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 诗歌鉴赏陈与义《元日》

发布时间:2020-05-11 09:01: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陈与义《元日》

马唯然

元日

陈与义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

 [注]

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此诗作于建炎四年。②屠苏:屠苏酒。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马老师鉴赏:

赏读此诗时,先看题目“元日”。元日指正月初一春节。可联系《元日》中最有代表性的王安石的诗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此节日一般人的心境即可知。

再看此诗首联“五年元日”,便有点题之意。尾联“汀草岸花”写出元日景象。结合注释一,诗人作此诗是在湖湘避难期间。湖湘之地偏南,气候温和,元日已是草木生发,众花开放。植物似乎“知节序”,在元日按时呈现生机。而诗人呢?在此万物复苏的元日,仍然是“一身千恨”。“千”指恨之多,“一”指身之孤,二者关联,暗指诗人孤身承受繁恨之久。有多久?为什么而恨?首联上句已揭示。此恨长达“五年”,因“流离”而恨。建炎元年宋室南渡至今恰好五年。首联“流离”即指南渡之事,对应注释一“避难”。

由此可知,诗人一恨家国沦亡,二恨自身颠沛流离,三恨孤独飘零,四恨人世无常(由注释四给出)。

元日作为重要传统节日,自然有各种风俗,但今年因为在楚地避难,诗人感觉风俗习惯处处和中原不同。“事事非”,一指政治局势,二指诗人生活,三指诗人内心感受。

饮屠苏酒是元日风俗之一,大年初一全家合饮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然而诗人今年饮屠苏酒时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年老。此为“事事非”之一,也体现出诗人五恨年华已逝。颔联下句感叹乘坐小船最终能回到哪里去?抒发漂泊流离之感,无处安身之恨。此为“事事非”之二。

颈联诗人先感叹全家流离湖湘毫无办法,此为“事事非”之三。自己想要学道家摒弃杂念获得心安却只能事与愿违,此为“事事非”之四。上句写流离之恨,下句写安心之难,突出恨之深之重之不易排遣。

总而言之,此诗紧紧围绕“恨”“事事非”,融家国沦亡之恨、颠沛流离之恨、孤独飘零之恨、无处安身之恨、人世无常之恨、年华已逝之恨、安心不得之恨于一炉,体现宋室南渡之后,动荡的政局和社会环境在诗人心理上的深刻投影。


试题答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答:B(“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这一理解不当,“竟”是最终的意思,“安”是疑问代词,意为“何处、哪里”)

 15.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拟人。“汀草岸花知节序”,说汀草、岸花应时开放,花草尚知季节转换而百般珍惜,更何况是人。面对草长花开,诗人只有独自怅恨。

②用典。“一身千恨独沾衣”,化用了齐景公“牛山沾衣”的典故;抒发自己身逢动荡时世,漂泊流离、不知何处可归的怅恨。

(每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诗人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祖籍京兆,其曾祖迁居洛阳,遂为河南洛阳人。北宋末为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南宋初为朝廷重臣,著名爱国诗人。

陈与义自幼聪明好学,善诗文,为同辈所敬重。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进符宝郎,不久贬为陈留郡酒税监。金灭北宋,陈与义辗转逃亡至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为礼部侍郎。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后入为给事中,参与讨论政事。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旋复入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1137年)正月,授参知政事。

在南宋对金政策上,当时存在议和与征战两种意见。陈与义主张对金用兵,收复中原。但他看出高宗无意于此,只愿苟延残喘,偏安江左,于是,非常失望,便托病请求辞职。朝廷以他为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陈与义病逝,终年49岁。

陈与义喜奖掖后生,谦虚谨慎。经他推荐和提拔了很多官员,但他从不向人流露。因此,他在当时士大夫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深得大家的敬重。

陈与义一生的最大贡献是诗词方面。他是江西诗派后期重要诗人,有诗作600多首,著有《简斋集》。晚年填词,有《无住词》,共收词18首。其诗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以靖康元年(1126年)为界,之前大多数是抒写承平时的闲情逸致及个人的哀怨。南渡后,诗作多寄托深厚的家国之思。因此说,陈与义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寓居南方,陈与义写了许多怀念故乡洛阳的作品,在写景咏物之中,寄托怀乡之情。如《牡丹》诗:“一自胡尘入汉关,二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虞美人》:“十年花底承朝露,看到江南树。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燕脂睡起春才好,应恨人空老。心情虽在只咏诗,白发刘郎辜负可怜枝。”《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诗中思乡忧国之情无不跃然纸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4064f3a3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d.html

《高考语文 - 诗歌鉴赏陈与义《元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