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0-02-19 21:03: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    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重阳节;九日登高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解析】【分析】(1)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故园菊也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

2)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遥怜直抒胸臆,运用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

故答案为:重阳节;九日登高

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平时注意对节气的了解和我掌握,注意从诗句中去领悟,辨析,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标题信息、诗句中的意象等进行分析,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

2古诗阅读

秋夜寄邱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释】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正值,恰逢。幽人:幽居隐逸的人。

1  本诗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我们还可从诗句的_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凉天;松子落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心中的孤寂(凄凉)。

【解析】【分析】(1)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从诗中凉天”“松子落可以确定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

2)《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和自己的孤寂。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故答案为:凉天;松子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心中的孤寂(凄凉)。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的语句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的内容,从诗句中感悟诗人的情感。

【参考译文】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3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请你写出这首诗歌四个诗句的大意?

2月亮这一意象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2明月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解析】【分析】(1)翻译诗句即可,注意语言通顺,明白晓畅。也就是要把以下的意思写出来: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2)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故答案为: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⑵“明月这一意象往往寄托着思念。本诗中,诗人借明月这个意象,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此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雪:指梨花

1)除了以比喻梨花,诗人还用了________________词语来描写梨花。

2)诗人借雪白的梨花抒发了________的感慨。

【答案】 1)淡白;清明

2)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解析】【分析】(1)首句以淡白状梨花,以深青状柳叶,以柳青衬梨白,可谓是一青二白。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诗人还用了人生看得几清明来加以侧面烘托梨花之清明。因此,本首诗写梨花的词语有:淡白”“清明

2)作者惆怅的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作者身上,作者也变成了一株雪,写的是凄清惆怅的意境,最后一句,人生看得几清明,更增添悲凉的气氛。因此,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故答案为:淡白;清明

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此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对语句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要从语句中感悟诗人的情感。

5古诗阅读

【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重阳节所作,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探究两首诗的共同点。

【答案】都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岑参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篱下菊,把思乡的感情变得深沉了。在回故乡的途中,在思乡之情急切的时候,也是在家乡就快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诗人突然想到了故乡篱墙下的菊花。都抒发了思乡之情。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

心逐南云近形随北雁来表达了江总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是隋朝江总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回归故乡时路过薇山亭时所作。该诗主要通过南云、北雁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恋,通过单独询问故乡篱笆下菊花抒发了诗人思乡欲归的急迫心情。从表现手法分析,遥怜故园菊”“故乡篱下菊这两句诗都化用陶渊明的典故,行军途中,岑参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篱下菊,把思乡的感情变得深沉了。在回故乡的途中,在思乡之情急切的时候,也是在家乡就快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诗人突然想到了故乡篱墙下的菊花。从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这两句诗也都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都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岑参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篱下菊,把思乡的感情变得深沉了。在回故乡的途中,在思乡之情急切的时候,也是在家乡就快要出现在眼前的时候,诗人突然想到了故乡篱墙下的菊花。都抒发了思乡之情。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心逐南云近形随北雁来表达了江总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经典词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鉴赏,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答案】 1)李白

2)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

3)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解析】【分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2)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3)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故答案为:李白

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

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明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的作者。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结合诗意,明确意象。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结合具体诗句,明确诗句所用修辞,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此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语则点明了暮春时令。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阴阴;残花落尽

2)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诗的前两句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叙写的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其中的阴阴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残花落尽点明了时令——暮春时节。

2)诗句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意思是: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叙写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思念家乡的情怀。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阴阴 残花落尽

通过描写春日的美景,又采用拟人手法,将无形的卷风化为可追逐之物,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认真阅读,正确理解指定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8诗词赏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________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

2)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 1)寓情于景;断肠

2)深秋晚景图

【解析】【分析】(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句写景,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使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所以说前三句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借景直抒胸臆,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所以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

2)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夕阳照耀的古道上。由此可概括为描绘了一幅动人的深秋晚景图。

故答案为:寓情于景 断肠

深秋晚景图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写作手法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根据诗歌内容,明确所写景物及表达的感情。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济上作

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1)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强烈的时空对比。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1)两年为客;千里孤舟

2)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分析】(1)这首诗第一、二句的意思是: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其中两年写时间,千里写空间,这两个词语构成了鲜明的时空对比。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感情,自己已经在外面度过了两个重阳节,在这个节日里,别人都是全家团圆,其乐融融,可我去独自一人呆在离家千里之遥的一个小船里。忽然看见岸边的菊花开得正盛,可自己那有心情去欣赏呀,想到千里之外的故乡明天又是重阳节了。据此可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答案为:两年为客;千里孤舟

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反复阅读诗歌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从诗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即可。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下列对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节描写诗人面对街灯和明星所引发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向往光明的思想。

B. 第二节作者想象天上街市中的珍奇物品,含蓄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 第三节描写作者想象中的牛郎织女在天河骑牛来往的动人情景,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厌弃压迫、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

D. 第四节描绘作者想象牛郎织女正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的逗号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诗中使用了你看”“定然”“不信”“请看等词语,有何作用?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表明作者看得仔细、清楚。

B. 这些词语用得肯定,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历历在目。

C. 联想自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D. 表明作者态度亲切,用语客气,为人谦虚。

4)下列对这首诗的主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旨在描写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清新、活泼。

B. 这首诗通过想象天街的美丽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 这首诗是作者的主观想象,是作者美好愿望的表现,与现实生活无关。

D. 这首诗的主题是消极的,它表明了作者只能寄希望于男耕女织的太平生活。

【答案】 1D

2)逗号一般用来表示一句话中的一般性的停顿。而此句中的逗号不仅表停顿,更是要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3B

4B

【解析】【分析】(1D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错误,应该是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作者改造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用以象征他们的生活的幸福美好,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故选D

2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的逗号不仅表停顿,更是要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3)这些词语用得肯定,把想象的内容写得活灵活现,仿佛历历在目,读者好像在作者的带领下在欣赏。故选B

4)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通过想象天街的美丽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故选B

故答案为:(1D; 

2)逗号一般用来表示一句话中的一般性的停顿。而此句中的逗号不仅表停顿,更是要引起读者的特别注意;

3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一般用来 表示一句话中的一般性的停顿;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作用的分析。诗中多次使用了你看”“定然”“不信”“请看等词语,似乎是作者与读者在谈话,让人感到亲切真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791e4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36.html

《最新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