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模拟演练(三)教程文件

发布时间:2020-03-29 10:15: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全真模拟演练(三)


全真模拟演练(

第一部分选择题(20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华生认为,人的行为就是对刺激的反应,其公式表示为

A S-V BN-Z CS-R D. O-P

2.个体社会化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彻底的是

A.机械论者 B.机体论者

C.遗传决定论者 D.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3,格塞尔认为,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训练

4.格塞尔认为,儿童发展变化中一个便于观察和把握的人为的、形式的指标是

A.学习能力 B.记忆力 C.体力 D。年龄

5.如果父母容许婴儿自己决定吃和睡的时间,婴儿会减少喂乳次数和增加白天觉醒的时间。这体现了儿童发展原则中的

A.相互交织原则 B。机能不对称原则

C.个体成熟原则 D.自我调节原则

6.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

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

7.斯金纳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了

A。成功教学法 B。程序教学法

C.强化教学法 D.累计教学法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A.性欲的表现 B.愿望的达成

C.本能的冲动 D.要求的反映

9.生命具有趋向死亡的本能,叫做

A。性本能 B.营养本能 C.生本能 D.死本能

10.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实行的原则是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11.“此地无银三百两”,用弗洛伊德防御机制解释属于

A.投射 B。压抑 C.反向作用 D.退化

12.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加入活动

13。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A。捉摸不定 B.自我中心 C.极端跳跃 D.认知断续

14.内化的、可逆的动作称为

A.适应 B.运算 C.平衡 D。认知结构

15-人的心理的发展所受的制约因素是【

A.生理发展水平 B.所受教育水平

C.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 D。遗传

16.维果茨基认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机能从低级到高级,是由于使用了

A.心理工具 B。物质工具 C.语言 D.逻辑思维

17.老师问:“除了家里的门,还有些什么门?”同学们纷纷说:“人家的门”“铁门”“天安门”“玻璃门”“冰箱门”“脑门”等。这种思维属于

A.假概念 B.复合型复合 C.链状型复合 D.弥漫型复合

18.不断从刺激中分离分化出有效信息的过程被称为

A.感受过程 B.知觉过程 C。反应过程 D,认知过程

19.吉布森运用的abstraction,在思维心理学中指的思维过程是

A.抽象 B.过滤 C。注意 D.专注

20.山羊在出生5分钟内就必须与母山羊建立联系,否则,再回到母山羊身边就要受到攻击。这种现象充分说明了物种具有

A.敏感期 B.关键期 C,生存本能 D.社会智力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80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心理的实质

22.发展方向的原则

23。高级心理机能

24.利他行为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25.根据格塞尔的观点,儿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量的差异而非质的差异。

26.霍妮认为,有些人在生活中摆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否认并嘲弄道德标准,这些人其实采用了一种拒绝承认冲突的心理防御机制。【

27.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过程对思维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特殊意义。 】:

28.习性学认为,同伴关系与亲子关系是相互平行的、不可替代的儿童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9.简述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的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中应注意什么。

30.简述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31.简述霍妮基本焦虑理论中防御策略的种类。

32.筒述维果茨基理论中高级心理机能的特性。

33.简述鲍尔毕理论中婴幼儿的行为系统。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34.论述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35.论述皮亚杰理论中影响发展的因素,并简单谈谈因素之间的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一位大学教授退休了,在一个小山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批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教授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教授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每天早上在他住所外吵闹有奖励,谁的声音越大,磚碍到的报酬就越多。果然,一连几天,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就这样,孩子们已经习惯于吵吵闹闹也能获取奖励的时候,教授却开始逐渐减少所给予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教授一分钱也不给了。

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他们想“不给钱谁还叫给你听”,再不到教授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

教授终于得到了清静。

针对以上材料,分析教授通过减少奖励彻底消除儿童吵闹的行为;结合观察学习理论,分析该案例运用的相关原理。

37,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婴儿九到十个月之后,有许多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一双小手,不再像过去那样安分守己了,总是动个不停,对见到的任何东西都要触摸、把玩或乱抓。我小孙子七八个月时,有一次我抱他到窗口去望风景,哪晓得他对窗外的景色什么也不看,只对玻璃窗前的那个铁栅栏有兴趣,用他的小手去触摸和把玩。 当这个铁栅栏由于他的摇动而发出吱吱的声音时,他更是兴奋不已,边笑边摇,似乎发现了新大陆那样高兴。起初,我觉得这铁栏杆上有灰尘,乱抓乱摸会弄脏手,也不安全,便把他的小手拉开,可他却拼命要抓摸,一旦抓到时,又好奇又开心地对我微笑起来,好像告诉我:“宝宝胜利了!”

