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发布时间:2019-12-09 07:58: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古诗文诵读二年级上册

  古诗文诵读  二年级上册     《采葵莫伤根》东汉 无名氏

  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送别》 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春晓》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学》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华子岗》唐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江村即事》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游子吟》唐 孟郊

  慈母手《游子吟》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杨柳枝词》唐 刘禹锡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浪淘沙》唐 刘禹锡

  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过华清宫》 杜牧

  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台城》唐 张乔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书斋漫兴》唐 翁承赞 管事归来衣雪埋 ,儿童灯火小茅斋。人家不必论贫富,唯有读书声最佳。 《蚕妇》宋 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游钟山》宋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江上》宋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送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冷泉亭》宋 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万田道中》 刘安上

  水阔疑无路,云深仅有山。儿童划小艇,出没稻塍简

  《病牛》宋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落花》宋 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台。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过过墙来。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舟中晚望》 杨万里

  河岸前头松树林,树林尽处见行人。行人又被山遮断,风颭酒家青布巾。 《题邸间壁》 郑会

  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绝句》元 赵孟頫

  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 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 《雨过》 袁枚 雨过山洗容,云来山入梦,云雨自往来,青山原不动。

  《大江歌罢掉头东》 袁枚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题二

  第三册古诗文复习题二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绝  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猿鸣三声泪沾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自三峡七百里中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 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1.概括上文②③④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遂至承天寺:________积水空明:________盖竹柏影也:___但少闲.....人:________。相与步于中庭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解释

  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翻译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的意思是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观潮》

  二、解释句中加粗词语 1.自既望..

  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 3.溯迎而上:

  4.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仅如银线

  1.仅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观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势极雄豪3.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4.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五、阅读后回答问题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各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 ..(3)惟长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分析字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画线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杜甫诗三首》

  4.填写:

  《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

  《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诗四首

  用原句填空。

  ________________ 长河落日圆。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 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_ 所押之韵为:________

  2.从体裁来看,这首诗是________。从表达方式看,首联、尾联为________,颔联、颈联为________,作者是寓情于景。 3.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征蓬出汉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

  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D.末尾两句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四、按要求用原文回答

  1.《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

   渡荆门山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渡远荆门外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 山随平野尽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仍怜故乡水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4.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参考答案

  《三峡》3.真、实在 ,中断 极高的 山峰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消失 从、在

  4.如果 自从 有时 或者 即使 虽然

  5.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8.连绵和高峻

  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11.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记承天寺夜游》1于是就 形容水的空无澄澈 原来是 只,只是 2.月光3.月光的轻盈荡漾 4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被贬时的失落,悲伤,沮丧

  5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答谢中书书》 3.翻译句子。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信 给谢中书的信5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6对偶8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观潮》二、1.农历十六日 2.当„„ 3.逆流 4.画文彩三、1.几乎,将近;仅仅 2.景象;看 3.气势;阵势 4.本领;能够

  四、1.不久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2.租用看棚的人,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五、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湖心亭看雪》一、1.(1) (2)这,在此意为” (3)只有 (4)罢了 (5)名词作动词,客居,作客 (6)等到 (7)

  2.(1)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4.

  5.一个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6.(1)具体写看雪的时间、地点、装备和雪景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8.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情人不只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杜甫诗三首》答案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 6A 7B 8C 9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吏横蛮气势,并为老妇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含蓄地表现了老妇被捉,百姓实在灾难深重。 10.倍,则;完结;再 11、A 12、三男邺城戍 13、二男新战死

  诗四首答案:1大漠孤烟直 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使愿无违 月下飞天镜。2C3D 4B

  1.边、延、天、圆、然 an 2.五言律诗 记叙 描写 3借代 对偶 4C 1B 2C

  四、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1游;流;楼;舟 2ABC 3.莽莽平原;月亮;海市蜃楼; 始终。 4D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1、会认个字会写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二、识字写字,扫清阅读障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2、小组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3、小组汇报,检查读书效果。4、小组合作学习,记忆汉字。5、指导学生书写汉字。三、初读课文。1、作者简介。2、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情感。3、学生自由读、小组内读、制名读、全班齐读。四、学生质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2、互读。二、学习《赠刘景文》,理解诗意,体会情感。1、看图: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借助图画理解诗意,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画下来。3、小组汇报。4、配乐范读,学生模仿,小组互读5、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教师小结。7、小组朗读比赛。三、小组合作学习《山行》理解诗意,体会情感。1、根据学习《赠刘景文》的经验,确定学习方案。2、小组自学。3、汇报,师生合作解疑。4、教师配乐朗诵,学生说说感受。5、教师小结。6、背诵古诗。四、扩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复习资料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四首练习设计

