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行为的跨文化差异比较(一)

发布时间:2019-01-23 23:42: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时间行为的跨文化差异比较()

内容摘要: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因时间取向的不同,其时间观念及时间行为各不相同。在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过程中,由于时间观念的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和失误经常发生。本文从从时间观念、时间价值取向、时间使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因文化因素而产生的跨文化差异,从而了解非语言行为对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时间取向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时间。时间取向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在后天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时间观是一种社会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产物。它作为一种深层文化的积淀,隐藏于人们思维深处而变得根深蒂固,虽然它是一种虚无、无形的东西,但无时不在强烈地影响着人们。所以,了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时间看法的不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沟通和管理。本文拟从时间观念、时间价值取向、时间使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因时间取向的不同而产生的跨文化差异,从而了解非语言行为对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的影响。

时间观念的差异分析

根据E.T.Hall(1984)的观点,时间和空间存在着某种契合,这就产生了两种时间观,即圆式时间观和线式时间观。

圆式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不停运动的圆,时间的变化协调于自然状态,即时间向自身归复的现实。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往复、月份的轮流、年龄的更迭、植物的周期生长、农时劳作的更替都是圆周式、周而复始的自身复归的周期性循环运动。圆式时间观的人认为时间自身归附,是一个不停运动的圆。圆型的时间不是一种稀缺商品,时间似乎源源不断,很容易获得。在大多数东方文化的国家里,人们的时间观属于圆式时间观。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线式时间取向和圆式时间取向都存在,但前者占主导地位。中国的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历史,主张以史为鉴,借研究过去指导现在和将来。但是中国的线式时间观念不如西方强。因此,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慢节奏的,这些体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一般来说,西方的时间观大多属于线式时间观,认为时间好比一条从源头直奔入海口不断流动着的河流,是一种线性的单向持续运动。大多数西方社会由于受历史传统和基督教的影响,其主流文化是用直线方式来看待时间的,即充分地意识到过去、现在和将来,把重点放在将来。对受线性时间观影响的人来说,时间是残酷的,即使是普通人对时间也有强烈的感受,他们从小学会严肃地对待时间,比如德国人,他们对待期限和约期的态度非常认真,不守约和不准时要受到真正的惩罚,时间是比语言更雄辩而直接的信息。时间对他们来说,既珍贵又固执,已深深地扎根于人们心中。

但是,非常有趣的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在行为上更接近于受圆式时间观念影响的东方人,至少在准时守约的观念上,与美国人、德国人甚至是日本人相比有明显不同,他们对待违时和拖拉的态度明显要宽容得多。

时间价值取向差异分析

时间价值取向是文化差异中一个比较稳定的要素。根据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nandStrodtbeck1961)的价值观取向文化模型,人类对时间取向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过去取向(pastorientation),强调传统和尊重历史。二是现在取向(present-oriented),组织通常注重短期和眼前。三是未来取向(future-oriented),这种社会强调长期。

不同的时间价值取向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如在过去取向的社会,人们通常假定生命是遵从由传统或上帝的意志预先注定的轨道。这样,组织的战略规划以及经营计划也就无足轻重了。一个变化的组织对雇员和社会来说是值得怀疑的,稳定是可取的。在一个组织内,人们认为最好的决定出自具有权威与智慧的资深者。在一个组织内,文化象征和礼仪主导着组织文化。中国人非常重视过去,每个中国人都能朗朗上口的一句话是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中国社会,传统上的思想规则、方法等一直延续到今天,被大家所认同,变成集体的无意识,而且规定人们的行为。人们对未来不太感兴趣,除非是很遥远的或理想的未来。人们做事情通常要考虑这个事情过去有没有人做过,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循规蹈矩已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与这种时间取向相连的是人们崇拜祖先,尊敬老人,尊重老师,重视经验,重视年龄,因为这些方面都与过去有关,过去取向一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在中国,人们为了办成一件事情,常常会花大量的时间闲聊,彼此建立一定的友好关系。因此,有些事情会通过人情关系而解决。

在未来取向的社会,组织变化被认为是必要的和有益的。静止的组织是垂死的组织。对于人们和组织而言,竞争会刺激他们有更好的业绩。在未来取向的社会,人们假定个人可以影响将来,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假定现在的努力会带来将来的成功。美国管理者认为,战略是为未来而控制今天,战略就是寻求机会,规划时间成本时间就是金钱是美国管理者坚信不疑的行动指南,所以他们不愿意在谈判过程中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寒暄、客套上。所以,在与美国管理者的交往中,如果不了解他们的时间观,而按照东方人的习惯行事,就会给跨文化沟通与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通常情况下,美国人不会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通过长时间地闲谈来评估他们的来访者;更不会在饭馆宴请客人来建立一种洽谈事务前的信任感和友好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友好关系比不上实际表现重要。

在现在时间取向的社会中,人们认为只有现在才是最重要的,倾向于只争朝夕地生活,几乎不做明天的打算,组织通常注重短期和眼前。伊斯兰传统的文化就属于这一类。他们相信将来的事属于真主,所以在时间观念上有重视现在的倾向,不愿意对将来的事进行预测,认为那是他们所控制不了的。阿拉伯人认为,凡是想了解未来情况的人,都有些精神不正常。只有真主才知道未来事情,凡人即使只是谈谈未来也是过于放肆的事。菲律宾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文化也是属于现在时间取向。这些文化比其他文化在对时间的态度上有更多的随意性和随机性。这种对时间有些满不在乎的作风常使西方人产生误解,把它当作是懒惰、效率不高的表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57c76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7.html

《时间行为的跨文化差异比较(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