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美国母校

发布时间:2023-09-07 15:05: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重返美国母校
作者:丛志远
来源:《华人时刊》2009年第02
我有三个母校,一是江苏栟茶中学,这是我整个人生的母校;一是南京艺术学院,这是带我走上艺术道路的母校;还有一个是印第安纳大学,这是我在美国的母校。三所学校,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人生三大阶梯。而我虽身在美国,从印第安纳大学毕业已经十四年,回访的次数却是在三个母校中最少的。
去年我收到母校的邀请,请我到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校园访问和演讲。演讲共有三场,一是在美术学院版画系向我的老师和师弟师妹们谈我的艺术创作体会,汇报我的艺术作品;二是给版画系研究生本科生示范和传授我学习和研究的新版画技术;三是在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作讲座,谈中国艺术欣赏和做中国水墨画表演。尽管我在美国已经应邀到大学、博物馆作了八十多场专题讲座,这次却特别让我兴奋不已。
二十年前我身无分文(确切地说是负债累累),对英文几乎一窍不通,以一个特别录取的研究生身份只身来到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在学校里,我身穿从国内带来的牛仔服,骑着一辆用一张画换来的自行车,每天从课堂、图书馆到宿舍三点一线地在校园里穿梭。我看着身边擦肩而过的学生们,我羡慕他们流利的英文,羡慕他们不需要为明天的吃饭和学费发愁。一天我突然发现,在全校园3.7万学生中,我的英文是最差的,因为我是一个外国破格录取生,经济上我是最穷的,因为我的存款是负数。我唯一比他们强的是我的使命感。我肩负着老师、家庭和朋友们的寄托,我有厚重的中国文化和艺术基础做我的后盾。
结果,前五年我成功地完成了我的学业,拿到了我的学位。毕业前夕,印第安纳大学国际部对我进行了采访,专门出了一期特刊题目为艺术教授融合东方和西方传统。再五年,我获得威廉帕特森大学终身教授,又是五年我获得了威廉帕特森大学正教授职称。
再次回到布鲁明顿,我很激动,也很紧张,特别是这次要在母校作三场内容和形式完全不同的演讲,就像一个学生要给老师做一个理论和语言表达、艺术和技术创作的全面毕业汇报。当我在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这座由华人贝律铭设计的现代建筑里作演讲时,我看到我的指导老师——倪苏珊教授鼓励和支持的目光,我完全恢复了自信。倪蘇珊教授曾任文理学院副院长,是哈佛大学博士、著名的中国美术史论家。她的中文很棒,当年就是她坚持破格录取了我。听完我的演讲,她很高兴,说这是她第一次完整听我的演讲,演讲的内容和英文表达都很好。在美术学院里,我给版画系师生作的演讲也非常顺利。我陈列了我的示范作品,介绍了我的艺术哲学和创作体会,回答了师生们的问题。随后,我示范并辅导了蓝膜版画中速蚀水绘制作技巧。第二天,版画系师生在爱德华教授家中专门为我举办了欢迎晚会,著名的版画泰斗勃沙堤教授也专门赶来。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很有趣的是当年由于英文不好,很难与老师沟通和交流,而这次我和我的研究生辅导员,现艺术历史系主任肯尼迪教授,第一次有比较正常和较长时间的交流。肯尼迪教授是一个著名的现代艺术史论教授,当年我在她课堂里写了一篇有关米罗的论文,得到她的欣赏。她于是积极写推荐信为我找奖学金,希望能继续在美术史系学下去。由于我不想放弃绘画,加之英文和经济问题,我没有继续攻读美术史论博士,让她很失望。这次我们见面,她看了我的大画册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到处喊人来看。她很激动地对我说,我真不知道,你是这样有才华的艺术家。
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依然是美国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可当年在学校的许多老师、同学和朋友都离开校园了。这次我回来另一个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见一见我的老朋友。在来母校的路上,我先赶到圣母大学(UniversityofNotreDame)见我的好友葛良彦教授。葛良彦原是南京大学的教授,他为人诚恳踏实,英文功底相当有水准,当年就是他以深厚的情谊帮助我来到美国。他获取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后,应聘到美国的名校、全国排名前18位的圣母大学任终身教授。十几年未见,我们谈到深夜。
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我拜会了老友鲁彬生博士。他现任亚洲艺术馆馆长,我们在一起策划过很多艺术展览。1993年,我们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的基金;为筹划亚洲艺术的玛赛克——青海艺术展,我们美国艺术博物馆考察团一行9人到中国参观访问40天,在项目共事中建立了很深的友谊。
当然,十分让我挂念的还有跟我学中国画的学生们。所谓学生,其实他们的身份大都是印第安纳大学的教授。在我的学生中,年龄最大的是玛莎教授。玛莎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我到布鲁明顿后,她是相见恨晚。我离开后,她和我的其他几位学生依然坚持每月相聚,学习中国画。最后90多高龄的她画不动了,就请大家在她家中画画,她从观看中获取一些满足。这次我和欧文教授赶到医院看她,她从昏迷中醒来,一眼就认出我来。她喜极而泣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当然也有遗憾,我未能见到我的恩师和艺友——印第安纳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原系主任、印大中国之星基金会主席罗郁正教授。他是在2005年夏天去世的,当时我正带领我的学生在中国访问。罗郁正教授为人正派耿直,他在美国的学生遍布各大名校。国内称他为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西文化研究上饶有建树,享誉海外的译林大家。在布鲁明顿时我们是忘年交,我们一起谈近代历史、书画诗词,非常情投意合。我在印第安纳大学四年能顺利读完学位很大一部分就是靠的欧文罗——邓瑚烈学金。在布鲁明顿和朋友们谈到他们总是掩盖不了我的遗憾。
短暂的几天对母校的访问,勾起了我多少甜酸苦辣。这是我在美国奋斗史的一个部分,也是我在美国最难忘的记忆。能被邀请回母校演讲当然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但我真不敢说归故里。美国的名校是一所巨大的人才库,我们一起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毕业后有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教书的,有到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研究员的,也有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做VPVicePresident)的……最近大家在奥运会上看到的美国蓝球梦之队,球队的主教练就曾经是印第安纳大学蓝球队的助理。这里的水太深了。(如东县侨联李学军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2c8f4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36.html

《重返美国母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