请运用发生认识论的理论观点,分析案例中儿童动作的发展与思维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A

20.【答案】B

二、名词解释题

21.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人的本质,就是心理的实质的真实内涵。

22. 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到下,由中心到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23。高级心理机能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过程)、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

24.按习性学的观点,当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的适应时,那就是利他行为。

三、判断说明题

25. 异主要是量的差异,并不是质上的差异,因为质的关键因素是成熟,而成熟,对于所有儿童来说,是一个受基因控制的普遍的自然法则。

26. 霍妮将人际关系中的防御策略归纳为7种,其中犬儒主义是一种拒绝承认冲突的防御机制,表现为否认和嘲弄道德标准,在社会生活中摆出一副十足的痞子相。

27. X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内部言语过程对思维发展有着决定性的特殊意义。

28. 儿童不仅与父母c家庭,进行社会交往,而且也需要与同伴进行社会交往。同伴关系与亲子关系是相互平行的、不可替代的儿童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

四、简答题

29,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向我们揭示出成熟机制在儿童身心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基本观点对于学前教育至关重要。在二者的关系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l),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儿童在成熟之前,成人要做的事情是等待儿童具备学习的水平和条件。

2),利用成熟条件,及时教育。我们应根据幼儿的成熟水平适时提出相应的要求,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语言、身体动作方面的要求。

3),全面理解成熟理论,积极进行文化传递。

30,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指的是“性”的发展,而“性”的发展指的是力比多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l),口唇期(ol)。新生儿的吮吸动作是快感的来源,口唇是产生快感最集中的区域。

(2)肛门期(13)。肛门期中儿童的冲动大都是被动的,快感来自排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口的:感觉(包括尿道口在排尿中产生的感觉)。

(3)前生殖器期(36)。该期儿童会产生依;异性父母的伊底帕斯情结,但最终会受到压抑。

(4)潜伏期(6l1岁)。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欲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

(5)青春期(11 13)。女孩自1 1岁,男孩自13岁起进入青春期。儿童力争从父母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建立自己的生活。

31.( P95-9S)霍妮认为,人际关系的困扰引起基本焦虑,而焦虑则导致防御策略的形成。防御策略可归类为七种:

1)盲点作用(盲点现象)。(2)分隔作用。(3)合理化作用。(4)过分自控。(5)自以为是。(6)捉摸不定。(7),犬儒圭义。

32.(1)这些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引起的。

(2)就它们的反映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都有思维的参与。

(3)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间接的,必须经由符号或词作为中介的工具。

.(4)就其起源而言,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

(5)从个体发展来看,它们是在人际交往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33,鲍尔毕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把婴绌儿的分为四个系统:

(1)依恋行为系统。(2)警觉一恐惧行为系统。(3)探究行为系统。(4)交往行为系统。

五、论述题

34.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试图揭示人类行为产生、发展及变化的心理学原理。该‘理论的深刻含义在于促使人们认识到行为的原理是生活的事实这一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成功经验: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创设丰富环境,形成适宜学习的条件。

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创始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基于该理谳,只要仔细观察和分析某行为产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就能够发现相关的环境要素;同时创设适宜环境,提供恰当刺激,可以塑造和修正行为。

(2)积极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基于此原理,良好行为的建立就应该运用强化的原理,激励儿童逐步学习社会所认同的行为方式。基于该原理的表扬或奖励,被教育者和家长认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3)利用消退方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所谓消退,指的是撤销促使某行为发生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该行为的发生。消退法常被运用于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

(4)发挥榜样作用,促进社会学习。

斑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行为,是一种更普遍的学习行为。

35.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即发展的条件有四个,即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1)成熟。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对认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经验。这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包括三类不同的来源:简单的练习、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语言和教育的影响。

(4)平衡化。皮亚杰注意到,每一个结构的形成,不是两种对立力量的均衡,而是一个自动调节的过程。结构的构造主要是平衡化的工作。平衡化是主体对外界干扰所进行的一些积极的反应的一个集合。

六、案例分析题

36.(1)案例中的教授综合运用了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强化和消退的原理,完美地解决了儿童吵闹的问题。

(2)教授首先运用强化原理,通过给予报酬的方法,提高孩子吵闹出现的概率。慢慢地,孩乎们将吵闹与获得报酬结合起来。

(3)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奖励之后,教授逐渐减少了强化物,并最终完全不给予报酬,这使得孩子们吵闹的行为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了。

37.(1)婴儿到了六七个月时,手的功能在抓、握、触、摸中提高了感知能力,尤其是触觉和运动觉机能得到了发展,其中还包括感知冷暖、轻重、软硬及痛觉能力的增强。

(2),案例中婴儿在到处抓摸中,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还得到了运动舒展的快感。

(3),案例中婴儿手指的活动越多、越精细,就越能刺激大脑皮质上相应运动区的生理机制,从而促进入的思维发展。

(4),对于婴儿来说,他们无法懂得怎样思维,只有先通过具体的身体动作,来促进思维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f09ea3fb9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a.html

《全真模拟演练(三)教程文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