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_师说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语文课本1


◎韩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旨在论述从师问学的重要性。说,文体名,用以说明事理,阐述己见。
中唐时代,多数士大夫自恃门第高贵,而以从师问学为耻,韩愈慨叹师道沦丧,藉李蟠请学而作此文,期能转移风气,重振师道。全文紧扣师与道的关系,先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确立自己的师道观,接着连用三个对比,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智,再以孔子为例,说明“圣人无常师”凸显“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观点,以呼应前文。本文见解深刻,立论精辟,论据具体有力,结构严谨,善用对比,文句错综多变,是说理散文的典范。

韩愈,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生于代宗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卒于穆宗长庆四年(公元八二四年),年五十七,谥文,世称韩文公。又以昌黎(今河北省境内)为其郡望,常自称昌黎韩愈。宋神宗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韩昌黎。
韩愈三岁时,父母皆已过世,赖兄嫂扶养成人,早年刻苦为学,博通六经百家之书。德宗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举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吏部侍郎等职。因个性耿介,直言无忌,曾两度遭到贬谪:一次为关中灾民请命,触怒权贵,被贬为阳山(今广东省阳山县)令;一次因上表反对宪宗迎佛骨入宫,被贬为潮州(今广东省潮州市)刺史。韩愈以发扬儒家学说为己任,排斥佛、老思想。在文学上倡导古文运动,推崇先秦、两

高中语文课本2
汉朴质自然的散文,反对六朝华而不实的骈文。由于挚友柳宗元,以及众多门下弟子的支持响应,古文因而蔚为一时风气,对唐、宋以后古文发展影响甚大。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即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称许他在文学及思想上的贡献。
韩愈的散文雄浑深厚,笔力遒劲,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明茅坤选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之文为唐宋八大家文钞。他的诗带有散文笔法,勇于创新,风格奇崛,对宋诗影响深远。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课文注释
1必有师。23者,古之学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
4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5吾前,其闻道6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7;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
8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10,道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12也远矣,犹且从嗟乎!师道
13;今之众人,其下14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师而问焉
16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17皆出于此乎?之所以
18焉,19矣!20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21,小学而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22,吾未见其明也。大遗

高中语文课本3
23、乐师24、百工25之人,不耻相师26。士大夫之族27,曰师、曰弟子云者28巫、医
29。呜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怪也欤!
31:孔子师郯子32、苌弘33、师襄34、老聃35。郯子之徒36,其贤不及孔子。圣人无常师
3738。闻道有先后,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9,如是而已。术业有专攻
40,年十七,好古文41,六艺经传42,皆通习43之。不拘于时44,请学于余,李氏子蟠
45,作师说以贻46之。余嘉其能行古道

1学者:指学习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所以,用以。业,
古代书写文字的木板,此指下文的“六艺经传”解惑,解决“道”和“业”两方面的疑难。
3:代词,指上文的“道”与“业”
4其为惑也:指那些疑惑的问题。
5:介词,于、在。
6闻道:明了道理。闻,听闻,引申为理解、明了。
7吾从而师之:我跟随他,向他学习。师之,以他为师。师,动词,学习。
8师道:学习道理。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指何必知道他们出生比我早还是晚呢?夫,发语词,无义。

高中语文课本4
庸,表反问语气,岂。之,助词,无义。
1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地位高低,不管年纪大小。贱,本义价格低,在此引申地位低。
11师道:指从师问学的传统。
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问焉:向老师请教。焉,犹“之”代词,指老师。
14:不如、不及。
15耻学于师:以从师问学为耻。耻,以……为耻。
16所以:何以、为什么。
17:推测语气,大概、或许。
18耻师:以从师问学为耻。
19:胡涂、不懂事理。
20句读:文章的断句。文中语意完足叫做句;语意未完足,诵读时须略作停顿叫做读。读,
ㄉㄡˋ,通“逗”
21句读之不知四句:即“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意指句读不知就跟老师
学习,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跟老师学习。或,有的。不,音ㄈㄡˇ,同“否”
22小学而大遗:学习小的,却遗漏大的。小,指句读之学;大,指道与业的疑惑。
23巫医:指巫师和医生。巫,指接神除邪的人。
24乐师:以歌唱、奏乐为业的人。师,指有专门技艺的人。
25百工:从事各种技艺的人。
26不耻相师:不以互相学习为可耻。

高中语文课本
27士大夫之族:指在职居官的人们。族,有共同属性的群类。
5
28云者:语末助词,有“如此等等”之意。
2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向地位低的人学习,就感到十分羞耻;向官位高的人学习,就觉
得近于谄媚。足,十分、非常。谀,音ㄩˊ,奉承谄媚。
30不齿:不屑与之同列。齿,本义为牙齿,在此有并列之意。
31常师:固定的老师。
32孔子师郯子:孔子以郯子为师。郯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县)国君,孔子曾向他
请教“以鸟名官”的事(见左传昭公十七年)。郯,音ㄊㄢˊ。子,子爵。
33苌弘:东周敬王时大夫。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曾向苌弘请教古乐。苌,音ㄔㄤˊ。
34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师,乐师。襄,乐师之名。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跟师襄学琴。
35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国人,曾任周朝的守藏史,掌管图书典籍。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礼仪。聃,音ㄉㄢ。
36:类、辈。
37人行则必有我师: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效法或引以为戒的人。语出论语述而:“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不一定比弟子高明。贤于,比……高明。于,在此有比较之意。
39术业有专攻:技能和学问上各有专精的研究。攻,学习、研究。
40李氏子蟠:李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八○三年)进士。蟠,音ㄆㄢˊ。
41古文:指先秦、两汉时代的散文。唐代称魏、晋以后盛行的骈体文为“时文”因此称魏、晋
以前的散体文为“古文”

高中语文课本6
42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即易、诗、书、礼、乐、春秋。经,先圣所著之
书。传,音ㄓㄨㄢˋ,解经之书。
43通习:通晓熟习。
44不拘于时:指不被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所拘束。于,置于动词之后,表示被动。
45古道:此指古人从师问学之道。
46贻:音ㄧˊ,赠送。

问题讨论
一、本文运用哪些对比手法来说明师道不传的情形?
二、除了文中所举的年龄、官位的因素外,你认为一般人“耻于相师”的原因还有哪些?三、试以当前社会现象为例,说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49403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3.html

《高中语文课本_师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