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8-05-10 14:46: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篇自读课文。节选的萧红的这篇怀人散文大体上可以分为十四个片断,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读者眼前可以浮现出一个血肉丰满、形神兼备的鲁迅。《回忆鲁迅先生》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中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采用中国历代怀人散文的传统手法。撷取凡人琐事刻画悼念的对象,收到了刻骨铭心、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又有一定的时代隔膜,对伟人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知识了解较少,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事物较少,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风格的文章,对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学习课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  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5、教法与学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6、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问: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学生自由说。

教师明确并顺势导入:  这两句诗是鲁迅先生写的,人们把它看作是先生自己的品质的写照。第一句是从他对待敌人的斗争精神来说的,横眉冷对,决不妥协,是一副勇猛的斗士的形象;第二句是从他爱护进步青年方面来说的,表现出一个慈祥智慧的长者的风范。  以前,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严厉的、尖锐的,甚至是可怕的。其实,这是人们对他的误解。这只是鲁迅先生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即“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一方面,不是他的全部。在鲁迅显示活着的时候,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著名的“左联”五烈士,还有文学家唐弢等都受到他的帮助。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鲁迅。

2、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遒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流浪各地。1932年认识左翼作家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  萧红的主要成就在小说方面。但她在散文的创作上也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她的散文“凭着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胡风语),以细腻的笔触,把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深切感受清新、明朗、自然、直率、坦白地吐露出来,有着浓厚的抒情色彩。例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就是一枝独秀。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而且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是敬献于鲁迅灵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圈。  在本文中,由于作者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崇敬缅怀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亲见,因此作品显得真实感人。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完本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学情分析:读完全文,学生是可以对鲁迅先生留下一个初步的印象的。要引导学生概括性地进行表达。)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明确:可敬的长者,可亲的父亲。有血有肉的伟人,幽默风趣的智者。 

(2)本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小事?请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文中的语句,也可自己概括),看看谁的小标题更恰当。 

(学情分析:这是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从整体阅读的思路出发,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有利于后面进入细节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把握) 

学生思考、讨论并概括。  按自然空行,共有十四件小事。

小标题可以概括为:  1、鲁迅的笑;2、鲁迅走路的姿态;3、到鲁迅家做客(夜谈沉思、饮食习惯)(详写);4、鲁迅开玩笑;5、我受鲁迅的影响变得乐观;6、读青年来信;7、不在意校样;8、许先生的忙碌;9、看电影;10、翻书休息;11、夜里工作(详写);12、吃鱼丸;13、包书;14、病中工作。

4、深入研读,人物分析 

(1)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十四件小事,选取其中的几件小事,说说分别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或特性? 

学生讨论展示。教师引导明确:

  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乐观爽朗、平易近人; 

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3、饮食:喜欢吃硬的东西(详写):表现鲁迅先生坚毅、倔强的性格;

 4、开玩笑:突出鲁迅先生的风趣幽默; 

5、关心帮助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心青年成长,宽以待人、和蔼可亲。

 6、对随意使用校样纸不以为意:谦逊、淡泊名利。 

7、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8、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9、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10、吃鱼丸(详写)包书: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一丝不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11、病中工作(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2)以上这些内容,看似没有什么联系,比较杂乱。你能否对它们进行归类? 

(学情分析: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本文不是一般的记叙文,各个部分的叙写是以作者不可遏止的情绪来串联的,所以学生可能无法把握。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进行归类。)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提供参考:  神情姿态:“鲁迅的笑”“鲁迅走路的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对待青年:严格要求,深切关爱。

 对待亲人:简单随和,关爱有加。 

工作习惯:“工作时间”,不同寻常,忘我精神,无私奉献。

 日常琐事:“吃鱼丸”,包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可以说,虽然本文看似杂乱,但有一个情感上的线索。全文除了许广平先生的一句极为朴实的感叹,没有一个地方有直接的赞美,却处处透露出对鲁迅先生的爱戴、赞美和景仰。同样的,没有一个“悲”字,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沉重的悲伤。

5、课堂检测:课本1416页上的两个问题。 

6、教师小结  阅读鲁迅的著作,我们可以感知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今天又通过萧红的回忆,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临到鲁迅伟大而平凡的精神,他的关心,扶持青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是寓于平凡而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或许正如人们所说,伟大正是寓于这种平凡之中吧,也一如他在诗歌中所说的那样: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7、布置作业1、积累本课字词;(全班)2、完成课本旁批中的问题。(前25名学生) 

8、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 

 神情姿态: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对待青年:严格要求,深切关爱。     平凡伟大 

对待亲人:简单随和,关爱有加。     可亲可敬 

作习惯:忘我精神,无私奉献。 

日常琐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f6b413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2.html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