  一、我会填。

  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君须记,橙黄橘绿时。

  二、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季的景色,作者抓住、、、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____________ 擎雨盖:__________ 犹有:______________

  山行

  1、我会比一比,现组词。

  已

  己

  2、我会填。

  《山行》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杜牧,诗人抓住了和两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课文填空。

   斜,

  。

  停

  霜。

  四、说说写写。

  我喜欢春天 , 因为 春天到处一片绿色

  我喜欢夏天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秋天 , 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冬天 ,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偶书

  一、查字典填空。

  1一共有 ( ) 笔,第4笔是 ( )

  2的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 ) 笔。

  二、理解诗意。

  1.回乡偶书

  偶尔写下来的。

  有所感触,随意写下来。

  2.乡音无改鬓毛衰

  衰老 衰弱 衰败 疏落

  3.少小离家老大回

  排行第一 年纪大

  三、填空。

  《回乡偶书》一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

  何处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赠汪伦

  一、我会读一读,再做练习。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把不正确的选项画去。

  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

  2、这首诗表现了之间的深厚情谊。 ),

  3、这首诗中表现朋友情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作者与相应的作品连起来。

  《锄禾》 李白

  《春晓》 贺知章

  《回乡偶书》 苏轼

  《赠汪伦》 李绅

  《山行》 孟浩然

  《赠刘景文》 杜牧4、古诗两首教案二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 备课人 教材分析

  4.古诗两首 郭媛媛 执教时间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 深深陶醉。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要求学生掌握的是默写古诗。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 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 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 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1.会认刘、菊 10 个生字,会写于、首 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展开联想,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搜集关于秋天的古诗,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用多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展开联想,揣摩诗句,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认识生字,会用想象的方法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学习古诗《山行》 ,在朗读中体悟诗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策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 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 欢秋天, 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 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 :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 . 刘。 3 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 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 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 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创新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词卡片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过渡: 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 如果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 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 7.出示生字卡片或 ,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认读。 8.再请一组学生读。另一组学生开火车读。师:你们读得 不错,大家的掌声是最好的评价。 9.抢读。 师:逐张出示生字卡片。 学生抢读,气氛很热烈。 10.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师: 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不错, 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的呢? 学生纷纷举手, 说出各自的识字方法, 比如: 小老师教认字: 姓刘的同学就可以教大家认识;利用偏

  旁的表意功能 识记..;编顺口溜:自言自语——;生活中 的广告标语识记字。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 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反馈: 荷尽 出示 2 幅图片: 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 进一步感受秋天的 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 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 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 秋天真是 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

  谈话导入

  细读品味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办法帮助解决。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 初读感知, 师:”.“”.“”.“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 自主识字 注意这些字的发音, 现在同桌互相当小老师, 认真听对方读 课文,如果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如果他有不对的地 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 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 悟诗情, 教师板书: 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 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6. 熟读背诵 说说方法: 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 告诉大家? 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临写,再练习写三个。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策略 创新

  教师点拨 1. 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 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 你仿佛看 到了怎样的画面? 品味想象,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 欣赏意境 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 5.引导背诵。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字的字旁的捺 生字书写 变成点等。 指导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板书 山行 热爱自然 喜爱枫林,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描写秋景诗两首 其他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1.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 — 这是深秋的一天, 杜牧乘着马车, 顺着山路而上, 创设情境, 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 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 引领入诗 古的绝句《山行》 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诗,读通 读顺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重点指导” “ 4.齐读全诗。

  1.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 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4.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山行:在山上行走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读诗明意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 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 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 浓郁; 生:生出, 存在。 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红如区别。 5.理解诗意: 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教学反思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4.古诗二首

  4 古诗二首

  一、比一比,再组词。

  挺

  庭

  二、错别字门诊。把错字标出来,并改正过来。

  望洞庭           望天门山

  湖光秋月二相和,      天门中段楚江开,

  潭面无风境末磨。      璧水东流至些回。

  摇望洞庭山水翠,      两岸清山相对出,

  白银盆里一青螺。      狐帆一片日边来。

  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和            

  )

  四、回忆诗文填空。

  1、《望洞庭》这首诗是朝诗人写的。诗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未打磨的镜子。镜未磨形象地写出了月关下湖面的和。

  2、《望洞庭》的最后一句“”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白银盘,把比作一青螺,真是想象丰富,比喻恰当。

  3、《望天门山》的作者是诗仙的作品,诗句“”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又写出了两山夹峙,江面变窄,滔滔江水流经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38ccc5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00.html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