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38946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端午节的习俗和由来_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习俗1: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 黄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 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 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 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 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端午节的习俗2: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 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 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 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 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 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节的习俗3: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 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 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 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 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 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 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 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 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 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慷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 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节的习俗4:划龙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 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 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 族的高洁情怀。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 渡在此FI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 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口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 法定节假H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的习俗5:躲端午
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己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 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 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 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 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 人,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
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 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 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此版本为最为 人接受的版本。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 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 王己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 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 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己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 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 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 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 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 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 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 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
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 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墓前有曹娥碑,传此 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7fe9f663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b.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