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送别诗

发布时间:2022-11-20 09:31: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Popular Science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年第4期 
浅析李白送别诗 
顾 俊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江苏省214000 
要:送别诗,是古代诗人抒发送别心情的重要诗歌题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众多,但与其他诗人有所不同的是,他 
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有怨,有怨必有盈”的情调,以其独特的个性气质,将浪漫主义与现实相结合,处处洋溢着高昂、洒脱,豪放 
之情。所以,探究李白送别诗的创新之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及其生活的时代。 关键词:李白;送别诗;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 7)04—118—002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于离别之事吟咏不绝。“自古多情伤离 是何等大的抱负! 别”,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重团圆、苦离别的传统。因此,以悲为美 

而在《驾去温泉官后赠杨山人》中,李白“自言管葛竟谁许,长 
直是中国古代送别诗的主旋律。早在先秦时期,《诗经》就开创了 吁莫错还闭关”,他以管仲、诸葛亮等人物自比,对他们自布衣一举 
我国送别诗的先河。《国风・邶风・燕燕》是一首兄长送妹妹出嫁的 而为卿想干一番进步事业衷心向往;最后以“待吾尽节报明主,然 送别诗,被清代诗人王士稹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带经堂诗 后相携卧白云”结尾,写出其辅佐君主实现政治理想抱负后归隐山 话》)。诗人以双燕齐飞起笔,寄寓了昔日如双燕般相亲相随,而今 林的愿望。流露出诗人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愿“卧白云”的浪漫洒脱 就要天各一方的不舍之情。“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 情怀。 
立以泣”,“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三句极尽描写伫立远望,久久不肯 (二)抒发政治失意 
离去的惜别哀伤之情。整首诗抒情深婉,语意沉痛,人物深刻,感情 
至深。 
李白虽然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 样积极人世,建功立业。但是他一直未被重用,甚至还受到权臣的 
从秦汉时期到南北朝。送别诗得到较大发展。虽然从题材上突 谗毁排挤,因此他的一些送别诗中流露了政治失意的痛苦。如《行 他因被“赐金放还”,与朋友别离时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 破了传统的游子思妇离愁别绪的局限,将个人的离愁与社会、时代 路难》,紧密联系起来。但诗歌的感情基调仍是哀伤的、悲痛的、抑郁的。如 慨写下了此诗。诗中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 曹植的《赠白马王彪》,抒发了离别的悲愤心情;“建安七子”之一王 变化交替。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 
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 架的《赠蔡子笃诗》抒发了不舍的离情;晋人孙楚作《征西官属送于 抱负的阻遏.陆阳侯做诗》,抒写了与朋友离别远行的悲伤等等。 
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而送别诗到了唐朝,离别的感情基调发生了变化.打破了以往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的儿女离别情长,将离别的悲伤转化成了豪迈的心态及胸襟,这其 再如《送侯十一》中“时无魏公子,岂贵抱关人”等等,均抒发了 
壮志难酬的感情,因此常常借送友人来表达心 中最为突出有名的便是李白的送别诗。李白的送别诗约有160首 李白一生怀才不遇。
左右,占李白诗歌总数的六分之一。送别的对象有亲戚朋友、文人 中抑郁之情.这种深沉的痛苦是与他挥之不去的政治情结有关。 学士、僧道官宦等。内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如行旅从军、郊游求学 (三)刺时言政 等。较前人的送别诗,李白在其送别诗的内容主题、创作手法、意象 意境及情感情调上都有一定的创新,独具特色。 

