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措施
吴少风
(福建省建阳市食用菌办公室 354200


闽北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广竹荪栽培技术,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在栽培场地、栽培原料、遮阴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进,促进了竹荪生产的持续发展,生产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仅建阳市竹荪生产面积就达10672000m2,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竹荪生产技术不规范、管理粗放、广种薄收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单位产量高低悬殊很大,高的达200kg667m2,低的只有20kg667m2。因此,在广大菇农中普及规范的栽培技术、推广高产措施,是进一步巩固和促进闽北竹荪生产的重要课题。 1 栽培技术
11栽培场地的选择与处理。稻田、果园、林地、菜园、山坡地均可作为竹荪栽培的场地。但选择场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近水源,排灌方便。2)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3近三年不曾栽培过竹荪。旱地栽培竹荪,事先应在地面及四周施用呋喃丹等农药、以防止白蚁危害;水田则应先将水排干,无论水田、旱地,场地四周都需开好排水沟。
12栽培原料的选择。竹荪是一种木腐菌,其栽培原料十分广泛。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的原料,如阔叶树木屑、木片、竹屑、竹绒、谷壳、芦苇杆、甘蔗渣、豆秸、玉米杆、玉米芯等均可作为竹荪的栽培原料。但从实践上看混合料的产量好于单一原料,若在上述原料中添加些含氮物质,增加培养料的含氮量,对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
13季节安排。就闽北而言,竹荪可安排在阳历14月播种,59月采收,一般竹荪播种6070天就可采收,但由于竹荪出菇温度是20℃以上,所以仅提早播种不一定能够提早出菇。总的原则是在安排好农事的前提下,原料粗硬的早播种,原料细软的可略迟一些。 14 料播种。将栽培料调至含水量适中后按畦堆在场地,畦宽4050cm,长度不限。畦与畦之间留3040 cm 的走道。料厚2335cm选择无雨天将竹荪菌种掰成鸽子蛋大小的块状,按梅花型分布,每隔58 cm播一穴,每667m2播种600袋菌种(14×28cm塑料袋菌种)。播种后,即在畦面覆盖58cm厚的碎土粒。最后在畦面上盖上一层薄稻草保湿。
15发菌管理。播种后要经常检查菌种的萌发和吃料情况,发现死种要查明原因并及时补种。同时要注意培养料的含水情况,料太干在畦沟内灌水,待料湿度适中后再排干。料太湿则要增加通风、排干场地积水。遇到雨天或较寒冷的天气要在畦面覆膜防雨,天热无雨时掀膜通风。当畦面可见竹荪菌丝时要及时掀去畦面的稻草。
16遮阴方法。为了促进竹荪子实体的形成,采取一定措施遮阴是竹荪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的一个环节。从实践中看,目前遮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搭建阴棚,即在栽培场地搭建类似于香菇木耳的阴棚,这种方法效果较好,但花工大成本高。2覆盖芒萁草,即在畦面上覆盖2030cm厚的芒萁,这种方法简便适用,在闽北被广泛采用。3)套种作物法,即在畦两旁套种有遮阴效果的的农作物。目前,较为成功的是套种大豆,具体方法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畦两侧按4050cm株距栽下迟熟秋大豆秧苗,在出菇阶段,大豆枝叶正好起到良好的遮阴效果。
17出菇管理。出菇阶段主要做好场地的保湿、防涝工作。遇久晴不雨的天气,要经常在畦面淋水,以保持畦面的湿度和场地的空气相对湿度。若阴雨绵绵,则应及时清理排水沟,不能让培养料浸水,以防菌丝窒息死亡。一潮竹荪采收结束后,可停水57天后,在畦面浇一次重水,促进第二潮竹荪的生长。 2.高产措施
2.1要在培养料上做文章。培养料是竹荪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来源。培养料的优劣对竹荪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培养料方面,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用料要足。每667 m2
干料30004000kg,这是高产的基础。尽管投料少,生产周期短,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但在培养料不足的情况下,高产几乎是不可能的。2)用混合料。单一用谷壳栽培,其产量往往较低。因此,以谷壳为主要栽培原料,可以考虑添加木屑、刨花、竹屑、竹绒等含木质素较高的原料。有条件的添加其它食用菌如香菇、木耳、杏鲍菇、茶薪菇的废弃污染料,添加食用菌生产中出菇后的菌糠,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3)增加培养基的含氮量。氮素不足是竹荪低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加培养料的氮源是提高竹荪产量的重要措施。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基中添加牛粪、鸡粪、鸭粪或者尿素。但添加这些物质的培养基必须经过发酵。一般尿素的添加量最多不超过总干料的1.5%,禽畜粪的添加量不超过总干料的20%。若添加禽畜粪,可减少尿素的用量或者不用。另在发酵过程中,应添加1%左右的碳酸钙。(4改生料栽培为发酵料栽培。经过发酵的培养料有利于竹荪菌丝的分解,可以促进菌丝体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同时发酵过程还可以杀灭培养料中的螨类等各种害虫,保障菌丝的正常生长。特别是添加禽畜粪、尿素的的培养料,发酵为必经程序,否则,培养料中氨气含量过高,会导致菌丝生长稀弱,甚至死亡。发酵方法可参照蘑菇料发酵工艺进行。一般发酵40天时间,其中翻3次堆(10天翻堆一次。发酵结束后要确认培养料无氨味后方可下料播种。
22覆土要讲究。实践证明,竹荪子实体生长与覆盖土有密切关系,没有覆土的培养料,即便菌丝生长得再好也无法生长竹荪,而土壤的优劣对产量的影响极大。栽培竹荪的覆土最好选用腐殖质含量高的壤土。腐殖质中含多种竹荪生长需要的养分,还具有使粘土疏松、沙土粘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的功能。因此,若在栽培场地就地取土的,在选择场地时必须注意场地的土质。若无法找到土质好的场地,最好另选腐殖土覆盖或者烧制一些火烧土,然后浇些人粪尿堆制一段时间后再作为覆土使用。
23管理要精心。三分种,七分管,管理是否科学合理与产量高低也极为密切的关系。竹荪栽培要抓住以下重点。首先是湿度管理,对竹荪栽培而言,湿度管理包括培养料的湿度、覆盖土的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三个方面。在发菌阶段,要控制好培养料的湿度,这样才能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为高产打下基础。理论上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实际操作中只要掌握在培养料含水充分,而用手使劲捏之无水挤出即可。在菌丝未走满培养料前,不要让雨水久淋,畦沟内也不宜长期浸水。在发菌后期和出菇阶段,要注意覆土的湿度,以便菌丝进入土壤,形成菌索进而长出竹荪。土壤湿度一般控制在手捏土粒能扁而不粘为度。出菇阶段则应侧重于畦面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一般雨天不淋水,连续天晴时要在畦面浇水。但气温在25℃以下时喷水次数要少,但量要足:30℃以上时喷水宜少量多次。
其次是温度管理。栽培竹荪主要通过合理安排季节,在自然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但通过人工方法控制温度也是必要措施。温度管理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若在低温季节播种,应在畦面覆盖一层稻草和薄膜保温,使培养料的温度在15℃以上;二是在高温天气要及时遮阴,避免菌种或菌丝被晒死;三是在出菇阶段,若遇上高温天气,要加厚遮阳物,避免菌球高温萎缩死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00544222f60ddccda38a050.html

《竹荪栽培技术及高产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