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考知识点全扫描

发布时间:2023-04-15 21:35:4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1、渡荆门送别
【文学常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是屈原以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佳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山河惊,诗成鬼神泣。”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中心思想】

《渡荆门送别》全诗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风格雄健,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预备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 【原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原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注释
【远】远自。【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春秋、国时属楚国境域。
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下来。【海楼】海市蜃楼,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怜】故乡水,【万里】【仍】依然。【怜】爱。【万里】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送行舟。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搭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画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比如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恍如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述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尽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峻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往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为归纳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转变。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画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安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由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贯在四川生活,念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情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第一次离别,他怎能不无穷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辞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喻行程之远。

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08a24c3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df.html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考知识点全扫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