无论在不在朝,为不为官,李白对国事民生十分的关心,在李 

李白送别诗内容主题的创新 
白执行当时,充分见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及勾结,便通过含蓄的方 
式.来告之友人。比如《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中写到:“风吹芳 
比较传统的送别诗,李白的送别诗打破了多单纯以表达送别、 兰折,日没鸟雀喧”,这表面上是眼前之景,但实际上是暗喻心中之 贤能之士偏偏遭遇不幸;鸟雀喧嚣,奸佞之臣得志猖 惜别离愁为主的传统内容格局。除表达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外,还 情。芳兰摧折,
则是政治黑暗,国势渐衰的写照。 结合社会时代特色或者自身境遇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关 狂:风吹、日没,
注等内容,充盈着建功立业的激昂之声.也有政治失意的痛苦抑 二、李白送别诗创作手法的创新 郁。 
(一)抒发理想抱负 
李白善写乐府歌行和绝句。特别是其歌行,因他性格豪迈,在 
创作过程中不愿受严格的格律限制,所以他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 
李白从小就博览群书,诗才横溢,兼有儒释道思想,他饱览祖 固有格式。以多端的笔法创造摇曳多姿、变幻莫测的神奇境界。李 国名山大川,广结天下英雄豪侠。有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 白常用歌行的形式来写送别诗。如《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白云歌 负。他的人世精神与豪侠本性相融合,不仅体现他积极进取、建功 送刘十六归山》《梦进天姥吟留别》《灞陵行送别》等。这类歌行体送 立业的热情与宏大高远的襟怀,更蕴藏着自尊自重的人格力量与 别诗在外在形式与结构体制方面开创了一种超越了传统送别诗的 高尚正直的品格情操。因此,他一方面以不媚世的心态积极人世: 新的模式与构制,为后人进行该类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另一方面又设想着功成身退的理想人生。例如《留别王司马嵩》中 (一)李白歌行体送别诗题目和诗篇的创新 开篇三联以鲁仲连、范蠡、诸葛亮三人接连用典,叙述古人的精神 
歌行体送别诗题目一般会加入“歌”、“行”或“吟”字。诗篇结构 
品质,并将其延伸,用“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直白地表达了诗 上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多写景咏物。后半部分多点明赠别 句式自由灵活,多以七言为主,兼有五言、 人自己想要建功立业及名遂身退。隐居山林的纯粹想法。当代武汉 之意。在篇幅上长短各异,
大学教授尚永亮评价此诗:以佐蜀的孔明自比.要做帝王之师.这 四言和六言。李白的这种创作手法更能在送别感伤之外抒发情怀、 
作者简介:顾俊,1980年生,女,籍贯:江苏省无锡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基础。 

