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作者用突出了江花色彩的________ 2)这首词的结尾句,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1)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
2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解析】【分析】(1 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的意思是胜过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突出了花的艳丽。 2)从结构上来看,江南好是对江南美景的总体赞美,与结尾句呼应;从内容上来看,能不忆江南的意思是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写出了对江南的热爱与眷恋。 故答案为: 超过(或:胜过);浓艳(或:艳丽)
照应开头江南好一句,使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与怀恋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句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作用的理解和赏析。考生要整体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作答。

2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 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 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 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答案】 1)山北;山南 2A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为山南水北,为山北水南。在本
诗中。山是泰山。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
2A远望泰山时错误。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 故答案为:山北;山南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素: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______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分析】(1高鹤”“闲云是闲适、恬静的意象,野山”“秀竹是清净,幽静的意象,对这几个意象综合分析,可知作者用这几个意象营造了闲适、恬静的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诗人非常喜欢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他独自一人一边在西溪泛舟,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水边的悠闲的白鹤、两边秀丽清幽的山景、青翠的竹林、天上闲适的白云,这一切都让深深地吸引了诗人,他完全沉浸在这优美的景色之中,不知不觉月亮都出来了,诗人还舍不得离开,因此这首诗的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而王维《竹里馆》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非常相似。 故答案为: 清幽恬静;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各题。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粪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丰匹红纱一丈皱,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诗作者是________(人名),诗中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尘灰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的心理,突显老翁内心的忧伤。 C. 诗歌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D. 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 1)白居易;同,价钱。 2B
【解析】【分析】(1)本题第一空要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第二空要根据平时积累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是通假字,通,价值。
2ACD理解正确。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的心理, 写出了卖炭翁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的内心矛盾。 故答案为:白居易 ,价钱。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及理解词语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答此题,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洛城指什么地方?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 【答案】 1)洛阳。
2)洛阳城的夜里非常寂静,笛声呜咽好似飘散传遍整个洛阳,以声衬静。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解析】【分析】(1)洛城:今洛阳,唐时的繁华之都。
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修辞手法,赋予玉笛人的情态,写出了诗人李白的丰富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怀。听觉描写和触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笛声随春风时隐时现的特点。以声音反衬夜晚的安静,写出诗人此时百无聊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理。 故答案为:洛阳。
洛阳城的夜里非常寂静,笛声呜咽好似飘散传遍整个洛阳,以声衬静。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点评】本题考查考点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注释,稍加留心能够回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结合语句,从表现手法、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情感。

6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甲】词中悠悠一词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词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思绪之绵长(无穷)
2)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
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分析, 千古兴亡多少事?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因此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要暗示了时间之漫,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
2)结合诗歌内容写作背景分析,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词人登京口北固亭望神州的所见所思所感,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
的地方。词人眼望神州,感概千古兴亡之事,下阕,作者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末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词人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贾生》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思绪之绵长(无穷)
共同点: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抒发个人情怀)。情感:【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诗作者借汉文帝向贾谊询问鬼神的历史典故,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意思要在理解词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词语的深层含义。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鉴赏诗歌,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鉴赏知识、专业术语,如表达技巧:象征、烘托、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等,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地鉴赏。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两小题。
春光好 (唐)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 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 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寸,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欧阳炯笔下的初春最显著的特征是________,《夜泊钱塘》末句微吟寄短愁指的是________之愁。(分别用一个词语加以概括) 2)两首诗中各有一个字,请分别加以赏析。 【答案】 1)生机勃勃;羁旅(思乡)

