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解读

发布时间:2019-04-16 14:33: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贫穷与富有,人性之光在对比中闪耀

——六年级上册第9课《穷人》文本解读

撰稿人:张旭媛

高高的壁炉里跳跃着不眠的火光,

昏暗的屋顶上一片红光闪耀,

一位妇女面色苍白地跪在床前祈祷。

母亲独守着儿女。门外阴森的大海,

正向着夜空、悬崖、狂风和雾霭,

向着黑暗和礁岩发出悲惨的号呼。

这节诗来自于雨果的诗集《世纪传说》中的一首长诗《贫苦人》,列夫·托尔斯泰根据这首诗改编成了一篇文章《穷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文学巨匠,走进那个闪耀着人性之光的故事。

一、 走进文本

这篇课文被编排在以“人间真情”为主题的第三组。这一组课文旨在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并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小说叙述了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 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为何如此感人肺腑?在细读中,笔者发现文本巧妙运用了对比描写的艺术手法进行渲染和铺陈,营造出极端的反差,塑造出光彩有力的人物形象,构成小说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大环境的恶劣和小环境的温馨

    开篇首先呈现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冬天的夜晚又黑又冷,寒风呼啸,海上正起着风暴,一早出海打鱼的渔夫还未回家。而渔家小屋里显得那样温暖舒适,干干净净的地板,闪闪发亮的食具,尚未熄灭的炉火,挂着白色帐子的床铺,五个孩子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小环境的温馨与大环境的恶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起读者迫不及待读下去的好奇,并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 在桑娜的内心独白中,“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这句看似平常的话,折射出桑娜的淳朴善良。面对生活的苦难,桑娜没有怨天尤人,她默默地坦然地承受着命运的不公,内心依然保持着对上帝的感恩。桑娜的穷困和善良,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作者在创作上可谓是针脚绵密,每一句话都自有玄妙之处。

行为的果敢和内心的忧虑

对桑娜抱回孩子的经过,作者仅作了简洁叙述,对她当时的心理活动描写也仅用了一句话。“她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这个不加考虑的果敢举动,流露的正是一个母亲天性中的善良和慈爱。

情节发展至此,如果桑娜回家后只是安然等待渔夫回来,那么人物形象的情感是干瘪、空壳的,缺乏应有的生动和美感。托尔斯泰笔力非凡,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桑娜的心理活动,尽情展示了桑娜内心活动的丰富变幻。第一层次:忐忑不安,担心渔夫不接受这两个孩子。第二层次:自我谴责,善良的桑娜体谅丈夫的难处,不忍心再给丈夫增添负担。第三层次,矛盾忧虑。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就做主把孩子抱回家,该怎么面对渔夫?桑娜内心备受煎熬,反复思量,患得患失……各种不同的想法、情愫纠结缠绕在一起,发生错位、冲突,产生了波澜起伏的情节,真实地再现了处在贫困中的底层小人物善良美好的内心世界!在果敢与忧虑截然不同的前后对比中,一个真实自然、情感丰沛的文学形象呼之欲出,动人心魄。

物质的贫穷和精神的富有

小说中,在环境描写和对桑娜形象的刻画上,无疑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在对渔夫形象的塑造上,只用了寥寥几笔,便栩栩如生地 勾勒出穷人精神的富有。

当桑娜试探性地告诉渔夫西蒙已死的消息,渔夫“皱起眉”“搔搔后脑勺”,仅这两个细节描写,便形象地描绘出西蒙之死触动了他柔软善良的内心,他快速作出了抱养孩子的决定,“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从这急切有力的话语,从“熬”这个词,我们再一次深深体会到桑娜一家处境的艰难,可是不管前路有多难,当别人需要帮助,桑娜和渔夫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为了给予别人爱,宁愿去承受更多的艰辛与压力,他们内心充满了悲悯与仁慈!一个人的富有不在于拥有多少财产,而在于懂得馈赠和给予,给予越多越富足。虽然物质生活极度贫困,可是桑娜和渔夫在精神上又是多么富有和高贵!这组潜在的、隐性的对比,是文本隐藏的意脉,实际贯彻了文本始终。

二、 走进作者与时代

这部作品创作于19世纪,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沙皇专制制度下,贵族、资产阶级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小说的主旨凝结着作家的生命、情感和灵魂。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却为贵族阶级对金钱地位的崇拜而愤怒,极端憎恨贵族生活上的奢靡堕落。他组织慈善活动;在自己的领地上尝试土地改革、办学校、自己耕田、制作农具、缝补皮靴……

托尔斯泰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艺术和人生是一致的。他在作品中弘扬人性,崇尚道德,希图用文字的力量去反对人世间的不义,唤起人性的复苏,促进社会的调和。在桑娜和渔夫的身上,他融入了自己深沉的爱与崇高的思想。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正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穷苦生活的无限同情和高贵灵魂的高度赞美。在那黑暗的时代,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善良,如一股清流注入贵族阶级堕落腐化的心灵泥沼,他们如沙砾中的黄金、黑夜里的星斗,传达着伟大作家的灵魂密语与人文关怀,因此,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托尔斯泰曾在《家庭幸福》中的心迹表白:(PPT)“我历尽世事,如今终于觅到幸福之所在:归隐于田园,帮可帮之人,助无助之者,行善行之事;修身养性,怡情山水,泛舟书海,唱游天地;邻里坊间,其乐陶陶;这就是我理想的幸福。而最重要的是,有你为伴,或许还有孩子。若得如此,夫复何求?”

如果通过我们的教学引导,让孩子亲切高贵的作品,能让他们从小在心中种下善良的种子,便是最大的功德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15d4c0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5.html

《《穷人》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