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完美版)

发布时间:2020-01-03 00:52: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文学类文本复习教学案——散文

散文鉴赏的基本常识

一、散文鉴赏的基本要求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散文的基本 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关于散文鉴赏的要求: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散文的基本特征

散文的构思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所谓“神不散”就 。所谓“形散”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选材特点:典型、新颖、真实。

表达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线索:散文的线索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散文的凌乱材料就是被一根中心线,或者思想线索,或者情感线索,或者时间线空间线牢牢地牵引着。找出线索,就容易理清文章的构思和中心。

三、散文的类型

(一)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 《春》 《白杨礼赞》

抒情散文是通过形象来表达情感的散文样式。表现手法主要有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象征)。抒情散文类型主要有写景类散文和状物类散文。

1)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形写声写色味、情态,以描写为主,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来抒发感情,采用的手法,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时间、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景物加以生动的描绘,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写貌传神,从而达到托物寄意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多托物言志、象征、人格化手法。这类散文的特点是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有的自然景物,被作者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二)叙事散文(《背影》《金岳霖先生》《纪念刘和珍君》) 叙事散文是一种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叙事散文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情的本质,或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叙事散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记叙事件常往往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断;描述人物,只选择最突出性格的某一方面。以记叙、描写为主,也有议论、抒情,情感多含蓄,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流露出来。

(三)哲理散文 《人是思想的苇草》) 哲理散文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样式,主要包括杂文和小品文。文笔自由灵活。它通过刻画某种具体形象,将作者要表达的哲理寓言于形象之中,以形象来启发读者,让读者明白其中寓含的抽象哲理的一种散文。一般采用象征手法。

三、散文表达技巧的基本常识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用。

2.描写

1)肖像描写:描写相貌、神情、打扮,以形传神,揭示身份个性,传达内心世界,甚至还可以暗示人物际遇。

2)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3)语言描写: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4)心理描写:描写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与性格。

5)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①生动再现景物特征,②渲染一种气氛(氛围),③烘托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感,④为议论、抒情作铺垫,⑤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主要有以下作用:①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②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 ;③烘托或强化人物性格;④表现主题(如《祝福》开头和结尾部分的鲁镇祝福场景)

6)细节描写:描写小举动,小事情,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可以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既可精雕细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白描手法)

7)白描手法:不用语言修饰,寥寥几笔勾勒出形象或环境,效果是简洁传神。

8)描写角度:①动景与静景,②远景与近景,③仰望、平视、俯看,④整体(面)与局部(点) ,⑤视觉、听觉、味觉与触觉。

3.抒情

1)直接抒情:直接表明自己的情感态度,所谓直抒胸臆,具有强烈性、震撼性的效果。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②叙事抒情,③托物抒情,好处是含蓄深沉。

4.议论

1)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类散文中的议论,其作用:①表明作者的思想情感,即点明中心,又称 “画龙点睛” ;②揭示事件的意义,发人深省;③结构上,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2)议论类散文,按照思想或者情感的线索,形成明确的基本观点。

(二)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感情,能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一人称在结构上有线索作用。 (鲁迅《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

2.第二人称:①拉近距离,形成对话,②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抒情,③有时运用人格化手法,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朱自清《绿》)

3.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灵活自由地反映生活。

(三)散文的基本结构

1总领分述总结。(总--总)

2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

①以时间为序; 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 ③逐层深入。

3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

①以空间为序 ②以题材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

(四)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延伸写作的范围,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使主题更深刻;使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2.虚实结合 :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虚”包括三种类型:①虚幻世界和梦境,②回忆往事、历史。③想象、设想之境。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为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一特点,形成反差,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

4.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可分为正衬和反衬。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5.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肖像,或写语言,或写动作,或写心理。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物衬物,或以景与物烘托人物,或以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侧面描写往往与正面描写结合起来。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 ”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 《口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6.铺垫:在写主要人物前,先写一些相关的材料,作用是蓄势,蓄情,突出主要人物。比如《背影》 ,在写车站送别前,文中写了祖母去世,家道衰落,父亲失业,典当家产一些列不幸事件,这些描写就是为了铺垫后文的父亲车站送别。

7.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8.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 ,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白杨礼赞》 《海燕》等。

9.托物言志(托物抒情):借助某个事物形象含蓄而形象生动地表达思想情感,如《爱莲说》

10.人格化手法:将动物、植物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为了突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抒发作者感情,从而突出文章中心思想;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抒情意味。如朱自清散文《春》等。

11.以小见大:就是以小切口、小侧面、小题材等反映大主题。以小见大”构思法的特点是紧凑集中,内涵深刻,它适用于散文、记叙文、小说等文体。有托物言志,例如《爱莲说》 ;有以物喻人,例如《海燕》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重大的主题,深刻的思想。

12.引用 ①引用神话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②引用诗词:丰富文章内容,可增强文章的文学(文化)色彩,使文章语言典雅,有诗意。 ③引用名言:证明作者的观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3.设置悬念: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可以吸引阅读兴趣,引人入胜。

14.扬抑: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以前面为铺垫,效果是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形成反差,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15.动静结合:效果是:以动衬静,或者以静衬动;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动感和生机。

16.点面结合:概括交代是面,写具体事件是点;叙述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具体情节是点。点面结合可以反映出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达事物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

1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18.借古讽今:借鉴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方面的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社会某些方面的鉴戒。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或表现作家的思想情怀。

(五)语言表达

1.修辞手法:

1)比喻:借助相似点以彼物比此物,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2)夸张:夸大、缩小或超前;使感情更强烈,增强文字感染力;创设氛围,引人入胜;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3)拟人(比拟):物被赋予人的神情、动作、感情,富有情趣,充满生机。

4)借代:借助于某种关系以彼物此代物,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5)对偶:句式整齐,意义丰富,有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6)排比:节奏鲜明,加强语势,丰富内容,加重感情。

7)反复:起强调突出作用,语势紧凑连贯,给人以深刻印象,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8)设问: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吸引读者。

9)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观点,语气强烈,增强感情。

2.词语运用: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3.句式运用

1)长句短句结合:①长句:字数多、结构复杂的句子。长句的特点是结构复杂,节奏舒缓,表意严密、精确。一般用于书面语。②短句:字数少、结构简单的句子。短句的特点是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一般用于日常谈话、演讲、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

2)整句散句结合:①整句: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或相近的句子,主要是排比句和对偶句。整句的表达功能是气势贯通,形式整齐,音节和谐。②散句:结构不整齐,形式错落的句子。整句以外的句子均可称为散句。整句的表达功能是灵活自然,能加强表达的亲切意味。整句与散句结合得好,整齐中有变化,参差中见匀称,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又连贯畅达。

4.语言风格特点

1)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 ①平实(朴素),形象生动,华丽多彩;②简洁凝练,浓笔重彩;③精辟深刻、富有哲理、含蓄委婉,通俗浅近,幽默诙谐;④清新优美、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清新雅致等。

2)关于叙事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一般口语化,有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符合人物性格。

四、常见题型

题型大致可以归为几类: 概括要点或主旨探究、形象分析、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语言修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1c28cd08a1284ac85043d3.html

《高考现代文阅读-散文(完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