2笋迸苔钱嫩绿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一句中的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而这种力量来自离心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解析】【分析】(1)《春光好》通过诗中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等句子可以看出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夜泊钱塘》中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酒市,是想借酒消愁,可是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据此作答。 2笋迸苔钱嫩绿意思是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笋儿的生机和蓬勃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显示了力量,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以致迸落了树叶。 从语音上看,字为去声,发音气促而低沉,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叶,而是断裂迸下。有了这样的感觉,每一片落叶都让他惊心动魄,百感交集。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生机勃勃;羁旅(思乡);
笋迸苔钱嫩绿一句写笋使劲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突出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和强劲的生命力。离心迸落叶一句中的让人觉得叶离母体有一种强力所致,而这种力量来自离心突显了自己离愁的沉重。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原作,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从原作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分析作答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参考译文】
春光好
和煦的阳光,风和日丽,万物快活地竞相生长。
笋儿使着劲儿猛长,身子简直要迸开了,迸出满身嫩绿。花儿,羞羞答答的,依偎在雪坞上,洒出满世界浓香。透过那金丝般的柳枝,看得见一轮落日,仿佛柳枝就挂在斜阳上。
夜泊钱塘
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已是傍晚时分。哪里可以让我栓住小船呢?层层树林里,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风中振翅疾飞,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勾起我的思乡之情。树叶因难以承载这离别之情而坠落,思乡之梦化入这寒冷的钱塘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着。想寻酒市借酒浇愁又如何能化解这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


8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搜句:作诗。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吴音渐已变儿童

2)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解析】【分析】 1)首联中, 家山即家乡。变儿童:指诗人在秀州(今浙江嘉兴呆得久了,习用当地的吴语,都快变掉儿时的乡音了。通过理解可知,诗中直接体现诗人离家很久的诗句是: 吴音渐已变儿童
2)结合这两联内容分析、理解诗人的感情,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写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之情;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写自己一事无成,只会写诗的无奈;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表达自己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吴音渐已变儿童
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情的愿望。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
此题考查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9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1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1)联系原著中整首诗歌,说说在这首诗歌中,黎明灯光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2)请结合选文,分析艾青诗歌语言的特点。
3)结合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等诗句,分析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答案】 1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大胸怀的力量;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
2语言简洁明快,有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运用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真切感。如: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两句诗,是诗人直呼而出的,直率,毫无掩饰,毫不掩饰地抒发诗人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又如:两个字:前一个字,是引起读者注意,而后一个字,则是一种感叹,份量很重,似乎有斩钉截铁之力。)不拘形式,选词精心,诗句的层次感分明(诗中有画)。如蓝的青灰的绿的等词的精心安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这些有层次的诗句,展示了画面的层次感。 3)诗人通过抒写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和向往,借助歌颂黎明——光,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黎明灯光这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写于19321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这也是黎明时的景色,但已不仅是景色,而有了更深刻的哲理性的含意。灯光,在夜里是辉煌的,为田野照明,为行人指路。但当黎明到来的时候,灯光已经黯然失色了。黎明,以它辽阔的、无所不至的、清新的光,照向田野,使田野的美清晰地呈现出来。灯光,与黎明之光无法比拟,也无法抵挡。灯光显得窘迫,无论灯光怎样"挣扎",怎样不愿"让位",但已无济于事。据此可知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大胸怀的力量;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艾青诗歌的语言特点, 如: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野是多么新鲜!这两句诗,是诗人直呼而出的,直率,毫无掩饰,毫不掩饰地抒发诗人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又如:两个字:前一个字,是引起读者注意,而后一个字,则是一种感叹,份量很重,似乎有斩钉截铁之力。)说明艾青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有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运用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真切感。紫蓝的青灰的绿的等词的精心安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这些有层次的诗句,展示了画面的层次感。说明艾
青诗歌的语言不拘形式,选词精心,诗句的层次感分明(诗中有画)。
3)结合诗歌所描写的景色及写作背景分析诗人的感情,《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写于1932125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抒写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和向往,借助歌颂黎明——光,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故答案为: 黎明象征着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有着博大胸怀的力量;灯光象征着一种衰弱的力量。
语言简洁明快,有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运用反复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真切感。如: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两句诗,是诗人直呼而出的,直率,毫无掩饰,毫不掩饰地抒发诗人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之情。(又如:两个字:前一个字,是引起读者注意,而后一个字,则是一种感叹,份量很重,似乎有斩钉截铁之力。)不拘形式,选词精心,诗句的层次感分明(诗中有画)。如蓝的青灰的绿的等词的精心安排。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这些有层次的诗句,展示了画面的层次感。 诗人通过抒写对黎明时田野景色的崇敬和向往,借助歌颂黎明——光,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艾青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常见的语言风格有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明快。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含蓄(委婉)。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简洁。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还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连用两个,突出强调了别亦难
