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一) 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9-11-01 09:26: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专题能力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韦蜀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答案 D

解析 敌失马”“贵纵骑蹂击都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均应断开,据此可选出答案。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也指贬谪、放逐,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正统元年中的正统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指士大夫死亡。《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文中谥武勇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答案 B

解析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答案 C

解析 英宗很生气属于无中生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韦蜀惊马,马尽佚。

参考答案 (1)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敌军,追到石城。(关键词:”“)

(2)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兵用鞭子击打弓箭袋,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关键词:间道”“”“”“)

参考译文 蒋贵,字大富,作为燕山卫的士兵跟随成祖起兵。靠累积功劳升职到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讨交阯及沙漠,提拔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彭城卫的军务。

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境地区,上奏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率军队讨伐。叛军进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阵亡士兵一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弹劾蒋贵,朝廷开会讨论认为蒋贵刚选兵出发去甘州,势必来不及救援。而庄浪归徐晞所统率,追究徐晞推脱罪责的责任,把蒋贵的事情放在一边,不予追究。

次年春天,谍报敌军驻扎在贺兰山的后面。皇帝下诏命令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向西,蒋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长城关口会合围剿。蒋贵到了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说前面的路上没有水草了,率兵返回。镇守陕西的都御史陈镒上奏告状,尚书王骥出京负责处理边疆事务,斩了安敬,责令蒋贵立功免罪。蒋贵感动振奋,正好朵儿只伯害怕罪责被追究,接连派使者入京上贡,敌人的势头稍稍减弱。蒋贵率领轻骑兵在狼山击败敌军,追到石城。战斗停止了,听说朵儿只伯到兀鲁乃地依附了阿台,蒋贵带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前往突袭。副将李安劝阻他,蒋贵拔剑厉声斥责李安说:敢阻挡进军者死。于是从镇夷出兵,从小路疾驰了三天三夜,抵达了叛军的巢穴。阿台正在放马,蒋贵突然冲入马群,命令士兵用鞭子击打弓箭袋,让马受惊,马都跑散了。敌人失去了战马,带着弓箭,步行和明军战斗。蒋贵放任骑兵,践踏攻击,指挥毛哈阿奋勇冲入敌阵,大败敌军。又把兵分为两翼,另外派一百骑兵占领高地作为疑兵,边打边行八十里。正好任礼也追击敌人到了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带着几个骑兵远远地逃走了,西方边境都平定了。

正统十四年正月,蒋贵去世,时年七十。朝廷追赠他为泾国公,谥号武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B.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C.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D.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答案 B

解析 在理解整体大意的基础上,参照虚词及句子结构综合判断。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答案 C

解析 义结金兰指结拜为兄弟姐妹,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融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答案 B

解析 设譬引喻;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听从了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参考答案 (1)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关键词:”“”“)

(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关键词:”“春秋鼎盛”“)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就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多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认为他很贤良。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死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当面对皇上说:我过去在并州做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皇帝深思了好久,: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促之间,拉拢他们所看重的和友善的。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韩琦等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明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太平、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吏以下三十余人,府史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之不法者,;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春,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军万户       摄:代理。

B.求老成自 :相符。

C.劾大官之不法者, :答复。

D.敕有司赈之 :全部。

答案 B

解析 B,,帮助。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B.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C.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D.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答案 D

解析 奸利事为名词,的宾语,后面要停顿,据此排除AB两项;…………的人的意思,后面要停顿,据此排除C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珪勇猛过人,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树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惧,一箭射中老虎咽喉;十七岁时就统领军队,镇守建康。

B.张珪尽忠朝廷,受到皇帝宠爱。他父亲去世,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不宜马上重用,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

C.张珪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奸人怨恨,相互串通诬陷他。

D.张珪尽心国事,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物、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盗贼;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

答案 C

解析 C,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分析有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

(2)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

参考答案 (1)张珪巡视四川、陕西,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关键词:使”“赈恤”“)

(2)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他们。(关键词:十五六”“”“)

参考译文 张珪字公端,是张弘范的儿子。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曾经跟随他父亲经过树林,遇到老虎,张珪抽箭径直向前,老虎像人一样站起来,张珪一箭射穿虎喉,全军都欢呼起来。至元十六年,张珪十六岁,代理管军万户。至元十七年,实授为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张珪佩戴父亲的虎符,管理父亲所统辖的军队,镇守建康。不久,张弘范去世,丧事办完后,世祖召见张珪,亲自抚慰他。张珪上奏说:我年纪轻,军中事务重大,聂祯跟随我父亲、祖父,久经沙场,希望让他辅助我。世祖感叹说:寻求阅历多而且稳重的人来辅助自己,寻常的年轻人想不到这点。重重赏赐了他,让他回去,并遍赏了他的随从。至元十九年,太平、宣城、徽州群盗蜂起,行省下檄文命令张珪讨伐他们,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斩杀那些士兵,盗贼全都平定了。至元二十九年,张珪入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说:张珪还年轻,姑且用佥书一职试用他,果真可以大用,请等以后。皇帝说: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授予他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张珪巡视四川、陕西,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还朝后,升迁为浙西肃政廉访使,他弹劾罢免郡长吏以下官员三十多人,州府小吏几百人,征集的赃款数以万计。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将要揭发他们,事情关涉行省,有心里不安的人,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子,谎称张珪施行巫术,并且阻碍盐法的执行。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张珪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大官,没获得答复;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得答复。于是他称病回家。泰定三年春天,皇帝派遣使者召见张珪,张珪来到,皇帝说:你来时,民间怎么样?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他们。皇帝听了后很痛心,命令有关部门全部救济那些人。没过多久,起用张珪商议中书省的事情,张珪在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060667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5.html

《2019年高考语文(课标版)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 文言文阅读(一) 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