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这一辈子》后感

发布时间:2018-06-30 03:27: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读《我这一辈子》后感

《我这一辈子》是一个人生的过程。

小说采取了第一人称的角度进行自述,给读者以无可替代的真实感与亲切感。 

该书从“我”15岁写起,用的是带有伤逝情绪的回忆口吻。回忆被安排在时间顺序的连续性之内,而在追叙过去的回忆中“我”又时常见缝插针地对“如今”的情况进行描写:“到如今我才明白过来——我已是快饿死的人了!”“现在想起来,这个想法真有点可笑;在当时我可是诚心的相信这是最高明的办法。”这就时时提醒读者“我”正在“如今”回述“当初”,而“如今”与“当初”之间所横亘的时间断层正好容纳“我”在饱历沧桑之后的人生慨叹。 

这是一个小人物的人生,作者对于下层人民生活的体验与观察使他将这个从裱糊匠到巡警的小人物生活写得栩栩如生。主人公的人生过程包含了多少酸辛、苦涩和迫不得已。他的希望、悲欢、挣扎和失败,汇聚出一条命运的河流。读者能够感受到,从小说的叙述开始,从我们知道“我”15岁去当学徒的时候,这位主人公面前的漫漫人生几乎就已经注定了,就像作者在《骆驼祥子》结尾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是的,《我这一辈子》的主人公会使我们想起样子,因为他也曾像样子那样体面而好强,因为他也像祥子那样在社会压榨下一步步地走向他惨败的人生结局。“我”对自己的人生也有这样的总结:“在我这一辈子里,我仿佛是走着下坡路,收不住脚。心里越盼着天下太平,身子越往下溜。”

处于人生过程中的现在进行时的主人公尚且不知道自己日后会怎样,而作为叙述人时的“我”则已经知道了,读者也被告知了。当读者从“我”的叙述中知道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积累了许多人生经验,“明白了许多人情”,成为一个精明、和气而又想得开的人,而同时又知道了他这些适合生存的性格并未能使他避免悲惨的人生结局,便会与主人公一起,强烈地感受到命运所施逞的威力。在人的生命进程中,确实存在着某种难以预测,难以把握的因素,它时常使人愕然,使人困惑,使人发出深深的叹息。从人的命运入手,一个小说家差不多就已经找到了切入故事的最好的角度。倘若小说家所把握的是一个背时倒运的人的命运,那几乎就可以决定作品主题所具有的悲剧性和深刻性。而《我这一辈子》所引发的命运感叹并不具哲学质询意味,它以社会批判为意义指向。

人生在时代的浪潮里颠簸,这位没读过多少书的主人公也能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总结出人与时代关系中所包含的哲理:“年头儿的改变不是个人所能抵抗的,胳膊扭不过大腿去,跟年头儿叫死劲简直是自己找别扭。”有了这样对时代、社会、人生的透彻洞悉,读者当然会认同主人公“精明”的自我评价。而性格未能决定命运,这位精明的小人物不得不承受背运的悲哀。

使“我”铭心刻骨的背运的开始是个“第三者插足”的故事。“我”颇为满意地结了婚而后老婆却跟人跑了——“我”的并不怎样出色的师哥成功地充当了“第三者”。通过这样一个并不神奇的人生故事,作者质朴而又微妙地展示了主人公明晰的与潜在的心理过程。读者能够窥见他的不平、他的惶惑,以及缠绕着他的命运之谜。作者洞悉人物细致的心理波澜,却落笔平实。作品超越了单纯经验层面的对事件的叙述,留下主人公的人生疑问:“我自己的思想永远不够对付这件事的。”“我心中有了个空儿,这个空儿是那件不幸的事给我留下的,像墙上中了枪弹,老有个小窟窿似的。”作者也把言而未尽的叹息留给了读者。

“丢老婆是一件永远忘不了的事”,但毕竟只与个人有关。而另一件主人公永远也忘不了的事——兵变,则关系着国家民族。兵变过程的描写是一幅生动的历史插图。其生动性可悲地寓于荒谬性之中:“想想看,把整串的金银镯子提回营去,而后出来杀个拾了双破鞋的孩子,还说就地正呢!”兵变以及其后几乎全民参与的抢劫充满残酷、血腥和贪婪。而兵变是有“政治作用”的,“一切都是预先想好了的”,人民只是在被军阀政客们作弄。主人公却又从另一个角度看明白了:“这个人民,连官儿,兵丁,巡警,带安善的良民,都不够本!”他悟出了一条人生哲学:“汤儿事”,也就是说,“在这群不够本的人们里活着,就是对付劲儿,别讲究什么事儿”。显然,作者的批判锋芒指向了国民性。读《我这一辈子》,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民族性格的犀利洞察,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而深切的感情。

老舍说过:“有人批评我,说我的文字缺乏书生气,太俗,太贫,近于车夫走卒的俗鄙;我一点不以此为耻!”(《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我这一辈子》是一个巡警的自白,文字自然更为,描述也更为质朴,读着那生动、活泼、平易的北京口语,读者甚至可能相信这篇人生回顾当真是出自一个巡警。同时,老舍不但善于运用并且提升了民众的口语、俗语,他笔下的文字好像一个个鲜活的细胞,使他笔下不断涌现极为生动的描述,例如对主人公“一辈子只看见了这么一回大热闹”的描述:

男女老幼喊着叫着,狂跑着,拥挤着,争吵着,砸门的砸门,喊叫的喊叫,嗑喳!门板倒下去,一窝蜂似的跑进去,乱挤乱抓,压倒在地的狂号,身体利落的往柜台上蹿,全红着眼,全拼着命,全奋勇前进,挤成一团,倒成一片,散走全街。背着,抱着,扛着,曳着,像一片战胜的蚂蚁,昂首疾走,去而复归,呼妻唤子,前呼后应。 

 这里没有冷僻的词汇,句法和修辞绝然不显雕饰的痕迹,作者通过常见词语的组合实现着生动鲜明的表述。短促的排比句形成强烈的压迫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子恐怖的大热闹之中。描述“热闹”纷繁的事实,却出之以简练的笔墨,作者竭力使每个词语都尽可能地发挥功能。他精心设置句法,甚至避免了连词的出现。“昂首疾走,去而复归,呼妻唤子,前呼后应”有文言笔意的保留,却又与俗白平易的口语融为一体。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作品中较为质朴的一篇。这不是那种艺术心灵尚未开化,艺术才能尚未充分发展的质朴状态,而是大作家的质朴。虽出之以简洁,却有豪宕的才智作底垫。虽出之以平实,却潜伏着艺术激情。作者不但写得质朴,而且写得舒展:不急、不躁、不涩。如果我们将小说家的才能区分为偏于敛抑的和偏于舒展的,老舍当属于后者。对于中国作家来说,舒展的才能更为难得。舒展得开,才会有酣畅的叙述和饱满的气势。《我这一辈子》为生活本身的逻辑力量控制着,作者思路畅达而有顿挫,作品情节起伏,波澜陡起。

描述风格不但显示着作者的文字能力,而且体现着作者内在的气度。通过《我这一辈子》,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的从容与沉着,以及通达和诚朴。只有艺术才智平衡的作者,才能如此圆熟地驾驭文字,只有能自持、有自信的作者,才能使自己笔下有如此自若的行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代表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我这一辈子》再一次印证了这一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71db2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0.html

《读《我这一辈子》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