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学案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5-06 22:19: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word/media/image1.gif

苏轼的诗词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凭栏远眺滚滚东去的江水时,也许会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月夜里思乡怀远、黯然神伤时,可能会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我们漫步在西子湖畔,定会想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需要宽慰、需要排解内心的抑郁时,总会想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word/media/image1.gif

苏轼(1037~1101),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他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上,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

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七集》等。名作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谪至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至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县),后北还,病死于常州,追谥“文忠”。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word/media/image1.gif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游览黄冈城外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喻新法,被新派官员诬陷论罪,贬斥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抑郁于心。观景时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鏖战的场景、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作者赞颂其功业,并借以抒发自己有志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定风波》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愤懑和痛苦,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word/media/image1.gif

宋词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

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与婉约派并称为宋词两大词派。豪放派特点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汪洋恣肆,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正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1.识记字音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1)东去

古义:长江

今义:大河的泛指。

(2)回首萧瑟处

古义:刚才

今义:从来,一向。

4.词类活用

(1)大江去 (名词作状语,向东)

(2) (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

(3)樯橹灭 (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4)轻胜 (名词作动词,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骑马)

word/media/image1.gif

word/media/image1.gif

一、思维建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word/media/image4.gif

《定风波》

空白处答案 0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02抒情03心情平和04乐观

二、内容把握

(1)《念奴娇 赤壁怀古》通过对    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抒发了作者对    的缅怀和仰慕之情,表达了因年岁将老而产生的人生苦短和    的无限感慨。

答案 1古迹 2古代英雄豪杰3壮志难酬

(2)《定风波》通过记叙出游时    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宠辱偕忘、超乎物外的人生境界,寄寓了他对自己所遭受的    的旷达之情。

答案 1途中遇雨 2洒脱、放达 3政治打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答案 (1)“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开篇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营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的出场造势。

(2)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在另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问这两种说法各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 (1)“穿空”写出石壁的高峭和直插云霄的气势,“拍”写出江水撞击江岸时波涛的汹涌奔腾。“穿”“拍”运用比拟手法,使画面更富形象和动感。

(2)“崩云”意即击碎了云层,写出了山石直冲云天的力量,“裂岸”夸张地写出了波涛撞击江岸的力度。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 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状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感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4.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

答案 周瑜年轻有为,春风得意,又在赤壁大战中击败曹操,这正与词人自己青壮岁月已逝,却屡遭贬谪、功业无成的遭遇形成鲜明对照。作者写周瑜,用意在于既抒发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又借周瑜的形象反衬自己,抒发自己的悲壮情怀。

定风波

1.《定风波》开头两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见性情。雨点“穿林打叶”发出声响,是客观存在的,说“莫听”,就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那么便怎样?“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来。“何妨”二字既透出一点俏皮,又增加了挑战色彩。本词开头两句是全篇的中心,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的。

 

 

2.“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的“轻”该怎样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轻”,即轻巧、轻快之意。在雨天行走,竹杖草鞋是轻的;还有无官一身轻之意,无公务缠身,心境也是轻松的。

(2)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字面意思如何理解?“风雨”“晴”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答案 (1)字面意思:看看原来下雨的地方,回去,对“我”来说,既没有晴天也没有雨天,即晴天也好,雨天也好,对“我”来说无所谓。

(2)“风雨”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指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即人生之逆境。“晴”既指自然界的晴天丽日,也指人生中的晴天丽日,即人生之顺境。这里是一语双关。

(3)这几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面对人生风雨的旷达胸襟。 

 word/media/image1.gif

4.有人说,“人生如梦”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作者确实是有些消极的。关于“人生如梦”,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人生如梦,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这千古风流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看到这千古不变的江月,不禁令人感慨月之永恒、人生之短暂,感叹再大的功业也敌不过岁月,也终将被这岁月之长河湮没。所以说,他的人生态度确实有些消极,充满了怅惘和伤感。

观点二:我不认为作者是消极的。“人生如梦”看似充满了怅惘和伤感之情,但其实并不然。诗人以“人生如梦”自慰,表现的是他旷达的胸襟。因为作者并没有想到隐退或表现出要及时行乐的情绪,故他并不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正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精神。

word/media/image1.gif

情景交融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这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它既表达情感,又描写景物,相互烘托,没有主次之分,二者几乎合为一体。要达到情景交融,至少需要两条:一是要触景生情;二是要善于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这种情景交融的最大好处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形体,在对景物的描摹之中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19ef93e8c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7.html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学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