B. 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感情之深。 C. 颈联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的角度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 尾联是一种寄语,希望青鸟代为传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喜悦之情。 2)请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答案】 1D
2无力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融情入景,渲染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解析】【分析】(1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故答案为:D
无力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融情入景,渲染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能容的理解。要结合语境与诗作的写作背景,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
【注】同知:官名。淖(nào):烂泥。鬻():卖。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面数之________

祯击杀其魁 余尽________ 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 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 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
2(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解析】【分析】面数之。句意:(王祯)当面责备了他。数:责备,数落。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句意:王祯反击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其余的人都逃跑了。魁:首领
两人见贼即走。句意:(曹能、柴成)两人看见反贼就逃跑了。走:逃跑。
王同知得马,不偿直。句意:王同知得到了那匹战马,给的钱与马的价值不想当。直:同,价值。
至:到。方正。句意是: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骤:突然。前项: 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 。翌日:第二天。 句意是: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联系人物的言行事迹综合分析。他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表现了勇于担当的品质;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表现其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总之,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写他的战马忠义,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的忠义行为,也是侧面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故答案为:责备(数落) 首领 逃跑 价值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注意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活用词语的解释。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答题时应注意,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做到字字落实,不好直译的选择意译。特殊句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意表达顺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附参考译文】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年(1465),王祯由国子生授爱州通判成化二年,荆、襄石和尚起兵反对明朝,大军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王某胆快不敢救援,王祯当面指责他,自己领王某所部民兵,昼夜兼程赶去援救。但他赶到时,巫山已经陷落,贼兵正在山中集结。王祯趋兵进剿,杀贼兵首领,其余逃走。接着又安抚伤残士卒,招集被贼兵击溃散的官兵。刚刚过了三天,贼兵转攻四川大昌。王祯催促王同知出兵,同知不肯。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同知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他们故意激王祯说:您为国出力,肯再带兵出战吗?王祯立即答应,曹、柴二人假称愿为王祯的左右手,与贼兵隔水摆开战阵。渡河后,(一见贼兵)二人就逃走了。王祯被贼兵围困,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为贼兵所俘。贼兵要他投降,他不肯,破口大骂。贼兵先割断他的喉咙,再砍断他的右臂,王祯死去。随行的奉节典史及部卒六百余人都被杀死。
从(王祯)死的地方到他家三百多里路,(王的)马跑回家中(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色。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祯已经战死,前往寻找王祯的尸首,(王祯)脸像活人一样。王祯的儿子王广卖掉马作为盘缠,而王同知心思在马上,不按马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王祯的棺材即将入土那天,马在半夜里发出哀鸣。王同知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同知吐血而死。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超然台记 〔宋〕苏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⑦”,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哺糟啜醨:吃酒糟,饮薄酒。 岁比不登:连年歉收。比:连续。登:丰收。 葺:修缮。 庶几:或许,也许。 遗烈:功业。 瀹:煮。 超然:超凡脱俗,超出世俗生活之外。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安)释舟楫之安 ________ 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卖油翁》)
(因)因城以为台者旧矣________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__(《唐雎不辱使命》)
(稍)稍葺而新之________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从。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谈到的,有何不同。 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 1)安逸,安适;怎么;靠着,顺着,就着;于是,就;略微,稍微;公家供给的粮食
2)雨雪之朝 / 风月之夕 / 予未尝不在 / 客未尝不从。 3)(我)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4)苏轼乐于超然物外,他认为只要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就无往而不乐(无论到哪儿都能找到快乐),世间万物皆有可乐。欧阳修则立足现实,与民同乐,率领百姓同游琅琊山,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
【解析】【分析】(1)本题都是一词多义词,要结合各自的语境辨析词义,如略微;稍微。安逸,安适;怎么。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客未尝不从。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背:远离。观:美景。适:去,往。
4)《醉翁亭记》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本文以一个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表现了
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此文说明超然于物外,就可以无往而不乐。即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无所希冀,无所追求,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就不会有什么烦恼,能成为二个知足者常乐的人。
故答案为:安逸,安适;怎么;靠着,顺着,就着;于是,就;略微,稍微;公家供给的粮食;
雨雪之朝 / 风月之夕 / 予未尝不在 / 客未尝不从 (我)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
苏轼乐于超然物外,他认为只要把一切事物都置之度外,就无往而不乐(无论到哪儿都能找到快乐),世间万物皆有可乐。欧阳修则立足现实,与民同乐,率领百姓同游琅琊山,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 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象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