118— 

总第916期 
表明志向,开创更为广阔的空间。如《鸣皋歌送岑徵君》等。 (二)李白歌行体送别诗思想内容的创新 
(三)表迭欢乐进取之情 
高等教育在线 
如《南陵 ̄,JL童入京》。本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已四十二 
起舞欢唱。 纵观李白的这类歌行体送别诗,其思想内容有宏大丰富的,也 岁.此时征召诗人入朝的圣旨的到来让诗人高歌醉酒,有单纯明快的。李白之创作多层次多角度淋漓地展现送别之意境,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 建功立业的时机到来 深刻之情感。前者以《金陵歌送别范宣》为例,全诗内容宏大丰富, 光辉”四句表达了诗人庆祝这施展政治抱负、熔写物、抒情、怀古、咏史、送人为一体,有对历史兴衰的感怀,有个 的极其喜悦的心情。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喊出了 是诗人豪气冲天的激情, 人仕途不得志、怀才不遇之悲愤,亦有对家国渐渐衰亡而忧虑,诗 诗人的自信,是对光明前景的美好憧憬,词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抒写豪迈激昂。后者以《白云歌送友 这两句把诗人意得志满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为例,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回南方归隐而作。诗人抓住 (四)表达雄健超脱之情 白云这一形象,采用歌体形式来表达倾泻奔放的感情,创造出清逸 高洁的境界。 
(三)李白歌行体送别诗写作手法的创新 
虚构想象手法的成功运用。李白的诗歌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 五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一句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 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 
李白歌行体送别诗之所以能大放异彩,是因为“比兴”手法和 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 
李白为之饯行而作。虽为送别诗,却不直言送别,而是 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 登谢胱楼时,
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 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 
“俱怀逸兴壮思 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在一起,再现客观 天马行空。“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 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两句十分的阔气,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 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整诗以梦境想 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断 
象极致开拓诗歌内容,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 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在抒写苦闷的同时更表现出倔强的性 
整首诗给人的感觉没有阴郁和低沉,而是忧愤苦闷中激 生活现实。整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意境雄伟浪漫,感慨 格。因此,
深沉激烈,堪称绝世名作。 三、李白送别诗意象意境的创新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 
越高昂地显现出豪迈雄健的气概。 
五、李白送别诗独具特色的成因探讨 
李白送别诗的创新,独具一格,离不开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两 
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而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 个方面。首先,唐朝是一个兼容并包的文化开放时代,儒释道等民 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意象和意境之间有着千 族文化的融合使唐代呈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格局,这些民族 
丝万缕的联系。李白送别诗的意象多种多样。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构 文化浸润并影响了李白的思想.为李白送别诗的创新提供了文化 
成了不同于传统送别诗的意境。李白不仅继承了传统送别诗的“云 基础。而唐代盛行的科举制度,为文人墨客提供了一条青云之路, 雷奋发”之境和“弦泉幽咽”之境。同时,他将道家游仙诗的意象引 让他们看到了辉煌前程。像李白这样拥有才华及贤能的人士,渴望 入送别诗,形成了空灵飘逸之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列 通过社会的用人制度.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充满着幻想和斗 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 志,充满着激情与期望。因此,即使在与友人离别,这种离愁别恨已 
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 不是诗歌的主旋律,更多的是对怀才不遇的悲愤、积极进取的信 
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描写了盛大而 心、屡败不馁的勉励或追求理想的执着。 
诗人李白自信不羁,豪迈狂放、情感丰富,他一生渴望被重用, 瑟,鸾鸟为之驾车,众仙人排列如麻,写出了神仙的缥缈和声势的 内心充满了斗志与激情.使得其诗能够超越现实的苦难。他擅长将 
热烈的“仙人盛会”:“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 
隆重,而神仙的降临更增添了天姥山的仙气,也使得诗歌充满了空 多种诗体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形 灵飘逸的意境。诗歌景色壮丽。辉煌灿烂.仙山的盛会其实正是人 成独具特色的送别诗,或豪迈奔放,或清新飘逸,思维宽广,立意新 世间生活的反映。 颖,这是其送别诗不同于他人的个人因素。 四、李白送别诗情感情调的创新 李白的送别诗在继承传统送别诗的基础进行了创新,丰富了 
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有着卓越过人的天赋、才学和自信,他性 传统送别诗的内容主题、意境风格.丰富了送别诗的创作手法,使 格或热情奔放,或潇洒飘逸。在诗歌创作中。他毫不掩饰、也不加节 其送别诗在中国诗坛上大放光彩,也为后人送别诗的创作提供了 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这就使得李白的送别诗体现出 借鉴。 情感情调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一)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1】赵云长.谈李白送别诗的创新精神[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 
如《送友人》《送别》《南阳送客》等,这些诗让我们能强烈地感 学),2008,(05) 受到作者与友人惜别之情。风中的芦荻,似雪的梨花,如烟的柳条. 2】赵年秀.论李白对送别诗的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 
刚冒出的春草,还有那阴晴圆缺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的 (03) 寄托。 
3】车秀武.李白送别诗的浪漫主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二)表达豪迈洒脱之情 学版),2010,(05 
典型的代表作有《赠汪伦》。本诗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 4】万志.试论李白的送别诗Ⅲ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 5】朱光潜说李白的两首送别诗[J]名作欣赏,2010,(O3) 
深厚的友情。诗歌“语直”“脉露”。意味深浓。特别是古人写诗,一般 6】李平.李白以水喻情送别诗质疑【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 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 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显得率真。亲切而洒脱,更显真 7】一样分别两样情——王勃和李白送别诗的比较阅读【J】阅读与 情。 
作文(初中版),2008,(10) 

11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edcf852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b.html

《浅析李白送别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