɡ zhònɡ)阳节那天,我们单位举行了一次重(chónɡzhònɡ)要的活动。

2、有多少(shǎo shào)人羡慕少(shǎo shào)年王勃的才气啊!

3、我们的首都(dū dōu)北京风景秀丽,人们都(dū dōu)喜欢到那儿旅游。

二、看拼音,写词语。

wén zhānɡ yàn huì yǒnɡ ɡǎn xiōnɡ yǒu chénɡ zhú

qìnɡ hè càn làn dū dū wén sī rú quán

三、填上合适的词。

)的余辉 )的云霞 )的秋景

)的文章 )的王勃 )的笑容

四、我会读课文,再填空。

《滕王阁序》是少年王勃在滕王阁参加宴会时即兴写的文章,当都督听人读到“ ”这句时,不禁 。这句诗描绘了这样一片迷人的秋景:

五、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时 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 奇才 真是奇才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才华横溢、才智过人的人?用“ ”画出有关语句。

3、你知道“初唐四杰”指哪四人?

4、你能把下面的诗句填完整吗?

海内存知己,

况属高风晚,

六、 读读,背背。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七、小小资料夹。

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它之所以享有盛誉,很多程度上归功于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所以序以阁而闻名,阁以序而著称。你还想了解更多吗?赶快动手收集相关的资料吧。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少年王勃》这一课,我要引导学生反复读想“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我觉得这段文字应该让学生记在心里,会模仿这一形式,因为习作离不开这样的写前思考,这其实就是灵感的训练过程。学完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沿着这个起点走,每次习作,给学生这个时间。当然这也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要只顾自己讲,应该给学生静静思考的时间,给学生静静思考的环境,因为这非常重要的。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

不足之处:

而事实上,在习作指导中说的太多了,自认为自己讲的非常好,其实课堂上还有好多学生根本听不进去,所以老师传递的信号无法打通学生的大脑神经,所以最后还是好多学生不喜欢写。所以文中那中站在窗前的那些动作,何不为孩子也创造这样的环境呢?

教学建议:

习作,离不开孩子大脑的快速思考。但有的学生是拒绝思考的,像“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其实就是一种大脑拒绝思考的反映。我们在每一次习作中,其实也有许多学生是这样的,他们的大脑也是拒绝思考,虽然最后也完成,多是应付之文。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习作中,我们应该让他们主动打开自己的大脑,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封闭。

4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e9fd655312b3169a451a451.html

《9.少年王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