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
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13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 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乙】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枢密副使:官职名。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懦默:懦弱,不出声。讳言武备:不提养兵蓄锐的事。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召拜枢密副使________
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________ 守令皆得不诛________ 人不寐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形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廷欲按诛之
A.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 何陋之有(《陋室铭》) C.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西 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5)【乙】是范仲淹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一幅________图;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________之情。

6)请结合【甲】文,分析【乙】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授给官职;同,才能;全,都;睡着 2D
3)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4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5)塞下秋景;征人思乡
6)夜已深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白发既指将军,也指士兵,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他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之情。结合【甲】文中,范仲淹感慨平时讳言武备,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朝廷不修五倍、不重边功的无奈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语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这里是授给官职的意思,是通假字,通,才能。
2朝廷欲按诛之中的属于代词,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宾语前置的标志;C助词;D代词。
3)这句话的意思是: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执政:这里是执政大臣的意思;谏官:这里指谏官的话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 武备: 指养兵蓄锐的事;死事 以死殉职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5)结合上片所描写的景物分析概括,上片写的季节是秋景毫无留意的大雁”“”“号角”“连绵的群山可以看出写的是边塞的秋景,据此可知上片描绘的是一幅塞下秋景图,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以体会出词的下片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征人思乡之情。
6)结合这两句词的内容和词的主旨分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因此这里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思乡之情。结合【甲】文内容分析, 故答案为:授给官职;同,才能;全,都;睡着 D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塞下秋景 征人思乡
夜已深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白发既指将军,也指士兵,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他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之情。结合【甲】文分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原因,这篇文章中范仲淹感慨平时讳言武备,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无奈悲愤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的积累。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从特殊标志词切入: 1.句首标志词: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等;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等;谦词:下官、窃、寡人等;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等;疑问词:何、孰、安、胡等;复音虚词:然则、是故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等;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作者情感和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力。熟读原诗,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情感。 【参考译文】
范仲淹做将军时,赏罚分明,爱护部属。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西夏元昊请求与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为枢密副使。王安石怯懦不能成事,谏官欧阳修等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将相之才,请求罢免王安石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说: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于是坚决推辞,表示愿意与韩琦同去戍边。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赶上王伦在淮南造反,州县官吏不能坚守城池的朝廷就要处死他们。范仲淹说:无人造反的时候不提养兵蓄锐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杀守城之臣,能这样做吗?于是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
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
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言归者死/男有分,女有归 B. 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非同小可 C. 君乃释戈趣驾而归/爱不释手 D. 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3)结合选文,说说齐景公为什么先要杀死颜涿聚,后来为什么又放过了他。 【答案】 1C
2)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3)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所以,最终放过了他。
【解析】【分析】(1A项,回去/归宿,出嫁。B项,可以/寻常,一般。C项,放下。D项,国都/国家。故选C
2)技巧:句意;关联词;句子成分;虚词。君游海而乐之(您来海上游玩得开心)/臣有图国者何(然而臣子中有图谋篡国的人该怎么办?)/君虽乐之(您现在虽然快乐)/将安得(您现在虽然快乐)。
3①“杀死原因。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从这句话中看出,要杀死颜涿聚的原因是齐景公认为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放过原因。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从这处内容看出齐景公放过颜涿聚是因为他把自己和比干等人放在一起,如果杀死他,那么齐景公自己就变成纣王一样的昏君了。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这句话说明颜涿聚的谏言和行为拯救了齐景公,所以最后齐景公放过了他。 故答案为:C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所以,最终放过了他。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来接我中的内容,结合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
过去齐景公到渤海游玩,非常高兴。下令给诸大夫说:说要回去的处死。颜涿聚说:您来海上游玩得开心,然而臣子中有图谋篡国的人该怎么办?您现在虽然快乐,您现在虽然快乐齐景公说:我下令说谈论回去的就处死。现在你违犯了我的命令。拿起戈来就要击杀。颜涿聚说:过去夏桀杀了关龙逢,商纣杀了王子比干,现在您即使杀死我,把我和关龙逢、比干凑成三个也是可以的。我说话是为国家,不是为了自身。伸着脖子上前说:您杀了我吧!齐景公便放下戈催促驾车赶了回去。回去三天以后,就听说都城里有人图谋不让景公回城的了。齐景公、之所以能继续统治齐国,靠的是颜涿聚出了力。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乙】
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意思。 伛偻提携提 携:________ 宴醋之乐 酣:________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 绝:________ 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宝: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 B. 醒能述以文;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未必不佳 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5)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小孩子;酣畅、痛快;消失、断绝;以……为宝 2A
3)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4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5)《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搀扶着走的小孩子。,这里是消失,断绝的意思。,这里是意动用法, ……
2A/在;B/凭借;C/代词;D表并列/表转折。
3)这句话的意思是:却不知道以前善于书法的(人)连同他的书迹一起泯灭了的简直数不胜数(太多了)。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为: 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苍颜:脸色苍老。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这句话属于判断句,翻译时要注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书:书法。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5)【甲】宋仁宗庆历五年(一零四五,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现诗人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据此可以看出欧阳修恬淡、豁达的人生态度。 【乙】文表达的是欧阳修对书法的看法,从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等语句可以看出其中寄予了作者追求卓越的理想。 故答案为:小孩子;酣畅、痛快‘’消失、断绝;以……为宝 A
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
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认真通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根据题中已有内容,确定答题范围,细读相关语句,抓住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1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环滁皆山也_______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 掇幽芳而荫乔木________ 遂书以名其亭焉________ 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答案】 1)环绕;茂盛的样子;花;取名,命名 2)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3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2分) 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4)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者;与民同乐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义,注意这里是动词,环绕;这里是花的意思;这里属于词类活用,取名、命名。
2)这句话的大意是: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这是一个者……也句式的判断句,翻译时应注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乐:喜欢;事简:公务简单;俗:风俗;之:助词,的。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4)第一和第二空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答题区域,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筛选出相关答案即可。两段中都描写了优美的景色,记叙了与百姓同乐的事,因此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环绕 茂盛的样子; 花;取名,命名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远望那树木繁茂,又幽深又秀美的地方,那就是琅玡山。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喜与予游也者 与民同乐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内容和思想感情有个整体的理解,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妻了秋冬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双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因此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
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17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
刘豫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益谦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入,黏罕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之。
(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拽着别人的胳膊。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埋葬。 1)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者富贵 B. 往之女家 为之出涕
C. 以君之力 或掖之以归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相与负其尸瘗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没有________,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 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
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
由。 【答案】 1D
2)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

4)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分别为降落投降B.选项中的的意思分别为动词,到,往’”代词,他C.选项中的分别是凭借表修饰,不译D.选项中分别是背负的意思。故选D
2)在此题中,要注意得(实现)、由(实行)、行(走,固守,坚持)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富贵不能淫》一文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行为是妾妇之道,其本质是遵行仁、礼、义的标准。可依据居天下之广居(仁),立天下之正位(礼),行天下之大道(义)这句话来分析概括作答。②“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这是在大名城被攻破后,郭永与将士们所说的话。依据前文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和后文金人遣骑召永可知,这句话应该放在【丙】处。
4)乙文中的郭永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永率士昼夜乘城;城破之时,郭永又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表现死报国的决心;面对敌人的劝降和富贵的诱惑,用无知犬豕,恨不醢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止,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最后为国捐躯。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的大丈夫的三个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完全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故答案为:D
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丙;
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解分析,了解大意,根据孟子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结合郭永在面对金人时的表现逐一来加以分析。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北宋叛臣刘豫率领整个济南的敌军(来攻打大名),大名成为孤城没有援军。郭永率领士兵日夜守城,伺机间或出兵攻击敌人。围攻的形势更加紧急,被俘虏的俘济南人东平在城下大呼喊说:二个州郡都已经投降了。投降的人都享受荣华富贵,不投降是没有出路的。张益谦等人相互看看,脸色发生了变化(想要投降),郭永大声说:现在正是我等报效国家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大名城被攻陷了,郭永坐在城楼之上,有人拽着别人的胳膊回来,众人围观哭泣着离开了。郭永说:我世代享受着国家的恩惠,应当以死报国,然而,整体城都被毁了,没有人可能幸存。你们又能怎样呢?这是命呀,为什么惧怕。金人派人召见永,郭永穿戴衣冠恭恭敬敬向南朝叩拜,之后,再换了衣服头巾才出来,黏罕说:拒绝投降的是谁?永正视良久说:是我。金人对郭永的气概很是惊奇,又一直听说他的贤能,于是好言相劝,要以富贵收买他,永睁大眼睛怒道:无知猪狗,我恨不得将你碾成肉酱以报效国家,谈什么投降?怒骂不止。金人听不下去,将他赶了出来,永还在大喊:为何不快快杀了我?我会率领英魂消灭你们。在场的(大名:应当是宋国的地名)宋人没有不用手抹泪,痛哭流涕的。金人大怒,摔断手中的东西,于是杀害郭永全家。即使是平时和郭永关系不好的人也都痛哭,等到金人离开,一起将背负郭永的尸体,把他掩埋了。

1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 文最能概括作者情怀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上下一白/余一小舟 B. 湖中人鸟声俱绝/四时俱备 C.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余舟一芥 D. 是金陵人/是日更定矣 3)作者写景采用了怎样的顺序突显西湖雪妆之神韵? 4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5)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结束全文? 【答案】 1)痴 2B
3)釆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整体描写部分采用由上到下的顺序;局部描写部分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4)围绕写出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回答即可。
5)围绕画龙点睛,意味深长;对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感叹;侧面烘托了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志趣回答即可。
【解析】【分析】(1,痴迷,表达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这个词最能概括作者的情怀。
2A/数词;B全、都;C欣赏、领悟/连词,和;D判断动词/代词,这。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从整体描写西湖的景色,湖上影子,惟长堤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从局部描写西湖景色,整体部分,先写天和云,再写山和水属于从上到下的顺序,局部部分先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是大、远处的角度写的,而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是从小、近处的角度写的。据此答题即可。
4)内容方面,这句话营造了写出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结构方面,总领全文,并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5 从内容方面来看,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用舟子的话说明作者清高孤傲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志趣 ,也是作者在大雪三日后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原因,起到总结上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故答案为: B
釆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描写顺序;整体描写部分采用由上到下的顺序;局部描写部分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围绕写出雪后路无行人,天无飞鸟,万籁俱寂,天地苍茫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回答即可。
围绕画龙点睛,意味深长;对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的感叹;侧面烘托了作者清高孤傲
的性格及超凡脱俗的志趣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过分析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的心境,然后从文中筛选出一个最能表示作者心境的字即可。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题目,要着眼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首先理解句意,然后再按照题干要求分析用法,根据句子成分功用来判断词性,进而判断用法。
此题考查记叙顺序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记叙顺序的种类及特征,一般来说可以从和时间有关的词语去判断,然后从结构、内容、主旨等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散文句开头作用的能力。散文开头句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散文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岳阳楼记》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去过怀乡 去:离开 B. 一碧万顷 万顷:极言广阔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追求 D. 吾谁与归 归:归依 2)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之 B. 则有心旷神怡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不以物喜 扶苏以数谏故 D. 感极而悲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文: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B.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商人旅客都不行了,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那些忧国忧民之士,当他在朝廷做官时心里想的是黎民百姓,而当他流落于民间时则为想着如何为君主效力。
D.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文:(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 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 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情感。 【答案】 1C 2C 3B 4D
【解析】【分析】(1C. 求:探求。故选C
2A.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指桃花源。B./如果。C.都是因为D.表顺接/表转折。故选C
3)根据词语的意思,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句子翻译为: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故B项错误。
4D.“寄情山水、乐以忘忧错误,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故选D 故答案为: C C B 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虚词含义、用法,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拥毳衣炉火________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事、景、情有机结合,令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呼之欲出。
B. 作者以舟子喃喃之语收束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对此迷人雪境,情人不止一个。这是一种很妙的正面描写。
C.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幅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
D. 这篇小品文叙事生动传神,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都能体现湖中奇遇双方的喜悦。
【答案】 1)裹、围;还;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湖上影子,只有西湖长
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B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更:还。白:古时罚酒用的,泛指酒杯。 2)注意关键词:俱:都。绝:消失。惟:只有。痕:痕迹。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而已:罢了。
3B项,正面描写错误,这是侧面烘托。故选B 故答案为: 裹、围;还;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湖上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句意,运用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词义。注意文言词语的一些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注意平时对文言语句翻译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做到信、达、雅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地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2637fa7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e.html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